第一章 以人为本:人类文明的传承 1
第一节 以人为本: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 1
一、以人为本: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 1
二、以人为本: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 1
三、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的吸纳 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5
一、“民本”思想的提出 5
二、“民本”思想的含义 6
三、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扬弃 8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涵义及特点 9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 9
二、以人为本的特点 10
第四节 以人为本: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12
一、肯定人民的价值和创造历史的作用 12
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4
三、为人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6
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18
第二章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 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精华 22
一、政治理论及其价值的判断 22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与人类先进思想的一致性 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形成的主体基础和理论条件 2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形成的主体基础 24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形成的理论基础 2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的现实基础及其实现途径 2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形成的现实基础 2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实现的理想途径 30
第三章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精神底蕴 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内涵解析 3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解析 35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解析 37
第二节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底蕴 39
一、以人为本:切中当今中国的实际问题 40
二、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 43
三、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价值追求 45
第三节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48
一、以人为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核心 48
二、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佳路径 49
三、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取向 50
第四章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阶级本能的历史性转变 51
第一节 阶级理论与阶级本能理论 51
一、阶级理论的经典论述 51
二、国内阶级理论研究的范式演变及启示 57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阶级本能理论 60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阶级本能理论的辩证关系 60
一、人的地位是阶级本能理论的核心所在 62
二、以人为本是阶级本能属性的评判标准 6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由阶级本能向自觉阶级意识的转变 64
一、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拯救民众的民族精神 66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阶级意识 68
三、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阶级本能转变为自觉的执政理念 72
第五章 以人为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艰辛探索 72
第一节 毛泽东以人为本的执政意识 73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意识的原始表述 77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意识在执政实践中的升华 83
第二节 邓小平对以人为本执政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83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人民利益 86
二、确立共同富裕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87
三、实现人民富裕的“三步走”战略 89
第三节 以人为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初见端倪的执政理念 89
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的提出 91
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93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96
第六章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 97
第一节 以人为本:弘扬与超越传统执政思想 97
一、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执政思想 99
二、以人为本:弘扬与超越了传统执政思想 102
第二节 以人为本:现代执政理念丰富与发展 103
一、中国共产党的现代执政理念 104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107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丰富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 107
一、党的的根本宗旨 108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宗旨的升华 110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 111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的统一性 111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 115
第七章 以人为本: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15
第一节 以人为本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116
一、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7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作出的战略选择 119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 119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 123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辉煌成就 127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科学概括 127
一、从传统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129
二、以人为本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科学概括 132
第八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33
第一节 以人为本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133
一、以人为本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35
二、以人为本与于“民本”和”人本”思想的区别 137
第二节 以人为本:认识方法和实践原则的创新 137
一、以人为本对“神本观”的否定 138
二、以人为本对“官本位”的否定 139
三、以人为本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141
第三节 以人为本: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线索 145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围绕以人为本 146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系以人为本 148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连通以人为本 150
第九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153
第一节 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历史变迁 153
一、价值取向的内涵 153
二、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155
第二节 合理的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159
一、发展观的价值论视角 159
二、合理的社会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162
第三节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164
一、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165
二、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166
三、以人为本: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167
第十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创新 1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历史演进 17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170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 172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73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 176
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空间 178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辩证关系 180
一、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脉相承 180
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 183
第三节 以人为本多维内涵的历史统一 185
一、中国传统文化视域内的以人为本 185
二、西方经典遗产中的人本思想 187
三、马克思思想中的以人为本 189
四、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191
五、以人为本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 192
第十一章 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目的 19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从物本经济观到人本经济观 197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转变: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197
二、人本经济学解读的人本经济观 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从消除贫困到共同富裕 200
一、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基本要求 200
二、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 201
第三节 社会财富分配的必然要求 204
一、公平优先抑或效率优先:历史的两难选择 204
二、公平与效率并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06
三、公平与效率并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206
四、公平与效率并重:化解现实矛盾必须遵循的原则 207
第四节 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从GDP增长到改善民生 207
一、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的缺陷分析 208
二、以GNP指标代替GDP指标体现的人本精神 209
三、解决民生民生问题的途径 210
第十二章 以人为本: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旋律 216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微探 216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界定 216
二、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 218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流变 219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向 220
一、以人为本: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理念 221
二、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向 222
三、以人为本: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的探索 223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226
一、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 227
二、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 228
三、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发展的基石 230
第四节 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32
一、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233
二、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挑战 235
三、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理念 237
第十三章 以人为本: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契合点 241
第一节 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41
一、人与自然的历史演进 241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242
三、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44
第二节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7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247
二、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阐释 249
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52
第三节 以人为本: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契合点 254
一、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人与自然的和谐 254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的统一 256
三、生态文明观体现了以人为本 258
第十四章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价值归宿 260
第一节 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价值归宿 260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60
二、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60
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261
第二节 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 263
一、以人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263
二、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64
三、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266
第三节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理念 268
一、以人为本:生态文化理念的必然性 268
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 269
三、以人为本:生态主义文化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 271
第四节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模式 273
一、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的统一性 273
二、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 27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275
第十五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 278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走向 278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固守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78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 280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281
一、以人为本: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红线 282
二、以人为本:解读发展问题的关键 283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 285
一、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价值目标 285
二、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向 286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针 288
一、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地位 288
二、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群众观 289
三、党的基本路线:践行以人为本的政治保证 290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