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6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刑法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平总主编;曲新久主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533925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回顾和总结我国60年来的对法学发展和国家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刑法学论争,共收集约十个重大论争,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本书以事件来揭示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第一专题 罪刑法定原则之争 1

一、痛遭否定 2

二、顽强生存 4

三、确立之争 7

(一)罪刑法定与类推之争 7

(二)罪刑法定的本土资源 10

四、发展之争 11

(一)罪刑法定的表述 12

(二)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 13

(三)罪刑法定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 14

(四)罪刑法定与判例法 16

(五)罪刑法定与空白罪状 17

(六)罪刑法定与溯及力 19

(七)罪刑法定与明确性原则 21

(八)罪刑法定的程序机能 23

(九)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 24

参考文献 33

第二专题 关于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争 37

一、苏联社会危害性理论及其引入 38

(一)苏联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39

(二)我国刑法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引入历程 42

二、社会危害性是否是犯罪独有的特征 43

(一)建国之初的废旧立新及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述 44

(二)1957年反右之前关于社会危害性的讨论 45

(三)犯罪本质的讨论演变成为犯罪矛盾性质的讨论 48

三、犯罪本质和定罪标准的社会危害性 49

(一)对于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功用、基本含义的论述 50

(二)对于判断社会危害性具体标准的讨论 53

(三)关于社会危害性是否属于故意认识内容的讨论 55

(四)1979年至1997年社会危害性讨论的小结 57

四、反思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冲突 59

(一)批判社会危害性的声音响起来 60

(二)改革派、保守派、改良派 62

(三)小结:对于社会危害性不同维度的思考 70

五、后社会危害性时代的刑法走向 72

参考文献 73

第三专题 关于犯罪论体系的论争 77

一、引言:什么是犯罪论体系 78

二、四要件说的一统天下(1949—1987年前后) 80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引入 80

(二)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复兴及一些独立性思考 82

三、第一次论争:“四要件说”基础上的改良 85

(一)关于犯罪客体要件的去留之争 85

(二)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要件吗? 88

(三)关于犯罪结果、犯罪对象、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要素的争论 90

(四)小结 92

四、第二次论争:从平面体系走向阶层体系 93

(一)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的争论:平面VS阶层 94

(二)关于正当化事由的体系性定位的争论:积极VS消极 98

(三)关于设立独立的责任、违法阶层的讨论:统一VS独立 101

(四)建构犯罪论体系几对关系的提出 103

(五)犯罪论体系多元论的提倡 109

(六)“四要件说”维护论者的反驳 115

五、第三次论争:渐熄还燃的战火 116

参考文献 118

第四专题 正当防卫之争 123

一、1997年刑法前的主要争议 124

(一)防卫时间 125

(二)防卫起因 127

(三)防卫意图 129

(四)防卫限度 130

(五)防卫过当的主观心态 134

(六)人民警察的职务行为 135

二、修改与补充的主要争论 136

三、1997年刑法后的主要争议 143

(一)刑法第20条第3款的理解 145

(二)防卫限度的再争鸣 148

(三)被抢后驾车撞人案件的定性 149

参考文献 151

第五专题 罪过的主要争议 155

一、定义之争 157

二、规范性评价因素的争议 159

三、罪过形式的争议 163

(一)复杂罪过说的争议 163

(二)关于复合罪过说的争议 167

(三)关于“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争议 170

四、严格责任之争 172

(一)严格责任是否与罪过对立 172

(二)我国刑法中是否、应否存在严格责任 173

(三)我国刑事立法中是否应当规定严格责任条款 174

五、期待可能性的争议 175

(一)我国刑法中可否引入期待可能性 176

(二)期待可能性的地位 177

参考文献 179

第六专题 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理论与立法发展 183

一、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论战 185

(一)论战初起 185

(二)论战高潮 188

(三)肯定论强势,但论战余波未平 191

二、法人犯罪的犯罪论问题的争论 192

(一)关于法人犯罪概念的争论 192

(二)关于单位犯罪主体范围之争 194

(三)法人犯罪罪过之争 200

三、法人刑事责任与刑罚问题的争论 203

(一)法人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 203

(二)法人犯罪存在几个责任主体 205

(三)双罚制的理论依据 206

(四)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 209

参考文献 210

第七专题 刑罚目的之争 213

一、刑罚目的一元论 215

(一)预防论 215

(二)一般预防的对象之争 217

(三)对一般预防目的的质疑 218

二、刑罚目的二元论 219

(一)教育与惩罚说 219

(二)预防与消灭(消减)犯罪说 221

(三)报应与预防说 222

(四)报应与特殊预防说 224

(五)其他观点 226

三、刑罚目的层次论 227

(一)二层次论 227

(二)多层次论 227

(三)三层次说 229

四、刑罚目的系统论 231

五、其他观点 232

(一)刑罚目的综合论 232

(二)刑罚目的防卫论 233

参考文献 234

第八专题 关于死刑的论争 237

一、引言:传统的死刑和死刑的传统 238

二、革命年代的死刑:对敌人的专政和对人民的刑罚 240

(一)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死刑——对敌人的专政 241

(二)作为刑罚的死刑——对人民的刑罚 244

(三)死刑政策的确立——保留死刑、坚持少杀、严禁错杀 245

(四)建国初期一些关于死刑存废的只言片语 247

三、由缓入苛的死刑立法:死刑扩张论与死刑限制论的对决 247

(一)1979年刑法宽缓的死刑立法 247

(二)1981—1993年死刑立法的急剧膨胀 248

(三)刑法修订前夕学界的死刑限制与死刑扩张之争 253

(四)1997年刑法修订维持现状 257

四、速废论、渐废论与削减论 258

(一)死刑速废论 259

(二)死刑渐废论 261

(三)死刑削减论 274

五、小结:死刑在中国的当代命运和未来走向 275

参考文献 277

第九专题 反革命罪——一个消失的罪名 281

一、镇压反革命运动政治化 282

(一)1951年“镇反”运动 282

(二)1955年“肃反”运动 285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扩大化 285

三、反革命罪法律化及主要争议 287

(一)是否需要反革命罪的一般概念 287

(二)是否将反革命目的作为反革命罪的必备条件 288

(三)反革命目的的认定问题 291

(四)反革命罪的既未遂问题 293

四、反革命罪的存废之争 296

(一)取消反革命罪的提起 296

(二)刑法修改稿以危害国家罪取代反革命罪 296

(三)是否取消反革命罪的论战 298

五、反革命罪——一个消失的罪名 301

参考文献 303

第十专题 投机倒把罪的流变 305

一、简要地回顾:前三十年之打击投机倒把 306

二、适用投机倒把罪法条的若干争议 308

(一)关于投机倒把罪的客观行为 310

(二)如何认定投机倒把的“情节严重” 311

(三)关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投机倒把的处理问题 312

三、为什么要惩罚投机倒把 315

四、废除“投机倒把罪”罪名之争 320

五、尾音:“投机倒把”概念的消亡 327

参考文献 328

第十一专题 流氓罪——一个并未消失的罪名 331

一、流氓罪的缘起 333

二、严打流氓 337

三、流氓罪的分解 348

四、并未消失的流氓罪 350

(一)寻衅滋事罪 350

(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353

(三)聚众淫乱罪 354

参考文献 355

第十二专题 贪污贿赂犯罪的论争 357

一、立法沿革 358

(一)1952年《惩治贪污条例》规定的贪污罪 359

(二)1979年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犯罪 359

(三)1982年《严惩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和1988年《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 360

(四)1997年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罪及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361

(五)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362

二、主体身份的论争 363

(一)对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论争 363

(二)贪污罪中“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的论争 369

三、受贿罪若干问题的论争 371

(一)“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论争 371

(二)“贿赂”范围之争 377

(三)受贿罪既遂标准之争 382

(四)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构成受贿罪共犯的论争 386

四、贪污罪、受贿罪的刑罚之争 388

(一)贪污罪、受贿罪的死刑存废之争 388

(二)贪污罪、受贿罪的起刑点之争 390

五、论争之源及论争之解 392

参考文献 392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