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3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中积,王邦照主编
  • 出 版 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44309257
  • 页数:1396 页
图书介绍:本县志编汇历时20多年,内容丰富,105个承编单位,共200多人参与编写,有老干部、学者,专家,是以集体智慧编写的县志。共有七大篇、245节,正文设:地理、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以及地图、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后编等。内容充实,体例完善,这部县志的出版对澄迈县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积极深远意义。

凡例 1

总述 1

大事记 8

卷一 建置区划 100

第一章 建置沿革 100

第一节 县域变迁 100

第二节 历史沿革 10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112

第一节 明清时期 112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11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22

第三章 县治 乡镇 131

第一节 县治 131

第二节 乡镇 134

第四章 墟市 古村落 162

第一节 墟市 162

第二节 古村落 172

卷二 自然地理 179

第一章 地质 17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79

第二节 构造 180

第三节 地层 181

第四节 岩浆岩 182

第二章 地貌 182

第一节 地形特征 182

第二节 地貌类型 183

第三节 山岭 184

第三章 土壤 186

第一节 种类分布 186

第二节 土壤成分 188

第三节 植被 190

第四章 气候 190

第一节 特征 190

第二节 温度 191

第三节 降水 193

第四节 湿度 195

第五节 日照 辐射 蒸发 195

第六节 风 197

第五章 水文 197

第一节 河流 197

第二节 地下水 199

第六章 海洋 200

第一节 海域 潮汐 200

第二节 港湾 岛屿 201

第三节 海洋资源 202

第七章 物产 202

第一节 植物资源 202

第二节 动物资源 203

第三节 矿产资源 204

第八章 自然灾害 205

第一节 台风 洪涝 205

第二节 旱灾 210

第三节 地震 211

第四节 其他灾害 214

卷三 人口 218

第一章 人口规模 218

第一节 人口来源 218

第二节 总量与分布 221

第二章 人口结构 228

第一节 性别 年龄 民族 228

第二节 文化 行业 235

第三节 家庭 婚姻 239

第三章 计划生育 2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40

第二节 政策法规 241

第三节 生育与节育 243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47

卷四 农业 248

第一章 土地制度 248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248

第二节 公有土地制度 249

第二章 种植业 251

第一节 耕地与劳力 251

第二节 粮食作物 254

第三节 油料作物 259

第四节 经济作物 262

第五节 果菜 264

第三章 农业工程 268

第一节 农业区划 268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268

第三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274

第四节 耕地保护 277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280

第六节 农业投资 281

第四章 农业技术 28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82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82

第三节 肥料施用 283

第四节 栽培技术 285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286

第五章 农业管理 28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287

第二节 技术服务机构 288

第六章 农业机具 288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88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89

第三节 农机管理 290

卷五 农场 294

第一章 生产状况 294

第一节 橡胶 294

第二节 主要热带作物 295

第三节 其他种养 296

第四节 农场工业 297

第二章 农垦办事处与农场简介 298

第一节 澄迈农垦办事处 298

第二节 国营农场 298

第三节 澄迈县热作农场 307

第四节 其他农场 308

卷六 林业 311

第一章 森林资源 311

第一节 林地分布 311

第二节 树种 312

第三节 红树林 314

第四节 木材储量 314

第二章 植树造林 315

第一节 育苗 315

第二节 造林 315

第三节 造林技术 320

第三章 林业管理 322

第一节 山林保护 322

第二节 林政林权管理 323

第四章 林产经营 325

第一节 木材购销 325

第二节 林木采伐 326

第三节 林业副产品 327

卷七 热带作物 329

第一章 橡胶 329

第一节 栽培与管理 329

第二节 面积与产量 330

第二章 咖啡 332

第一节 种植 332

第二节 加工与销售 333

第三章 南药 333

第一节 槟榔 333

第二节 益智 334

第三节 其他南药 334

第四章 其他热带作物 334

第一节 胡椒 334

第二节 香茅 335

第三节 椰子 335

第四节 其他 336

第五章 热作管理 336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二节 经济效益 337

卷八 水产畜牧 338

第一章 渔业 338

第一节 水产资源 338

第二节 渔港 渔场 渔村 339

第三节 捕捞 加工 销售 339

第二章 水产养殖 342

第一节 种苗繁殖 342

第二节 淡水养殖 343

第三节 海水养殖 344

第四节 病害防治 345

第三章 渔业管理 3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5

第二节 渔政管理 345

第三节 渔港监督 346

第四章 畜牧业 346

第一节 畜禽饲养 346

第二节 品种改良 348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50

第四节 经营形式 352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53

卷九 水利电力 354

第一章 水利建设 354

第一节 蓄水工程 354

第二节 引水与提灌工程 357

第三节 防汛工程 360

第四节 水土治理 363

第五节 工程投资 364

第六节 工程维修与管理 366

第七节 饮用水 368

第二章 电力建设 370

第一节 火电 370

第二节 水电 370

第三节 电网建设 372

第四节 供电 373

第五节 电力管理 374

卷十 乡镇企业 379

第一章 产业 379

第一节 工业企业 379

第二节 农业企业 380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380

第四节 商贸旅游业 381

第五节 建筑业 381

第二章 企业与产品简介 382

第一节 主要企业 382

第二节 产品 384

第三章 经营管理体制 387

第一节 体制 387

第二节 管理 389

卷十一 工业 391

第一章 工业体制 391

第一节 国营工业 39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92

第三节 个体工业 393

第四节 外引内联企业 393

第二章 工业管理 3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4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95

第三章 工业门类 396

第一节 制糖 396

第二节 纺织 羽绒 服装 396

第三节 印刷 397

第四节 建材 化工 397

第五节 食品 398

第六节 铁木制品与农机修造 398

第七节 工厂选介 400

第四章 工业开发区 406

第一节 老城工业开发区 406

第二节 其他工业开发区 409

卷十二 交通 411

第一章 交通设施 411

第一节 古道 411

第二节 公路 411

第三节 桥梁 涵洞 415

第四节 车站 港(渡)口 航道 418

第二章 交通运输 421

第一节 陆运 421

第二节 水运 426

第三章 交通管理 427

第一节 公路养护 427

第二节 路政管理 428

第三节 运政管理 428

第四节 航政管理 430

第五节 交通监理 431

卷十三 邮电 433

第一章 机构 433

第一节 邮政机构 433

第二节 电信机构 435

第二章 邮政 435

第一节 邮路与设备 435

第二节 邮政业务 439

第三章 电信 443

第一节 网络设备 443

第二节 电报网络 444

第三节 电话网络 445

第四章 经营管理 452

第一节 生产经营 452

第二节 技术管理 453

卷十四 商业 454

第一章 商业体制 454

第一节 国营商业 454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459

第二章 商品购销 460

第一节 百货 棉纺 460

第二节 五金 交电 化工 466

第三节 石油 煤炭 467

第四节 副食品 468

第五节 糖 烟 酒 472

第六节 华侨特种商品 475

第七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476

第八节 日用杂品 479

第九节 农副土特产收购 482

第十节 废品物资回收 484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486

第一节 饮食业 486

第二节 服务业 486

第四章 对外贸易 488

第一节 外贸机构 488

第二节 进口 489

第三节 出口 489

第四节 外贸管理 491

卷十五 粮油购销 492

第一章 粮油征购 492

第一节 田赋 492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公军粮征收 49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粮油征购 494

第二章 粮油供销 499

第一节 城镇粮油供应 499

第二节 部队粮油供应 502

第三节 农村口粮“四销” 502

第四节 其他供应 504

第五节 粮油集市贸易 507

第三章 粮油管理 5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7

第二节 票证管理 508

第四章 粮油加工与储运 509

第一节 粮油加工 509

第二节 粮油储运 510

卷十六 财政税务 515

第一章 财政 515

第一节 财政体制 51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18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23

第四节 财政管理 530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财政 533

第一节 财政管理 533

第二节 财政收支 533

第三章 税务 535

第一节 税务机构 535

第二节 税收制度 536

第三节 税种 税目 税额 536

第四节 税收管理 557

卷十七 金融 561

第一章 机构 561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561

第二节 银行 561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562

第二章 货币 56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流通货币 563

第二节 人民币发行 565

第三节 人民币回收 565

第四节 货币管理 565

第三章 存款 569

第一节 种类 利息 569

第二节 储蓄 570

第四章 信贷 573

第一节 农业贷款 574

第二节 工商贷款 577

第三节 基建资金 580

第五章 债券 580

第一节 公债 580

第二节 国库券 581

第六章 保险 582

第一节 机构 582

第二节 种类 583

第三节 理赔 584

卷十八 城乡建设 585

第一章 城乡规划 585

第一节 县城总体规划 585

第二节 乡镇规划 585

第三节 农村规划 586

第二章 县城建设 586

第一节 街道建设 586

第二节 公共设施建设 588

第三节 房屋建设 589

第三章 乡镇建设 590

第一节 主要墟市建设 590

第二节 民房建设 593

第四章 建筑 594

第一节 建筑队伍 594

第二节 建筑管理 595

第五章 房产管理 595

第一节 房屋普查 595

第二节 房产管理 598

卷十九 综合管理 600

第一章 计划管理 6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00

第二节 管理体制 600

第三节 计划编制 601

第四节 计划实施 604

第二章 统计 607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607

第二节 统计调查 608

第三节 统计分析 609

第四节 统计监督 610

第三章 物价管理 611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611

第二节 物价水平和物价调整 612

第三节 监督检查 619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6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0

第二节 市场建设 620

第三节 市场管理 623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 624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626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626

第五章 计量管理 627

第一节 计量单位 627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628

第三节 质量监督 629

第六章 审计 631

第一节 审计机构 631

第二节 审计工作 631

第七章 土地管理 634

第一节 地籍管理 634

第二节 用地管理 637

第三节 土地纠纷调处 640

第四节 土地监察 641

第五节 土地管理机构 641

第八章 海洋管理 6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42

第二节 海域使用和保护 642

第三节 查缉走私 643

第九章 环境保护 643

第一节 污染 643

第二节 治理 644

卷二十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第一章 党组织建立与发展 648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 648

第二节 党组织的发展 652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 660

第四节 党员队伍 665

第五节 县委工作机构沿革 668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党代会 672

第一节 中共澄迈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672

第二节 中共澄迈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672

第三节 中共澄迈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672

第四节 中共澄迈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673

第五节 中共澄迈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673

第六节 中共澄迈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673

第七节 中共澄迈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673

第八节 中共澄迈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674

第九节 中共澄迈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674

第三章 重大活动纪要 678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主要活动 67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主要活动 684

第四章 宣传教育 70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04

第二节 社会宣传 705

第三节 政治思想教育 707

第四节 理论学习 709

第五章 信访 机要 保密 711

第一节 信访 711

第二节 机要 712

第三节 保密 713

第六章 纪检监察 71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14

第二节 纪律教育 714

第三节 廉政建设 716

第四节 违纪查处 717

第五节 甄别复查 721

第七章 统一战线 72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22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 722

第三节 工商界工作 722

第四节 对台工作 723

第五节 民族宗教工作 723

卷二十一 人大 政协 72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72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25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726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728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733

第五节 主要活动纪略 735

第二章 人民政协 741

第一节 工作机构 741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历次会议 741

第三节 主要工作 744

卷二十二 政府 748

第一章 县衙、县署 748

第一节 县衙 748

第二节 县国民政府 761

第三节 政务纪略 764

附 日伪政权机构 767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政府 767

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 767

第二节 县抗日民主政府 767

第三节 县民主政府 768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769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 769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 780

第三节 领导体制 780

第四节 施政纪略 780

卷二十三 党派群团 786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78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8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87

第二章 民主党派 788

第一节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澄迈县支部 788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澄迈县支部 788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澄迈支部 788

第三章 群众团体 78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78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791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792

第四节 妇女组织 795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797

第六节 科技工作者组织 798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798

第八节 文艺工作者组织 799

卷二十四 军事 800

第一章 机构与兵役 800

第一节 机构 800

第二节 兵役 802

第二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 804

第一节 驻军 804

第二节 地方武装 808

第三节 军事要地 811

第三章 民兵 811

第一节 组织建设 811

第二节 军事训练 812

第三节 政治教育 813

第四节 重要活动 813

第五节 人民防空 814

第四章 重大兵事与拥政爱民活动 815

第一节 古代兵事 81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兵事 816

附 侵澄日军暴行录 820

第三节 拥政爱民 830

卷二十五 公安司法 832

第一章 公安 832

第一节 公安机构 832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835

第三节 维护社会稳定 835

第四节 刑事侦察和预审 842

第五节 行政管理 843

第六节 边防与出入境管理 845

第七节 消防管理 848

第二章 检察 848

第一节 检察机构 848

第二节 刑事检察 85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853

第四节 法纪检察 85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856

第六节 告申检察 857

第三章 审判 86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60

第二节 审判制度 861

第三节 刑事审判 862

第四节 民事审判 863

第五节 经济审判 865

第六节 行政审判 866

第七节 案件执行 866

第八节 申诉复查 867

第四章 司法 867

第一节 法制宣传 867

第二节 公证证明 869

第三节 律师事务 870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 870

卷二十六 人事劳动 874

第一章 人事 874

第一节 干部来源 874

第二节 干部编制 87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878

第四节 知识分子工作 882

第二章 劳动 884

第一节 职工队伍 88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884

第三节 劳动管理 888

第三章 干部职工待遇 889

第一节 工资奖金 889

第二节 劳动与福利保障 894

卷二十七 外事侨务 897

第一章 华侨 港澳台同胞 897

第一节 华侨 归侨 港澳台同胞 897

第二节 爱国爱乡 898

第二章 外事侨务工作 899

第一节 外事工作 899

第二节 侨务工作 899

卷二十八 民政 901

第一章 优抚安置 901

第一节 拥军支前 901

第二节 抚恤优待 902

第三节 烈士褒扬 907

第四节 退役军人安置 907

第二章 救灾救济 909

第一节 赈灾 90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91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913

第一节 五保供养 913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914

第四章 婚丧管理 914

第一节 婚姻登记 914

第二节 殡葬 915

第五章 老区建设与农村扶贫 916

第一节 老区建设 916

第二节 农村扶贫 919

卷二十九 科学技术 924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92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924

第二节 科技团体 924

第三节 科技队伍 925

第二章 科技活动 926

第一节 科普宣传 926

第二节 技术培训 926

第三节 科技服务 927

第三章 科技成果与推广 927

第一节 获奖项目 927

第二节 科技论文 930

第三节 技术推广 931

卷三十 教育 934

第一章 旧式教育 934

第一节 社学 934

第二节 书院 935

第三节 私塾 938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 938

第一节 小学教育 938

第二节 中学教育 946

第三章 其他教育 955

第一节 学前教育 955

第二节 中等师范教育 957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 958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 958

第五节 成人教育 961

第四章 教师 964

第一节 队伍 964

第二节 素质 966

第三节 培训与任用 966

第四节 待遇 967

第五章 教育管理 969

第一节 学校管理 969

第二节 教学管理 972

第三节 教育经费与学校建设 975

卷三十一 卫生 982

第一章 防疫保健 98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82

第二节 疾病防治 983

第三节 公共卫生 991

第四节 妇幼保健 994

第二章 医疗 996

第一节 医疗机构 996

第二节 医疗设施 1007

第三节 医疗技术 1010

第三章 医政药政管理 1013

第一节 医政管理 1013

第二节 药政管理 1014

第三节 中草药 1015

第四章 医疗费制度 1017

第一节 公费医疗 1017

第二节 合作医疗 1018

卷三十二 文化体育 1020

第一章 文学艺术 1020

第一节 诗文选 1020

第二节 歌曲选 1042

第三节 作品目录表 1046

第二章 群众文化 1057

第一节 舞狮 舞龙 彩灯 1057

第二节 民歌 渔号 1058

第三节 传说 民间故事 1058

第三章 戏剧 电影 1059

第一节 戏剧 1059

第二节 电影 1062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1064

第一节 图书 1064

第二节 档案 1067

第五章 地方史志 1070

第一节 县志始修续修 1070

第二节 历次修志序跋 1071

第三节 专业史志编纂 1077

第四节 组织机构 1079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1079

第一节 广播 1079

第二节 电视 1080

第七章 文物胜迹 1081

第一节 古遗址 1081

第二节 古墓葬 1083

第三节 古建筑 1085

第四节 纪念地 纪念碑 1088

第五节 山水胜景 1093

第六节 度假胜地 1097

第八章 体育 1098

第一节 组织与队伍 1098

第二节 场地设施 1099

第三节 学校体育 1100

第四节 群众体育 1102

第五节 体育竞赛 1103

卷三十三 民俗 宗教 方言第一章 民俗 1111

第一节 生产习俗 1111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113

第三节 礼仪习俗 1121

第四节 时节习俗 1122

第五节 其他习俗 1125

第六节 禁忌 1126

第七节 庙会(军坡) 1126

第八节 村规民约 1129

第二章 宗教 1132

第一节 道教 1132

第二节 佛教 1133

第三节 基督教 1134

第三章 方言 1136

第一节 澄迈话 1136

第二节 临高话 1137

第三节 疍话 客家话 1140

第四节 黎话 苗话 1141

卷三十四 人物 1142

第一章 传略 1142

第一节 古代名贤 1142

第二节 革命志士 1149

第三节 社会名流 1174

第四节 国民政府人士 1178

第五节 其他人员 1185

第二章 名录 1187

第一节 各姓氏迁澄始祖 1187

第二节 进士 举人 1204

第三章 革命烈士名表 1212

第一节 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烈士名表 121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烈士名表 125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名表 1273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烈士名表 1297

第四章 现代人士名表 1300

第一节 中华民国政府副处级以上职务人员名表 1300

第二节 澄籍外地工作人民政府副处级以上干部名表 1305

第三节 澄迈县离休干部名表 1325

第四节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表 1351

第五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名表 1368

第六节 英模先进工作者名表 1371

第七节 澄迈县中共党员五十年党龄人员名录 1381

第八节 澄迈县百岁寿星名录 1383

附录 1384

一、澄迈县人民政府关于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的布告 1384

二、国务院关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1385

三、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盈滨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扩编)的批复 1386

四、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澄迈县拔南和丰盈管区划归海口市后有关建设项目手续办理问题的函 1387

五、澄迈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花场湾沿岸红树林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1388

六、澄迈县人民政府关于将花场湾沿岸红树林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的通告 1388

七、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1389

八、澄迈县北雁村王氏王俊家谱 1390

九、本书付梓时澄迈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名单 1392

十、澄迈县地方志(史志)编纂委员会历任主任、副主任名单 1392

十一、中共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史志)历任主任、副主任名单 1393

十二、《澄迈县志》提供资料稿件人员名单 1394

后记 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