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字母演进史 1
重印弁言 3
自序 4
引言 7
汉语拼音字母之发端 8
国语罗马字之演进 13
壹 萌芽期 13
(一)卢戆章《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 13
(二)朱文熊《江苏新字母》 14
(三)刘孟扬《中国音标字书》 15
(四)黄虚白《拉丁文臆解》 15
(五)邢岛式拼音字母 16
(六)刘继善《新华字》 16
(七)钟雄《新字母发明书》 18
贰 发育期 19
(一)钱玄同式 20
(二)赵元任式 20
(三)周辨明式 22
叁 成熟期 25
附表一 中西各式罗马字声母比较表 27
附表二 中西各式罗马字韵母比较表 31
附表三 中西各式罗马字标调方法比较表 35
注音字母之演进 39
壹 假名系 39
(一)卢戆章《中国切音新字》 39
(二)王照《官话合声字母》 41
(三)劳乃宣《简字谱录》五种 42
(四)李元勋《代声术》 46
(五)黄虚白《汉文音和简易识字法》 46
(六)蔡璋《音标简字》 47
(七)汪荣宝式简字 48
(八)汪怡《国语音标概说》 48
(九)日本伊泽修二《支那语正音发微》 48
贰 速记系 49
(一)蔡锡勇《传音快字》 49
(二)力捷三《闽腔快字》 50
(三)沈学《盛世元音》 51
(四)王炳耀《拼音字谱》 53
(五)刘世恩《音韵记号》 54
(六)李良材《简易记音法》 54
(七)胡雨人式简字 55
(八)陈振先《陈氏天然拼音新字》 55
(九)唐穗田《识字新法》 56
叁 篆文系 56
(一)吴敬恒《豆芽字母》 56
(二)章炳麟《驳中国改用万国新语说》中之“纽文”及“韵文” 57
肆 草书系 58
美国烈茀雅《海南土音字母》 58
伍 象数系 59
(一)杨琼、李文治《形声通》 59
(二)区学泉《识字捷径》 60
(三)英国慕维廉式简字 60
陆 音义系 60
《言文音母一览表》及《普通字汇拼音表》 61
柒 其他 61
(一)马体乾《串音字标》 61
(二)郑铎灵《简易新字》 62
(三)王隺《普通简易字母》 62
(四)高鲲南《记音简法》 62
(五)杨?《注音字母集成》 63
(六)郑藻裳式简字 64
(七)陈遂意式简字 64
(八)张海画式简字 64
(九)李业鸿式简字 64
各式简字与注音声符比较表 66
各式简字与注音韵符比较表 68
总结 70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 71
北京俗曲百种摘韵 77
序一 79
序二 81
自序 84
北京俗曲百种摘韵(上) 88
引言 88
十三辙的沿革 88
北京俗曲百种提要 94
北京俗曲百种的押韵法 100
(一)中东和人辰两辙的混淆 102
(二)几个数辙并收的韵字 104
(三)几个可注意的辙口 106
(四)平仄通押和入声变读 108
北京俗曲百种摘韵(下) 110
十三辙字汇 110
发花辙第一 110
梭波辙第二 113
乜斜辙第三 115
一七辙第四 116
姑苏辙第五 118
怀来辙第六 119
灰堆辙第七 121
遥条辙第八 122
油求辙第九 124
言前辙第十 126
人辰辙第十一 132
江阳辙第十二 135
中东辙第十三 139
后记 147
附录 出版者的话 150
汉语音韵学导论 153
再版弁言 155
自序一 156
自序二 160
第一讲 绪论 162
1.1 音韵学与音韵沿革 162
1.2 音韵学之功用 164
1.3 音韵学研究法 166
一曰审音 166
二曰明变 166
三曰旁征 166
四曰袪妄 167
1.4 古今音韵变迁大势 168
第一期 周秦古音 168
第二期 两汉古音 169
第三期 切韵前期 169
第四期 切韵后期 170
第五期 北音时期 171
第六期 音标时期 171
第二讲 声类之分析 173
2.1 声母之定义 173
2.2 辅音之发音部位 173
(一)双唇音(bilabial) 174
(二)唇齿音(labio-dental) 174
(三)齿间音(inter-dental) 175
(四)舌尖前音(dental) 175
(五)舌尖中音(alveolar) 175
(六)舌尖后音(supradental) 175
(七)混合舌叶音(apico-dorsal) 175
(八)舌面前音(prepalatal) 176
(九)舌面中音(palatal) 176
(十)舌根音(velar) 176
(十一)小舌音(uvular) 176
(十二)喉音(glottal) 177
2.3 辨“五音”与“七音” 177
第一表 声母发音部位异名表 179
2.4 辅音之发音方法 182
(甲)受阻之状态 182
(一)塞声或称破裂声(stop or plosive) 182
(二)鼻声(nasal) 182
(三)擦声或称摩擦声(fricative) 182
(四)边声(lateral) 182
(五)颤声(trilled consonant) 182
(乙)带音与不带音 183
第二表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异名表 185
(丙)送气与不送气 187
2.5 释发送收与“戛透拂轹揉” 189
第三表 声母发音方法异名表 191
第四 表辅音表 192
第三讲 韵类之分析 193
3.1 韵母之成素 193
3.2 元音之分析 193
3.3 声化元音与韵化辅音 195
第五表 国际音标元音表 198
3.4 《广韵》与注音字母中之元音 198
3.5 介音之分析 199
3.6 释等呼 199
第六表 等呼观念演变表 204
3.7 尾音之分析 205
3.8 释曲韵之六部 205
3.9 释“转”、“摄”及“阴”、“阳” 206
第七表 古今尾音分类异同表 208
第四讲 调类之分析 209
4.1 声调之定义 209
4.2 论平上去入 209
4.3 古今声调之异 212
4.4 四声之性质 213
4.5 辨识声调之困难 214
第八表 古今调类分合异同表 217
4.6 辨识声调之方法 218
第九表 五声异名表 221
第十表 辨调例字表 224
第十一表 京粤调值异同表 224
第五讲 汉字标音方法之演进 225
5.1 汉字音之结构 225
5.2 反切以前之标音法 227
(甲)譬况发音 228
(乙)读若 229
(丙)直音 229
5.3 反切 230
5.4 改良反切运动 236
(甲)吕坤《交泰韵》 236
(乙)金尼阁《西儒耳目资》 237
(丙)杨选杞《声韵同然集》 238
(丁)李光地、王兰生《音韵阐微》 241
(戊)刘熙载《四音定切》 243
5.5 注音字母与国语罗马字 244
唐诗百首拟音 251
壹 五言古诗 253
月下独酌&李白 253
寄东鲁二稚子&李白 254
新安吏&杜甫 256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259
登陇&高适 263
插田歌&刘禹锡 263
渭川田家&王维 266
芜城&李端 267
早行&刘驾 268
观回军&李益 269
贰 七言古诗 270
灞陵行送别&李白 27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71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杜甫 272
长恨歌&白居易 278
叁 五言律诗 289
别薛华&王勃 289
铜雀台&沈佺期 290
送刘司直至安西&王维 290
送友人&李白 291
天末怀李白&杜甫 292
移居公安山馆&杜甫 293
寄洛中诸姊&元淳 293
宴散&白居易 294
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295
商山早行&温庭筠 296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296
途中逢寒食&宋之问 297
次北固山下&王湾 298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渭 299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钱起 299
洛阳早春&顾况 300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301
咏谈容娘&常非月 302
落花&李商隐 302
楚江怀古&马戴 303
乱后途中忆张乔&郑谷 304
肆 七言律诗 30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306
宾至&杜甫 30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307
秋兴八首选二&杜甫 308
咏怀古迹五首选三&杜甫 310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312
赠别严士元&刘长卿 313
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 314
岭南江行&柳宗元 314
柳州峒岷&柳宗元 315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316
隋宫&李商隐 317
安定城楼&李商隐 317
春夕旅怀&崔涂 318
绥州作&韦庄 319
忆昔&韦庄 320
贫女&秦韬玉 320
伍 五言绝句 322
渡汉江&宋之问 322
息夫人&王维 322
忆旧游&顾况 323
春怨&金昌绪 323
视刀环&刘禹锡 324
古别离&孟郊 324
新嫁娘&王建 324
行宫&王建 325
春闺思&张仲素 325
宫词&张祜 326
长干曲二首&崔颢 326
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327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327
玉阶怨&李白 328
劳劳亭&李白 328
幽恨诗&安邑坊女 329
啰唝曲三首&刘采春 329
陆 七言绝句 331
巴陵与李十二裴九泛洞庭&贾至 331
逢入京使&岑参 331
越中怀古&李白 332
与贾舍人泛洞庭&李白 332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333
归雁&钱起 333
江南行&张潮 333
石头城&刘禹锡 334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刘禹锡 334
秋思&张籍 335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 335
重赠乐天&元稹 336
雨霖铃&张祜 336
过华清宫&杜牧 336
泊秦淮&杜牧 337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337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338
常娥&李商隐 338
谢亭送别&许浑 339
白莲&陆龟蒙 339
柒 唐诗百首拟音所收字之声类及调类表 340
捌 唐诗百首拟音所收字之韵类表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