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卷 1
普通农家 1
嬉戏游玩,好逸恶劳 2
先父和先母 5
八字家教 8
祖训 9
不忘先世艰难 10
以儒弱无刚为大耻 11
市街卖菜 12
科场功名 14
在京应考 15
专一读书 17
大考翰詹 24
绝大学问 26
深愧诗文太丑 29
人生苦短 30
翰院读书 32
早起温经,饭后读史,下半日阅诗文 33
每日楷书写日记 35
无论何书,须先通读一遍 38
学问之道无穷 41
日以读书为业 42
义理之要 45
自推平生病源 46
精研文字 48
君子之道义 52
服膺朱子理学 53
明修治人之道 57
教子弟进德 61
“五箴” 63
作第一等人物 65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66
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68
不愿为仕宦之家 71
做神钦鬼服之人 74
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76
礼部侍郎 77
家训卷 78
修身 78
一、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78
二、家教贵严——心到静极时,真境产生处 81
三、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82
四、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惕厉 84
五、立志有恒——人能立志,犹能“金丹换骨” 91
学问 98
一、为学之道——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98
二、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 101
三、修辞立诚——修辞以立诚,忌巧言雕饰 106
居家 109
一、孝友——独孝友则立获吉庆 109
二、仁和——和气蒸蒸而家必兴 113
三、严——治家贵严,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 115
四、五种遗规——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 119
五、八字诀——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 120
六、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 122
七、八本堂——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123
八、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挚,则责之愈切 125
九、居家四败——士大夫之家旋踵而败乃有原因 127
美德 133
一、俭朴——家国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 133
二、勤敬——能勤能敬,家业未有不兴者 142
三、敬恕——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144
四、恒常——行之有恒,则日见其大 147
五、忍——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148
六、悔——以圆融变通为体,不怨不尤为用 155
七、虚心——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 164
八、明强——修身齐家,须以明强为本 167
九、廉谦劳——自概之道,不外廉谦劳三字 171
十、守礼义——门第鼎盛,须讲求规模礼节 176
曾氏治家语录 178
一、耕读之道——居官非常事,居家乃根本 178
持家之道在于半耕半读 178
败家覆身的缘由 178
官宦人家为何衰败 179
惜福之道,保泰之法 179
盛时预作衰时想 180
不可不预为罢官后计 181
上场当思下场时 181
欲成天下事应有所为 181
大笔遗产往往害子孙 182
新媳妇始进家门 183
居家须知 183
勤俭耕读,奉亲教子 184
总宜教后辈子侄以礼 184
言传重于身教 184
养猪种菜以振家业 185
应处处留心家事家教 185
治家须严 186
四事可令家庭生机勃勃 186
贵和睦、重孝道、行勤俭 186
治家之道八字诀 187
八字八本三不信 188
八本三致祥 188
晏起无疏之家多衰弱 189
居家规模礼节 189
治家之法 190
自省城雇工种菜 190
谨守八好六恼 191
二、勤俭之道——败由惰生,奢为祸端 192
整齐、条理 192
勤兴懒败 192
不可须臾忘勤敬二字 192
总宜在勤敬二字为法 193
勤敬和是家庭兴旺的秘诀 193
事事处处须勤敬 194
骄、佚二字乃败家之道 195
理乱不闻,教子以勤 195
戒“骄、奢”二字 195
勤俭兴,骄奢败 196
逸欲奢华,败家之象 196
满招损,谦受益 197
田产、银钱愈多愈招祸 197
骄傲之气是否已入膏肓 198
切不可“奢、逸、骄” 198
不可积钱,不可买田 198
嫁女不可奢侈 199
勤劳与谦谨不可忘 199
须教子侄一勤一谦 200
傲与惰将败家 200
力戒骄惰谨为人 201
如何戒骄戒傲 201
买田起屋为奢侈恶习 202
厚情意,俭用度 202
学射和早起能养身益事 202
勤俭以立身处世 203
勤俭耕读为长久之计 203
崇俭戒奢 204
事事应记谨慎俭朴 204
莫怕悭吝二字 205
先世之勤俭不可忘 206
居家以勤俭为本 207
钱多子弟必骄 207
时时用功于“俭” 207
谦虚谨慎,戒傲戒惰 208
每用一钱须三思 208
以勤俭二字自勉 209
俭约乃修身根本 209
讲孝道以保身为重 209
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 210
聪明太过,常鲜福泽 210
福不多享,势不多使 211
家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 211
家事不可日趋奢华 211
兴家之道,当除子弟之骄 212
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 213
居家之道以戒奢侈为要义 213
事虽到,所关颇大 214
俭朴之风乃惜福之道 214
三、孝悌之道——天下唯情是真 215
若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 215
家和福生 215
兄弟之间应互谦互让互帮 215
兄弟和睦,可以终身互相依倚 216
于孝悌二字上用功 217
望诸弟强立、同心一力 218
大人千金之躯,诚宜珍重 219
儿子若贤,亦能自免衣饭 219
兄弟之际爱之以德 220
兄弟之间勿因小事生嫌衅 221
在长辈前尽些爱敬之心 221
服侍老人,勤敬二字断不可忽 222
彼此赠送厚礼,恐皆趋奢靡 222
为兄者宜奖其长而规其短 223
患难兄弟惟有互劝互勖互恭维 223
切实讲求孝友二字 224
四、亲邻之道——馈赠戚族乃吾家福源 224
不与有骄奢之气的宦家结亲 224
家人不可入署说公事 225
渠得八两,则举室回春 225
行社仓之法,造福乡里 226
不与有骄奢之气的宦家为亲 228
亲邻互敬,讲求品学 228
讲求礼仪庆吊 228
亲去致殷勤之意 229
与官相见,以谦谨潍主 229
教育别人宜稍顾体面 230
望之俨然 230
诸女当孝顺翁姑,慎勿效小家之陋习 231
为妇要忍耐顺受 231
不可轻慢近邻 232
谁没有家常琐事劳身 233
修身卷 234
修身之法 234
立德最难 237
在自修处求强 237
慎独 238
居敬 239
豁达冲淡 239
四语要诀 240
主静 240
敬静纯淡 241
众法一门 242
逐日检点 243
改号“涤生” 243
养生之术 245
养生要言 245
饭后千步走 246
做事越多,睡眠越好 246
下棋勿多,读书勿久 247
莳养花竹,饱看山水 247
体验“眠”“食” 248
读书养生 248
视息眠食 249
养生五事 250
静坐 250
治眼病 251
治心、治身、治口 252
练功 252
修身之诀 254
以善养人,以德服人 254
求业贵精 254
立志有恒,可为一流人物 255
考不中,力戒牢骚太盛 256
人需随时养气 257
养病务须万虑俱息 258
人以盛气凌人,盛气伤肝致病 259
名人文集乃养病良方 259
“悔”字功夫 260
古之成大事者,须兼顾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261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262
既惩长傲多言二弊,又须勤奋以图自立 263
融会贯通,切己体察 263
和蔼待人,用心读书 264
为子弟师者,宜严而有恒 265
小议日记,谨慎请师 266
言行要稳重,写字下苦功 266
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 267
学识宜广,操守宜严 268
宽以名利,严以礼义 269
修性当潇洒,不可任性放荡 269
行气为文章要义 270
不可闭门自乐 270
崇尚自责 271
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272
保重身体,珍惜光阴 273
以谦虚相诫 273
富贵功名皆浮荣 274
艰苦则强筋骨,娇逸则弱精力 275
于俭字用功 275
善眠善食,以养肝疾 276
毋恼毋怒 276
博大名声,不可强求 277
心静胜神医 277
心肝之病,自养自医 278
郁怒最伤人 278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279
博文约礼,家庭和睦 279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280
存倔弱,去忿激 281
须有倔强自立之气 281
谦虚谨慎,力戒傲惰 282
为人为学并进 282
夜不食荤 283
养生以少努为本 283
种花竹,饱山水 284
谈养生之道,论诗文之法 285
既求保养,又须勤劳 286
有病宜在眠食上调养 287
健身养老之良方 288
治生、读书、修德、能文 289
治病总以能进饭食为急务 289
尽心养性,保全天赋 290
天旱之忧,尤甚于病 291
嘱托后事,赤心可鉴 291
修身四端 295
修身以达天德 295
人生三乐 296
养生之法在洗脚、散步、静坐 296
养生以视、息、眠、食四字为最有紧要 297
君子慎独,为善务实 297
养生五事 298
顺应性命的自然,坚守专一的目标 299
论“气度” 300
神明如日之升 身体如鼎之镇 301
修身首在研几 302
不言人过,谨慎修行 302
时时仁义,方为君子 303
用药用材,均应适当 304
积善成德,贤明自得 305
修身十二款 306
读书以养心凝气 308
身心之向须有一种清气 308
尚俭 308
尚智 309
学习经史,注重教化 310
为政宜专,不设冗官 312
注重修养,无好快意 313
牧民治军,慎用宽赦 313
修身治国须一秉乎礼 314
从小教育,注意礼仪 315
尊儒崇学,重视教育 316
才多厌闲散 316
克己之学 317
三十初度自警 317
万不可不教弟读书 317
陈岱云劝戒“慢”、“相恃过深”、“刻薄” 318
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 318
自省与友人交,己有三过 319
自省为人鹜外之见重,为己之志不坚 319
自省病根在无恒 319
要力求主一之法 320
自勉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语 320
深知“敬”害是吃紧不手处 321
自省“志不立,过不改,欲求无黍所生,难矣” 321
自省“不敬不静”和“为人好名” 322
自责“玩世不振” 322
父亲教以保身三要与交友之道 322
抄艮峰先生日课,自省名心为累 323
论静字工夫最要紧 323
戒烟,自省“遏欲之难” 324
自文浅陋、徇外为人无益 324
自省内有矜气,反疑人不虚心。 325
每日切实从谨言、修容、静坐三事下手 325
不欲岱云观《馈贫粮》本,自省好名心 325
要改正征逐、狂妄之习 326
自责“绝无改过之实,徒有不怍之言” 326
自省“只能知、不能行” 327
要从戒惧、谨独上节实用功 327
自省每日过恶,不外乎要人说好 327
与人往还,最忌小处计较 328
自省“心多游思” 328
痛省因小故而大发忿不可遏 328
每日间“忿”、“欲”往复,知而不克,可耻! 329
琐细足以累其心 329
自省近日心常忡忡,乃由于志不立 329
须日课册以时时省过 330
不敬身之罪大矣 330
凡办公事,须视知己事 331
君子不重则不威 331
立志今年自新、重起炉治,痛与血战一番 332
自省居敬穷理,并无工夫 332
我辈舍节俭,别无可以自立 332
日日颓放,可以为人乎 333
论居敬:内则专静纯一,外则整齐严肃 333
自检每月言语之失 334
面谀友,是损友 334
警惕晏定自甘 334
自检对客有怠慢客 335
身为惰农,翻笑镳綦为多事,慎孰甚焉 335
慧西面责予慢、自是、伪 335
闻竹如以知己相许,悚然汗下 336
自以为人莫予知,不知在己本一无足知 336
痛自猛省,自今日始,当斩病然更新 337
为何丹畦正文字,察矜心内伏 337
日内心沾滞于诗,是所谓溺心者也戒之 337
心如悬面不降,是不能定且静 338
欲以口舌胜人,转为人所不服 338
今已养成膏梁逸之身,他日何以肩得大事 338
凡事豫则立 330
平日不见信于人,遂招致群疑众谤 339
忿欲二念不能止,恐遂成内伤病 339
子序欲余捐除杂念,轻视万事,淡泊明志 339
自咎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大事 340
无耐性,刻刻不自安适 340
切戒以诗文废正务 340
思人心所以扰扰不定,只为不知命 341
有撼其外,有病其内,故不觉衰困之日逼也 341
读《日知录·易经》不觉愧汗 341
观何谦昉书扇头小字,愧己无一定之风格 342
此心偏激清介,殊非载福之道 342
寸心微有郁积,总由中无所得 343
诵韦公“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之句,愧悚不已 343
与作梅谈读书人多涉于虚浮 343
作梅讽余近日好言人短 344
怒斥三县令,颇失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之义 344
高位虚名,实深悚惧 344
以不得闻规谏之言为虑 345
不能昼夜省课,未免为乡人 345
思谦抑之道,小事须力戒争胜之心 346
以积阁文牍太多,此心歉然 346
当猛省于寸衷而验于颜面 346
思古之得虚名者,不胜大惧 347
叹志学廿年,学问无进步 347
自愧无兼人之才 347
不欲开坏风气,导天下以恶习 348
自悔见人词色太厉,令人难堪 348
自省器量不闳,养气不深 348
自省天性偏激 349
自励“借人之佛逆以磨大砺我之德性” 349
自叹“变化气质之难” 349
自勉于“勤、俭、谨、信”之外接“忍、浑”二字,痛自箴砭 350
自省“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已” 350
身膺大任,大惧陨越,实深惴惴 350
知高官臣职足以损人之智,长人之傲 351
自以无实而享盛名,忸怩不宁 351
深惧身当大任而暇逸不事事 351
知天下百病,生于懒 352
省察自己短处,对京察褒嘉之语,珠有愧 352
反复筹思时事,拟告病引退 352
具折请病,以明不敢久握重权 353
高位重权,无日不在忧患之中 353
作“强勉行道,庄敬日强”一联自箴 354
听沅弟谏己之短 354
家中修整富厚堂用钱七千串之多,深为骇叹 355
打银壶费银八两有奇,深为愧悔 355
深恐享受太过,足以折福 355
自省有俭之名而无俭之实 356
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 356
书居官四败、居家四败于日记、以自儆惕 357
自省以俭教人而自己不能俭 357
悉纪官侄得取县案首,且喜且惴惴 357
在京远不如外省得以自由 358
自省察人情之顺逆厚薄,尚存于心而不能化 358
风中行路,悬今念种种,不胜焦灼 358
自愧日渐衰老而学无一成 359
在直隶诸事难振,心不自安 359
自省学业无成,德行不修,尢悔丛集 359
悔生平错谬甚多,德行学问一无可取 360
回忆生平,悔不胜悔 360
梦科场枯涩不能下笔,叹学术一无所成 360
悔此生学问、文章一无所成 361
自愧两月不治事,有损居家之道 361
自省年来出处之间多可愧 361
自省忝居高位,饱食酣眠,惭愧至矣 362
自省目病之源在忮心不能克尽 362
深愧居处太崇,享用太过 362
自愧官至极品,学业德行无成 363
养生之道 364
养身要言 364
养生之法在顺其自然 365
每日做事愈多,夜间临睡愈快活 365
风霜磨练,足以坚筋骨而长见识 366
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决 366
论养生之道 367
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368
精神萎顿之至,每日须静坐一次 368
夜洗澡,致为畅适 369
养目之法 369
放翁以美睡为乐 369
养生之道,不离“胸次广大”,“旷逸” 370
际游养生之名言 370
养生八字 370
养生之道,少食少眠 371
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 371
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 371
日入之后灯上之前小睡片刻夜即精神百倍 372
细思近日衰稳如颓之故 372
静坐能使咳疾微减 372
静坐疗眼疾,作联自警 373
痛惩名心,以养余年 373
读范文正公“宽心将息”之论 373
黄静轩劝我静坐凝神 374
阅《福寿金鉴》,行静坐之法 375
吴竹如谓余病,宜静坐以养之 375
何镜海得静坐之法于熊般隐、贺动黼 375
欲病体之渐痊,非戒棋不为功 376
脚肿,大约作文及看生书用以为太过 376
眼蒙益甚,或谓调息养神尚可补救 376
齐家卷 377
家和万事兴 家齐国可治 377
先扫己屋 后扫天下 395
杨震的清白遗产 403
崔瑗的《座右铭》 404
范式、张劭生死之交 405
马后拒封外戚 405
曹操遗令 406
曹操谨记桥公约 407
自贬三级的名相 408
家风绵长 411
含家卫国的朱伺 412
舍家为国的卞壶 413
为叔理财 413
朱序的母教 414
和亲睦邻的李士谦 415
蓝田性急 416
吴隐之与“贪泉” 417
兄弟友善 419
唐太宗巧化矛盾 419
一家和睦的穆宁 420
柳公治家 421
“三相张家” 422
皇室节俭立家法 423
全德元老之碑 424
包拯家规严 426
盛时常作衰时想 上场当念下场时 428
“花未全开月未回” 428
家盛由俭 家败由奢 435
司马先教子 445
范仲淹设义庄 446
林逋“梅妻鹤子” 449
刘恕的《自讼》文 450
怜孤恤贫的陈希亮 451
于令仪教贼 451
邵雍的“安乐窝” 452
晏殊的与兄书 453
马皇后孝慈治宫 454
枫山先生言传身数 457
民女上疏 458
驭人卷 460
吏治腐败毁坏常由身边左右 460
得势的宦官 463
跋扈飞场 466
同室相残 470
用奸排贤 471
狼狈为奸 475
握蛇不紧遭蛇咬 475
众口铄金 477
遭受陷害的快婿 480
忠臣遭陷 481
阴险之人 483
无术的相爷 484
妒害贤能 486
好人一生难平安 488
“请诛大贼”被杀 490
左右为难 490
德才兼备堪大任 有德无才难重用 493
纵横捭阖 494
有才无德非栋梁 不以其短掩其长 517
知人善任图吏治 亲疏不避得人心 525
礼贤下士 529
赏募得勇士 530
知贤荐贤的相国 531
礼贤得三策 531
料人如神 532
荐贤挡奸佞 532
知人善任 533
善用外臣强己国 533
择能而用 534
荐人辨贤 534
士卒献计 534
病中举贤 535
因才委任 扬长避短 536
巧用贤能图大业 549
选贤不论尊卑 550
换庸将败军辱国 551
善待贤能 激励属吏 553
败将奋起雪仇耻 560
寄人篱下 曲意逢迎 561
焚书释疑心 将士争立功 564
柔化得身报 565
容人助患肠 566
爱将惜人建奇功 566
狂暴精忌失霸业 567
轻慢苛刻失人心 568
识才守土 569
“败将”立功勋 569
仇敌善用成良臣 570
识才卷 572
鉴别人才的九大特征 572
见面 572
九大特征 576
中和之才最贵 583
聪明次之 585
人才的五个层次 587
识别忠正与奸邪 589
考察精神 589
论神 594
识别人的邪正 595
考察小心者与大胆者 601
分析性格 606
理想性格分析 606
十二种编才性格分析 607
外向型性格(抗者) 608
内向型性格(拘者) 615
分类考察 620
德行高妙的人 620
强调制度的人 621
谋略之才 624
国体栋梁之才 626
大臣地方官之才 627
智意之士 629
臧否之才 631
伎俩之才 634
文儒之才 636
骁雄之才 641
观察言语 643
言语识人 643
言谈鉴人优劣 646
七种似是而非的人 649
言语论辫中钓三种偏失 651
从言语中廖人得失 654
言谈中应具备的八个优点 656
考察才能 662
八种人才的优势 668
各类人才的职权 673
主管之才与使用之才 676
从为人处世考察 680
从胸襟气度识人成就 680
判断一个人荣福的长久与短暂 683
谦卑含容与当仁不让 686
兢兢业业与嘻嘻哈哈 687
警惕“妇人之仁” 689
从“吃亏是福”考察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691
为官卷 695
曾国藩以德求官智语 695
立志当为大众谋幸福 695
修身治国在有大德 695
修齐治平尽在礼 696
读书、做官、办事,在乎德行 697
效仿古人修身功夫 697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698
男儿立身,问心无愧 699
妄念偶动,必即克治 700
修业自在刻苦而振拔 700
砺志在于恒 703
格物与诚意交进 703
读书能改变气质 704
文章之道,在于气势光明俊伟 705
文章以见道 705
读书不可的择 706
曾国藩以德求官智谋 708
为匡时救世而步入仕途 708
以修身立德为达官做人的标准 710
将修身与治国、救世融为一体 711
以读书研学作为个人修行的重要途径 716
以读书写作构成生命的真产 721
以“内圣”法行事,深得开明君主治世之道 725
著书立说,留下丰厚文化遗产 727
做人从立志开始 732
慎独自治以立德 737
倔强至诚,拙诚内圣 745
格物致和,躬身实践 747
曾国藩以忠升官智语 752
绝大事业,以精心敬慎出之 752
办事要实而不虚 752
凡事尽性知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753
治事之外,须有豁达冲融气象 753
好汉打掉牙和血吞 754
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756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756
抛却势力,避弃开下 757
危难之时,万不能吝啬性合 757
出污泥而不染 758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759
以夷技之长补我之短 759
设机器局为中国自强之本 760
与外洋能商,名正言顺 760
曾国藩以术谋官智谋 762
以仁爱礼义治理军队 762
恩、威并用,训、练并重 763
以仁义忠信培养忠将、良将 764
“悔”与“硬”并存,则柔相济 765
息事宁人,委曲为官 767
以思想教育破“心中之贼” 772
虚实结合,以诈作兵 775
涉世处人,谨慎异常 776
以儒家精神练出一支子弟兵 776
大胆变革,不拘泥旧制 779
为政之道,观前瞻后 787
曾国藩峻法为官智语 789
不治以严弄峻法无以整世风 789
立法不难,难在依法办事 789
治军有宽严,法必为礼存 790
作事威严宽客必须兼顾 791
曾国藩峻法治国智谋 792
为治乱世,不惜充当”“曾剃头” 792
重礼慎法,礼法结合 799
严肃家风家纪,戒贪戒霸 807
以“王霸杂术”持身,以峻法用人施政 813
以利“养廉”,培养绅士廉耻之心 817
曾国藩以退护官智语 824
人无完人 824
不为天下先 824
福不要尽享,势不可使尽 825
曾国藩的退护官智慧 826
以退为进,做官不娇不傲 826
做官不骄不奢 827
楼高易倒,树高易折 827
居高思危,平添优虑 828
超然物外,拒窥神器 834
功成身退,以退护官 836
处世卷 845
诚者有信 不诚无物 845
守笃实,戒机巧 848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873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896
断了的槛杆不换新 898
惹不起大员 898
闭门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900
不可贪多务得 切忌沽名钓誉 902
趁宠退山林 907
违制回乡间 907
功成名就作布衣 907
错攀权势 908
该退则退 909
功成隐退不作官 912
归隐为民 静做学问 912
欲退不能 被迫自尽 915
贪心不足蛇吞象 916
隐居待明主 919
乱世归隐客 924
“天降端盐” 928
权重名臣 一代完人 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