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 新世纪版 教育文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刁培萼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4339731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教育文化学是大科学时代的教育科学 1

第一节 人类思想的剧变和传统教育科学的局限 1

一、20世纪人类思想领域的剧变 1

二、19世纪前科学精神传统下教育科学研究的局限 4

第二节 20世纪科学观念的变革和教育文化学 8

一、20世纪科学观念的变革 8

二、教育文化学研究的必然性 12

第三节 教育文化学的研究道路 16

一、教育文化学借鉴了教育研究的新范式 16

二、教育文化学吸收了文化哲学的最新成就 17

三、教育文化学研究应走世界化和民族化并重的道路 24

第二章 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系统综合 29

第一节 考察人口问题的视野与立足点 29

一、实现考察人口问题视角的转换 29

二、确立考察人口问题的立足点 35

第二节 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的互动结构及其机制 37

一、结构图式 37

二、教育与人口、生产力、文化的关系及其发挥功能的机制 38

第三节 系统综合:在对立统一中追求良性循环 41

一、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到人口问题的困扰 41

二、重视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的良性循环 43

三、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方式 45

第三章 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48

第一节 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 48

第二节 改革的整体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51

一、整体协调发展是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51

二、整体、协调发展模式 55

三、学会运用文化手段 57

第三节 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与教育改革 62

一、政治文化与教育改革 62

二、制度文化与教育改革 65

三、习俗文化与教育改革 66

第四章 科学·文化·人生·教育四位一体 68

第一节 当代教育面临双重挑战 68

一、从“智能中心”转向个性全面发展是各国的共同呼吁 69

二、教育的文化学视野与整体性教育探微 72

第二节 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局限及其超越 74

一、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局限——反情感、贬直觉 74

二、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超越——创造思维的互补结构与认识系统的张力 77

第三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对立与合流 81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辅相成 81

二、个性发展与人文精神和学校教育改革 85

第四节 科学·文化·人生·教育四位一体——整体性教育模式 86

一、科学与人们的价值观念 87

二、科学与人类各种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价值 88

三、主体性与文化心理结构 89

四、价值形成力与文化创造力的培养与教育 91

五、人生意义、自我超越与教育 93

第五节 教育的整体性与实施整体性教育 95

一、教育整体性的多维视野 95

二、实施整体性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面对现实 96

三、实施整体性教育与系统决策 100

第五章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104

第一节 文化心理结构概述 104

一、文化心理结构研究的理论背景 104

二、文化心理结构的构成 109

第二节 文化心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112

一、整体性 112

二、转换性 112

三、自我调节性 113

第三节 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114

一、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 115

二、皮亚杰的“图式学说” 118

三、当代文化哲学的发生、发展观 121

第四节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特性 123

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表层特性 124

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特性 127

第六章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传统教育 136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与传统教育 136

一、“家族至上,家外有家”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37

二、“唯古是法,以老为宝”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41

三、“官为本位,读书做官”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47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与传统教育 154

一、重视社会人伦,以人为中心的致思倾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55

二、强调一而排斥多的思维特征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56

三、崇尚直觉思维方式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61

第三节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教育 166

一、“参与”——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的基本精神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67

二、“和”——中华民族对待社会与人的基本精神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171

第七章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现代教育 181

第一节 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对当前教育实际的影响 181

第二节 现代化:当代中国的历史课题 191

一、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课题 191

二、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195

第三节 现代教育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化 201

一、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现代化的内涵 201

二、促进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现代化必须确立的几种现代教育观念 208

第八章 东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比较与教育 223

第一节 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 223

一、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特质 224

二、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 231

第二节 东方文化——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 241

一、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特质 241

二、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 249

第三节 启示与抉择:民族的现代教育的希望 261

一、正确的态度:教育文化的冲突与抉择 261

二、科学的目标:民族化的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271

三、教育价值观: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276

第九章 亚文化结构与功能 280

第一节 亚文化与主文化 280

一、亚文化及其产生和发展 280

二、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关系 284

第二节 亚文化的结构 290

一、群体 290

二、同类文化意识 292

三、亚文化的传播媒介 294

第三节 亚文化的功能 295

一、文化功能 295

二、社会功能 298

三、教育功能 299

第十章 亚文化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301

第一节 亚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301

一、亚文化制约教育的发展 301

二、教育促进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305

三、亚文化与教育交互作用 310

第二节 亚文化中子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311

一、年龄群体文化与教育 312

二、性别亚文化与教育 322

第十一章 通俗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327

第一节 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 327

一、通俗文化的界定与特征 327

二、俗文化与雅文化的关系分析 331

第二节 通俗文化的结构 334

一、通俗文化的内在结构 334

二、通俗文化的外在结构 336

第三节 通俗文化的功能 337

一、一般社会功能 337

二、通俗文化的教育功能 343

第十二章 通俗文化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351

第一节 通俗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351

一、促使校园文化的勃兴 352

二、促使教学观的嬗变 353

三、促使德育工作的改善 355

四、促使教师素养的提高 357

第二节 学校教育对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导正 358

一、学校教育对家庭文化的导正 358

二、学校教育对社区文化的导正 361

第十三章 文化·传播·教育 366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传播 366

一、文化传播 366

二、传播符号 369

三、传播模式 374

第二节 传播与教育文化 377

一、媒介与文化学习 377

二、多媒体教育观 380

第十四章 学校课程——教育文化(一) 383

第一节 学校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 383

一、学校课程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 384

二、吸收、融合各国先进文化的功能 385

三、学校课程在文化传播中的增殖现象 387

第二节 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机制 390

一、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过程 390

二、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模式 394

三、学校课程实现文化传播的形态 396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教育文化(二) 399

第一节 交往过程与文化传播 399

一、交往过程分析 399

二、交往渠道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402

三、交往的诸环节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407

第二节 交往方式与教育文化 411

一、师生交往 411

二、同学交往 413

三、代际交往 415

第十六章 大众传播——教育文化(三) 417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 417

一、大众传播及其特性 418

二、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 420

第二节 电视文化的教育功能 428

一、儿童、青少年与电视 429

二、电视文化的特殊功能 430

补遗与超越——21世纪教育文化发展的走向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