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第二十四篇 教育 4
第一章 私塾 义学 书院 4
第一节 私塾 4
第二节 义学 4
第三节 书院 5
第二章 幼儿园(班) 学前班 6
第一节 幼儿园(班) 6
一 发展 6
二 教材及课程设置 7
第二节 学前班 8
一 发展 8
二 教育形式和方法 8
第三章 小学 9
第一节 发展 9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12
第四章 普通中学 23
第一节 发展 23
一 公立 23
二 私立 24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25
一 学制 25
二 课程 25
第五章 中等专业学校 33
第一节 师范学校(班) 33
一 发展 33
二 学制与课程 34
第二节 农业学校 35
一 文山农业学校 35
二 农业中学 36
第三节 财贸学校 36
第四节 卫生学校 37
第五节 技工学校 38
第六节 体育中学 38
第七节 职业中学(班) 39
第六章 高等教育 41
第一节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1
第二节 函大 电大 自学高考 42
一 函大 42
二 电大 42
三 自学高考 43
第七章 少数民族学校 44
第一节 民族小学 44
第二节 民族中学(班) 45
第三节 民族师范学校 46
第四节 民族干部学校 47
第五节 民族生照顾 48
一 经济 48
二 考分 48
第八章 成人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班) 50
第一节 民众学校(班) 50
第二节 农民业余文化班 50
第三节 农民业余技术学校(班) 51
第四节 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班) 52
第九章 教师队伍 54
第一节 发展 54
第二节 培训 考核 54
一 培训 54
二 考核 55
第三节 职称评定 57
第四节 待遇 58
一 政治 58
二 经济 59
第十章 教育行政 60
第一节 机构 60
一 劝学所 60
二 县教育局(科) 60
三 州教育委员会(局) 60
第二节 经费 61
第三节 设施 61
一 校舍 61
二 实验 电教设备 62
第四节 勤工俭学 63
第五节 招生考试 64
第六节 教育督导 65
第十一章 教学研究及教育刊物 67
第一节 教学研究 67
第二节 教育刊物 68
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 71
第一章 农 牧 渔业科技 71
第一节 农业 71
一 良种推广及选育 71
二 栽培技术改良 72
三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 73
四 推广化肥 绿肥 腐肥 微肥 74
五 高产稳产农田建设 75
六 土壤普查与红壤改良 75
七 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 77
八 种植业区划 78
第二节 畜牧 兽医 79
一 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 79
二 牲畜品种改良 81
三 饲料生产技术 82
四 畜禽病防治技术 83
第三节 渔业 84
第二章 林业科技 85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 85
第二节 植物动物考察 85
第三节 营林 林木良种繁育与引种栽培 86
一 营林技术 86
二 林木良种繁育 87
三 引种栽培 87
第四节 森林保护 88
一 森林火灾 88
二 森林病虫害 88
第五节 野生动物保护 88
第六节 造林绿化 89
第七节 推广沼气节柴省煤炉灶 89
第三章 水利 电力科技 90
第一节 水利 90
一 水资源调查 90
二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 90
三 水库填筑反压台措施 91
四 引进U型薄壳渡槽 91
五 帷幕灌浆处漏设计 91
六 浆砌双曲拱坝设计 91
七 双曲拱桥设计 92
八 水文图集 92
第二节 电力 92
一 改装可控硅励磁装置 92
二 加装大轴抗磨套 92
三 改进发电机冷却系统 93
四 配电网虚实接地故障判别及处理 93
五 电度表自动校验台设计 93
六 小河沟电站设计 93
七 地方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 94
八 都龙锡矿电站改造 94
第四章 工业科技 95
第一节 冶金 95
一 都龙锡矿技术改造 95
二 木利锑矿技术改造 96
三 斗南锰矿技术改造 97
四 提取人造金红石及钛白粉试验 98
五 普阳煤矿技术改造 98
第二节 化轻 99
一 沸石碳酸氢铵开发应用研究 99
二 纺织品技术 99
三 造纸技术 99
四 印刷技术 100
五 制药技术 100
第三节 机械 100
第四节 食品 101
一 制糖 101
二 制茶 102
三 酿酒 102
四 肉食冷藏加工 102
五 粮油加工 103
六 饮料与罐头制作 103
七 “金不换”保健茶制作 104
第五章 交通科技 105
第一节 公路 105
第二节 汽车修理 106
第三节 改车节油 107
第四节 交通量调查 108
第六章 医疗 卫生 医药科技 109
第一节 医疗&(X 9
一 放射诊断技术 109
二 检验诊断技术 109
三 膀胱取石术改进 110
四 脑肿瘤摘除术 110
五 3%H2O2肝外伤术中的止血研究 110
六 上肢血管外伤缺损移植 111
七 开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11
八 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 111
九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112
十 推广液氮冷冻治疗慢性宫颈炎 112
第二节 卫生防疫 112
一 麻风病防治 112
二 疟疾防治 114
三 水质监测技术改造 115
第三节 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 116
一 妇女“两病”普查普治 116
二 双侧带蒂球海绵体肌横形交叉缝合修补尿漏 117
三 两侧一创口男性输精管结扎技术推广 117
第四节 中药资源普查与区划 117
第五节 中草药研制 118
一 固公果根片 118
二 收集研究民间骨折疗方 119
第七章 气象 地震科技 120
第一节 气象 120
一 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研究 120
二 人工控制天气研究 120
三 军事气象业务技术研究 121
四 气象资源开发及实用技术推广 121
第二节 地震 123
一 地震监测预报 123
二 地震记载 123
第八章 科技普及 125
第一节 宣传 125
第二节 科技扶贫 126
第三节 科技交流 127
第四节 科技培训 128
第五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129
第六节 科技咨询服务 130
第七节 技术市场 131
第九章 机构 队伍 133
第一节 机构 133
一 管理机构 133
二 科研及推广机构 134
三 群众科技团体 135
第二节 队伍 136
一 发展 136
二 职称评定 137
第十章 管理 138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38
第二节 经费管理 141
一 科技事业费 141
二 科技“三项费” 142
三 省科委“戴帽”下达科技项目经费 143
四 试行科技“三项费”有偿管理制度 144
五 科技发展基金 145
第三节 成果管理 145
一 成果奖励办法 145
二 成果鉴定 验收 146
三 成果评审 146
四 成果推荐上报请奖 146
五 科技成果档案 147
第四节 科技创先进活动 170
第五节 科技体制改革 171
第二十六篇 文化艺术 175
第一章 机构 175
第一节 州县文化局 175
一 州文化局 175
二 县文化局 175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 176
一 州文化局所属事业单位 176
二 各县文化局所属事业单位 177
第三节 电影机构 178
一 州电影公司 178
二 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78
三 电影院 178
第二章 群众文化 179
第一节 民族民间音乐 179
一 民歌 179
二 传统乐器及乐手 183
三 洞经音乐 183
四 曲艺音乐 184
第二节 民间舞蹈 185
一 壮族 185
二 苗族 187
三 彝族 187
四 瑶族 189
五 傣族 190
六 白族恋脚舞 191
七 仡佬族弦子舞 191
八 拉基人跳掌舞 191
九 汉族 191
第三节 民间诗歌 192
一 民歌 192
二 长诗 193
第四节 民间传说故事 194
第五节 民间工艺 194
一 剪纸 194
二 刺绣 195
三 壮锦 195
四 蜡染 195
五 银饰 195
六 石雕 195
七 根雕 196
八 版画 196
第六节 培训及阵地活动 196
一 培训各类骨干人员 196
二 阵地活动 197
第七节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 198
第三章 文学艺术创作 199
第一节 文学 199
第二节 音乐 201
一 作品 201
二 群众歌咏和声乐演唱活动 203
第三节 美术 204
一 作品 2041
二 展览 204
第四节 书法 205
第五节 摄影 206
第六节 戏剧 208
一 壮剧 208
二 滇剧 210
三 花灯 210
四 梓潼戏 211
五 京剧 212
六 话剧 2121
七 歌剧 213
第七节 舞蹈 213
第八节 曲艺 216
一 少数民族曲种 216
二 汉族曲种 217
第四章 文学交流与文艺演出 220
第一节 文学交流 220
第二节 文艺演出 220
一 演出团体 220
二 会演调演 222
三 赴北京演出 223
四 省际交流演出 223
五 对外文化交流演出 224
第五章 图书馆(室) 书店 226
第一节 图书馆(室) 226
第二节 书店 229
第六章 电影 231
第一节 影片发行 231
第二节 放映 231
第三节 影片宣传 231
第四节 放映队 232
一 巡回放映队 232
二 国营放映队 232
三 集体办放映队 232
四 个体放映户 233
五 工会系统放映队 233
六 驻军放映队 233
第五节 技术业务培训 233
第六节 特殊措施 234
第七章 报刊 235
第一节 报纸 235
一 油印小报 235
二 《文山日报》 236
第二节 刊物 243
一 《山梅》 243
二 《含笑花》 244
三 《师专学报》 244
四 《七乡儿女》 244
五 《文山教育》 244
六 《文山金融》 245
七 《盘龙河》 245
八 《文山史志》 245
九 《天保文艺》 245
十 《文笔山》 245
第八章 文物 古迹 陵园 247
第一节 文物普查征集 247
第二节 文物保护 247
第三节 古文化遗址 248
一 西洒仙人洞 248
二 小河洞 248
三 大龙山洞 249
四 九龙山仙人洞穴 249
五 其他 249
第四节 岩画 250
一 大王岩画 250
二 蚌谷狮子山岩画 250
三 曰者狮子山岩画 250
四 岩腊山岩画 251
五 普格岩画 251
六 弄卡岩画 251
第五节 铜鼓 251
一 万家坝型 251
二 石寨山型 252
三 冷水冲型 253
四 北流型 253
五 遵义型 253
六 灵山型 254
七 西盟型 254
八 麻江型 254
第六节 古建筑 255
一 吴天阁 255
二 广南文笔塔 255
三 鲁都克教堂 255
四 大兴寺 256
五 五子祠 256
六 广南文庙 256
七 万寿亭 256
八 丘北文笔塔 257
九 万寿寺 257
十 依氏土司衙署 257
十一 小西门楼 257
十二 玉皇阁 258
十三 阿猛魁星阁 258
十四 龙所魁阁及石雕群 258
十五 剥隘粤东会馆 258
十六 贞节牌坊 259
第七节 古城 碉楼 营垒遗址 259
一 阿雅城 259
二 石丫口碉楼 龙半坡碉楼 259
三 万氏营垒 260
四 山车烽火台 260
第八节 古水利工程 码头 桥梁 260
一 象鼻岭水利工程 260
二 剥隘大码头 260
三 牛羊太平桥 261
四 保兴桥 261
第九节 古墓葬与历史名人墓 261
一 安化郡主墓 261
二 黎天才墓 261
三 李应珍墓 262
第十节 碑碣 262
一 教泽碑 262
二 诰命碑 262
三 昂氏碑记 263
第十一节 革命纪念地 263
一 中共滇桂黔边区工委扩大会会址 263
二 富宁革命纪念馆 263
三 老山国防教育基地 264
四 柯仲平纪念馆 264
五 青年会旧址 264
六 粤东会馆 264
第十二节 烈士陵园 265
一 麻栗坡烈士陵园 265
二 文山烈士陵园 265
三 南疆烈士陵园 265
四 富宁烈士陵园 266
五 马关烈士陵园 266
六 腻脚烈士陵园 266
第九章 文化市场管理 267
第一节 机构 267
一 州文化管理委员会 267
二 州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 267
三 州文化市场稽查队 267
第二节 管理 267
一 项目 267
二 政策法规 268
三 措施 268
第十章 方志编纂 271
第一节 府志 县志(地志资料) 271
一 府志 271
二 县志 272
三 地志资料 273
第二节 新方志 274
一 机构 274
二 队伍 275
三 经费设备 275
四 编纂 276
五 成果 276
六 获奖 278
第二十七篇 广播电视 281
第一章 广播 281
第一节 事业建设 281
一 收音站 281
二 有线广播站(网) 282
三 无线广播 284
第二节 宣传 288
一 收音站宣传 288
二 有线广播宣传 288
三 无线广播宣传 289
四 “百座台站”“双环”联播及现场直播 293
第二章 电视 295
第一节 事业建设 295
一 无线电视 295
二 有线电视 302
第二节 宣传 304
一 节目设置及演变 304
二 现场直播 307
三 各县电视宣传 307
第三章 管理 308
第一节 机构 308
一 文山州广播电视局 308
二 县广播电视局 308
第二节 队伍 309
一 发展 309
二 培训 309
三 专业职务评聘 310
第三节 财务 311
第四节 制度 312
一 州局直属台 312
二 县乡广播电视站 313
三 规范有线电视节目 313
第五节 音像制品 314
一 发行 314
二 放映 314
第六节 广播电视企业 315
一 广播电视服务公司 315
二 广播电视技术咨询服务部 315
三 《云南广播电视报》文山版编辑部 316
第二十八篇 医药卫生 319
第一章 机构设置 31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19
一 卫生局(科) 319
二 医药管理局 319
三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320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20
一 防疫站 320
二 妇幼保健站 321
三 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321
第三节 医疗机构 322
一 医院(医务所室) 322
二 联合诊所 322
第四节 群众学术团体 323
一 卫生工作者协会 323
二 中华医学会州县分会 323
三 红十字会 323
第二章 医疗 324
第一节 医务人员 324
第二节 基本设施 324
一 病床 324
二 器械 325
第三节 药品器械供应 326
一 医疗单位和个人用药 326
二 医疗器械和仪器 326
三 支前药品 327
四 疫区防治药品 327
五 计划生育药具 327
第四节 医技 护理 327
一 医疗技术 327
二 护理 333
第五节 医疗制度 334
一 公费医疗 334
二 企业劳动保护医疗 335
三 合作医疗 335
第三章 中医中药 336
第一节 中医 336
一 兴起和发展 336
二 医疗业务 337
三 民族医药 338
第二节 中药 339
一 普查 339
二 名贵药材 340
三 开发利用和保护 340
四 加工与炮制 343
五 方剂 344
第四章 疫病防治 348
第一节 预防接种 348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349
一 甲状腺肿 349
二 疟疾 349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350
一 鼠疫 350
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50
三 白喉 351
四 百日咳 351
五 流行性感冒 351
六 麻疹 352
七 伤寒 副伤寒 352
八 痢疾 353
九 病毒性肝炎 353
十 狂犬病 354
十一 炭疽病 354
十二 霍乱 355
十三 流行性乙型脑炎 355
十四 回归热 355
十五 钩端螺旋体病 355
十六 猩红热 355
十七 流行性 地方性斑疹伤寒 356
十八 恙虫病 356
十九 肺吸虫病 356
二十 脊髓灰质炎 356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 356
第五节 麻风病防治 357
第六节 职业病防治 358
第七节 卫生监测 359
一 鼠蚤监测 359
二 霍乱病源观测 360
三 流脑免疫调查 360
四 预测流行性感冒趋势 360
五 蚊情调查 360
六 痢疾媒介调查 361
七 菌疾种型调查 361
八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调查 362
九 狂犬病个案调查 362
第五章 卫生保健 363
第一节 妇幼保健 363
一 妇女保健 363
二 婴幼儿童保健 365
第二节 新法接生 366
第三节 节育措施 367
第四节 学校卫生保健 368
第五节 老年人保健 370
第六节 初级卫生保健 370
第六章 爱国卫生 371
第一节 除害防病 371
第二节 饮水卫生 372
第三节 粪便管理 372
第四节 食品卫生 374
第五节 卫生检查评比 375
第六节 卫生模范单位 377
一 西畴县哄哈村 377
二 麻栗坡县南朵村 377
三 广南县 378
第七章 管理 379
第一节 医政 379
第二节 药政 380
一 麻毒 精神药品管理 380
二 整顿医药市场 381
三 药品质量检验 382
第三节 改革 382
第二十九篇 体育 388
第一章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388
第一节 传统体育 388
第二节 民间游戏 391
一 活动性游戏 391
二 智力游戏 392
第三节 运动会 392
一 区域运动会 392
二 州少数民族体育单项比赛 393
三 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 393
四 省民族射弩比赛 394
五 省民族体育运动会 394
六 人选省代表团(队)参加全国比赛表演 395
第二章 社会体育 39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396
一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396
二 竞赛 396
第二节 职工体育 397
第三节 农村体育 399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 400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 400
一 老年人体育协会 400
二 活动项目 400
第三章 竞技体育 402
第一节 田径 402
第二节 体操技巧运动 402
第三节 游泳 403
第四节 球类 404
一 篮球 404
二 排球 405
三 足球 405
四 乒乓球 406
五 羽毛球 406
第五节 射击 406
第六节 棋类桥牌 407
一 围棋 407
二 中国象棋 407
三 桥牌 407
第七节 武术 408
第八节 自行车 408
第九节 摔跤 408
第十节 击剑 409
第十一节 举重 409
第十二节 射箭拔河 410
一 射箭 410
二 拔河 410
第四章 运动竞赛 411
第一节 地区运动会 411
第二节 州少年运动会 412
一 中学生运动会 412
二 小学生运动会 412
三 “新苗杯”田径传统校竞赛 413
第三节 省级运动会 413
一 年度单项比赛 413
二 综合性运动会 413
三 青少年运动会 415
四 承办省专项运动会 415
第五章 人才培养 418
第一节 输送人才 418
第二节 体育教师培训 418
一 培训班 418
二 体育师资中专班 418
第三节 等级运动员 等级裁判员 419
一 等级运动员 419
二 等级裁判员 419
第四节 教练员培训 421
第五节 训练 421
一 专业训练 421
二 业余训练 421
三 学校体育 业余训练工作评比 424
第六章 管理 427
第一节 机构 427
一 州(专区)体育运动委员会 427
二 各县体育运动委员会 427
三 群众体育团体 428
第二节 经费 428
第三节 场地及设施 429
第三十篇 汉语方言 433
第一章 语言 433
第一节 声母 433
第二节 韵母 436
第三节 声调 438
第四节 变调 439
第五节 声韵 调拼合 440
第二章 词汇 442
第一节 通用方言词 442
第二节 地域方言词 442
一 天文 443
二 地理 444
三 时间节令 445
四 人体 446
五 亲属 447
六 农事 447
七 人品 448
八 日常生活 448
九 植物动物 449
十 动作行为 450
十一 形容词 452
十二 副词 456
十三 代词 457
十四 量词 458
十五 连词 458
十六 象声词 459
十七 叹词 459
十八 语气词 460
第三章 语法 461
第一节 构词形式 461
一 重叠构词 461
二 附加构词 462
第二节 语法范畴 464
一 时态 464
二 被动态 464
三 结构助词 464
四 指示代词 465
五 称数法 465
第三节 特殊句式 466
一 疑问句式 466
二 否定句式 467
三 特指问句 468
四 祈使句 469
五 “把”字句 470
六 插入语 470
第四章 标音举例 471
第一节 谚语 歇后语 471
第二节 儿歌标音举例 474
一 小板凳 474
二 张打铁李打铁 475
第三节 故事标音举例 477
一 蓑衣羊 477
二 恶狗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