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彩色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舒良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6064911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在夏邦栋等主编的《普通地质学(第二版)》(1995)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基本框架仍保留了原教材的体系,同时,将近年地球科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和新认识增补到相关章节中。重点对地球圈层、地球演化、岩浆作用、构造运动、板块学说、地幔柱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内容新颖,书中插有彩色图片,便于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普地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地质学的任务 2

第三节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2

第四节 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3

一、地质作用 3

二、地质作用的特点 3

三、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3

第五节 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 4

一、青藏高原 4

二、西北黄土高原 5

三、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5

四、云南澄江动物群 5

五、辽西热河动物群 5

六、陆相生油盆地 6

七、滇黔桂喀斯特地貌 6

八、华南花岗岩 6

第二章 矿物 8

第一节 矿物的概念 8

一、矿物的定义 8

二、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 9

第二节 矿物手标本的鉴定特征 10

一、矿物的形态 10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11

第三节 常见矿物 13

一、矿物的分类 13

二、常见矿物 13

第四节 矿物的用途 19

一、工业矿物原料 19

二、矿物材料 20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22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22

一、岩浆的概念 22

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22

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25

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 26

五、典型火山喷发实例 27

六、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 28

七、世界火山的分布 29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30

一、侵入作用概述 30

二、侵入岩的产状 31

三、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32

第三节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32

一、火成岩的结构 32

二、火成岩的构造 33

第四节 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 33

一、火成岩分类 33

二、熔岩、深成侵入岩与浅成岩的主要辨别标志 34

三、火成岩的野外识别 34

第五节 火成岩的成因 35

一、地球的内热 35

二、地热的成因 35

三、岩浆的形成 36

四、火成岩多样化的原因 37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42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42

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42

二、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44

三、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44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46

一、沉积物的来源 46

二、沉积岩中的矿物 46

三、沉积岩的结构 46

四、沉积构造 47

第三节 常见的沉积岩 50

一、沉积岩的类型 50

二、常见陆源和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 51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56

第一节 变质作用概述 56

一、变质作用概念 56

二、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56

第二节 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58

一、物质成分的变化 58

二、变质岩中的矿物 59

三、变质岩的结构 59

四、变质岩的构造 60

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61

一、接触变质作用 61

二、区域变质作用 62

三、混合岩化作用 65

四、动力变质作用 66

第四节 岩石的演变 67

第六章 地质年代 70

第一节 相对年代的确定 70

一、地层层序律 70

二、生物层序律 70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71

第二节 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72

第三节 地质年代表 73

一、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73

二、地质年代名称的来源与含义 73

三、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75

第四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76

一、生物大爆发 76

二、生物大灭绝 76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79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79

一、地震概况 79

二、地震类型 80

三、地震序列 81

四、国内外强烈地震的实例 82

第二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84

一、地震波 84

二、地震仪 85

第三节 地震的强度 87

一、地震的震级 87

二、地震的烈度 87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88

一、全球地震带分布 88

二、我国地震带分布 89

第五节 地震预报与预防 91

一、地震预报 91

二、地震预防 91

第六节 地球的内部构造 92

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92

二、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PREM) 94

三、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 94

四、均衡原理 96

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101

第一节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101

一、水平运动 101

二、垂直运动 101

三、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101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102

一、岩石的空间位置 102

二、褶皱 103

三、断裂 107

四、节理 113

五、断层相关褶皱 114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115

一、整合接触 115

二、假整合接触 115

三、不整合接触 116

四、侵入接触 116

五、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116

第四节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117

一、太古宙构造期 117

二、元古宙构造期 117

三、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 118

四、晚古生代构造期 118

五、早中生代构造期 118

六、燕山构造期 118

七、喜马拉雅构造期 118

第九章 板块构造 121

第一节 大陆漂移 121

第二节 海底扩张 124

一、海底地质考察 124

二、海底扩张的论证 125

三、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126

四、海底扩张说催生的新成果 127

第三节 板块构造 133

一、板块边界类型——板块划分的依据 133

二、全球板块的划分 134

三、两种大陆边缘 135

四、海洋的开闭旋回(威尔逊旋回) 138

五、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140

六、地体的概念 142

七、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进展——大陆动力学 143

第十章 风化作用 146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146

一、物理风化 146

二、化学风化 148

三、生物风化 149

第二节 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 150

一、气候 150

二、地形 150

三、岩石的特征 151

第三节 风化作用的产物 152

一、风化产物的类型 152

二、残积物 153

三、风化壳 153

四、土壤 153

五、风化地貌 154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57

第一节 河流概述 157

一、地表水流 157

二、河谷的横剖面 158

三、河流的纵剖面 159

四、流域盆地 159

五、影响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因素 159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160

一、侵蚀的方式 160

二、侵蚀的方向 161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165

一、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 165

二、物质搬运的方式 165

三、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166

第四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 166

一、沉积发生的原因 166

二、冲积物 167

三、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167

第五节 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169

一、深切河曲 169

二、河流阶地 170

三、阶地类型 170

第六节 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71

第七节 准平原 172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74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174

一、冰川的形成 174

二、冰川的运动 175

第二节 冰川的类型 176

一、大陆冰川 176

二、山岳冰川 176

第三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177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177

二、冰蚀地貌 178

第四节 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180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 180

二、冰川的沉积作用与冰碛物 181

三、冰碛地貌 181

第五节 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182

一、冰水扇 182

二、纹泥 182

三、蛇形丘 182

第六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183

一、冰川作用 183

二、冰川作用的影响 186

三、冰川作用的原因 186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89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189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89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90

三、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190

第二节 地下水的类型 192

一、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划分 192

二、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的划分 194

第三节 地下热水 194

第四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95

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及喀斯特 195

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98

第五节 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200

第十四章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202

第一节 海洋概况 202

一、海与洋 202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 202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203

四、海水中的生物 203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204

一、波浪及其地质作用 204

二、潮汐及其地质作用 207

三、洋流及其地质作用 208

四、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208

第三节 海底沉积物 210

一、海底沉积物的来源 210

二、滨海沉积 210

三、浅海沉积 211

四、半深海沉积 212

五、深海沉积 213

第四节 海水的进退 215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218

第一节 湖泊概述 218

一、湖泊概况 218

二、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 219

三、湖泊的成因类型 219

四、我国湖泊分布的特点 222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223

一、湖水运动的特征 223

二、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223

三、湖泊的沉积作用 224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227

一、沼泽的概念及其成因 227

二、沼泽的沉积作用 228

第十六章 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230

第一节 荒漠概述 230

一、荒漠的形成条件 230

二、荒漠中的某些特征性现象 231

三、荒漠化 231

第二节 风的地质作用 231

一、风的剥蚀作用 231

二、风的搬运作用 234

三、风的沉积作用 235

第三节 黄土 238

一、黄土的一般特征 238

二、黄土的物质成分 238

三、黄土的分布 238

四、黄土的成因 239

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 241

第一节 影响块体运动的主要因素 241

一、重力作用 241

二、水的作用 241

三、其他因素作用 242

第二节 块体运动的类型 242

一、崩塌 242

二、滑坡 243

三、泥石流 245

第三节 相关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246

第十八章 行星地质概述 250

第一节 太阳系及其起源 250

一、太阳系 250

二、撞击作用 251

三、太阳系起源 252

第二节 类地行星 254

一、水星 254

二、金星 254

三、月球 255

四、火星 257

五、类地行星的比较 259

第三节 类木行星及其卫星 259

一、木星及其卫星 259

二、土星及其卫星 260

第十九章 地球形成与生物演化 263

第一节 地球的天文时期 263

一、地球层圈构造的形成 263

二、陨星的撞击及其频繁的火山爆发 263

三、热流值的迅速衰减 263

四、原始地壳的组分与最初的地壳运动 264

五、原始大气与次生大气 264

六、原始水圈的出现 264

第二节 太古宙—元古宙时期 264

一、大气圈 264

二、水圈 265

三、生命的起源及演化 265

四、陆核和地盾的形成 266

第三节 显生宙时期 267

第二十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277

第一节 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 277

一、环境与地质环境 277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277

第二节 城市兴衰与地质环境 278

一、城市兴衰的地质因素 278

二、城市规划的地质因素 279

三、城市建设的地质因素 280

第三节 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 280

一、人体的元素组成 280

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281

三、地方病的环境地质致因 282

四、地质药物 283

第四节 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284

一、城市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284

二、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284

第五节 人为地质作用 285

一、地面沉降 285

二、咸水入侵 285

三、地下水污染 285

四、海平面上升 285

五、土地沙漠化 286

六、土壤盐碱化 286

七、水土流失 286

八、诱发地震 286

九、矿产资源枯竭 286

参考文献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