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
第1章 走在新世纪的入口处 5
从信息科技观点看世界风云 5
打造一艘“远航的船” 10
关键一环:转型与定位 13
教坛上的“华山论剑” 18
要无愧于这个改革的时代 21
人生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23
充实智慧的功能系统 26
“对靶理论” 29
“借外脑”的奇思妙想 32
天下人才皆可为我所用 34
巧用“冠名权” 38
博士掌门如虎添翼 40
相关思考:要有“包容天下”的胸怀 45
第2章 把目光探向世界 47
“请进来,走出去” 47
“产学合作”溯源 51
“美式”现代教育的转变 54
外国高校的培养目标 57
大学教育名列前茅的起因 60
校董罗明森懂得了一个大道理 63
国际讲坛上的“苏氏旋风” 66
相关思考:改革需要世界眼光 69
第3章 让阳光洒进校园 71
驱除心中的“阴霾” 71
让每个学生“阳光”起来 73
“绿色工程”暖人心 76
校园里的书卷之气 78
琴键上流淌的思绪 81
美好人生从文化开始 84
相关思考:“培养目标”的另一个核心措施 86
第4章 占领教育战略制高点 88
心态改变状态 88
“8字校训”的最好诠释 91
“定位准”才有“大手笔” 95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99
“失地农民”也能进大学 101
建立“西部院校人力资源库” 103
文章不写一句空 106
相关思考:崇尚前瞻 把握理念 108
第5章 “宁职院,真新鲜!” 110
大学院里的小“联合国” 110
《风范苑》:高风典范 114
进校门就踏上创业大道 117
与“巨人”牵手 120
为“抢”学生,不顾血本 122
招生:企业“老总”设坛测试 126
特殊的“开学典礼” 128
“流水线进校园”院系入企业 130
相关思考:中国高职教育的春天来了 134
第6章 北仑模式的“奥妙” 136
目标指向:服务区域经济 136
要素内涵:“三位合一” 139
“顶岗”是个大课堂 142
致胜法宝:“三方联动” 145
企业发展的“福星” 147
办学须打“主动仗” 150
“三赢”局面,功莫大焉 154
“你们学院、企业都有长远的眼光啊!” 157
相关思考:寻求“奥妙”的答卷 159
第7章 课程:需要颠覆性的改革 162
学生3年成长的设计模式 162
传统课程模式到此可以结束了 164
什么是一门好课 166
课程设计问题出在那里? 169
亲历德国“双元制” 170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172
怎样真正成为一个专门人才 175
一堂虚拟“情景式”的日语课 177
他们个个都是“导师” 181
课堂上的武功“大侠” 185
相关思考:不可小看高职课改 188
第8章 良师一如挚友 190
像是当年到了延安“抗大” 190
“打冲锋”时不能退缩 192
大担推行一种新的教法 195
课程要改革 教师要先行 197
“双师型”师资是怎样造就的 201
重视“做事的效果” 204
教改的最终“落脚点” 207
书写闪光的人生轨迹 210
相关思考:要变教育,先变教材和教师 213
第9章 学生是学院的名片 215
“我们和母校一起进步!” 215
10万年薪的高职院毕业生 218
学子们心灵的“工程师” 221
一张证书一个求职机会 224
毕业设计的热门话题:“考证” 228
校风养成,决非一日之功 231
文化建设中的亮丽色彩 234
相关思考:校园文化不是“点缀品” 239
第10章 让翅膀飞向蓝天 24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41
中国“高职之路”的示范 244
青春就是一首歌 247
思源基金:高校助学模式的新尝试 249
“‘创业’理念对我们终身有益” 252
又一个极具冲击力的“颠覆” 256
用双手擦亮自己的特色“品牌” 258
“今日之教育,就是未来之中国!” 260
相关思考:时间就是一切 263
尾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