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诱人的黑土地 2
第1章看好东北,英雄所见略同 4
战后的战争危机 4
毛泽东说:东北是胜利的基础 7
蒋介石称:国民党命运在东北 10
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12
第2章猛虎出山向东北 26
东北局,行动疾,座机扎进稻田地 26
老区山东,罗荣桓抱病出征 27
黄师:老兵老枪,全副副武装 29
晋绥陕甘,奋勇争先 32
干部团,大批中央委员 35
第3章从独霸东北到节节抗退 3
杜聿明受命进攻东北 36
我党方针:御敌于东北大门之外 39
山海关,大门口之战 42
锦州地区节节抗退 46
林彪:赴山东折冀东再转关东 34
“新兵新枪,老兵老枪” 50
第4章审时度势,改变方针 54
彼方如此决定,我们只有服从 54
陈云、黄克诚的高瞻远瞩 59
争夺城市一闪念 60
毛泽东提出创建根据地根本方针 63
从自治军到东北民主联军 67
第5章和战之间的抗争 74
满怀诚意,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74
心揣不测,蒋介石颁“剿匪手本 79
共产党执行协定严令林彪决不要攻击 81
蒋介石声称停战协定不包括东北 83
只剩一条路:靠实力求生存 84
第6章化四平为马德里 88
秀水河子,出关后第一个歼灭战 88
全军总动员举行东北大会战 95
本溪保卫战 102
重创“天下第一军” 105
激战四平 108
战后余音 116
二进三城 123
部队后撤与鞍海战役 126
第7章“东北虎”壮起来了 130
划江为疆,东北休战 130
一切权利归林彪 133
立本定向在“七七” 134
执行12月指示 138
第8章东北大剿匪 144
蒋借匪势,匪蒋合流 144
合江,砍掉“四大旗杆” 147
牡丹江,杨子荣智斗“座山雕” 152
松江,“新编第27军军长”覆灭记 157
黑龙江、嫩江,合击“刘山东” 159
东满南满,连平暴乱 162
辽西、热河,“老二嫂”的哀歌 162
第9章虎下江南保临江 166
公主岭,大打又起 166
陈云拍板七道江 173
一保临江 178
一下江南 181
二保临江 183
双城会议,林彪又讲战术 185
三保临江 187
二下江南 188
三下江南 190
四保临江 195
第10章反击,从这个夏季开始 200
毛泽东盛赞东北战局 200
郑洞国南京乞救兵 203
四面开花展开攻势 205
四平,林彪再走麦城 208
心病自诊 215
第11章秋风起显虎威 218
踌躇满志,陈诚粉墨登场 218
毛泽东下令发起新攻势 222
西线三战 225
乘虚北袭 227
南下迎击 228
第12章隆冬,凛冽的东北风 232
陈诚的打算:由点连线 232
林彪的部署:机动作战 233
彰武之战 234
公主屯之战 236
新立屯之战 240
辽阳、鞍山&之战 242
四平,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244
第13章大兵团正规化与林罗刘谭 248
兵多将广的东北野战军 248
林彪,抑郁质的统帅 265
罗荣桓,兄长之风 271
刘亚楼,精明的实干家 275
谭政,名副其实的“谈政” 278
第14章决战方针的切磋与磨合 282
再易主帅,卫立煌走马上任 282
毛泽东的战略:封闭蒋军关门打狗 291
林彪声称:打长春是“根本意见” 294
从试打长春到久困长围 296
鞋子雨具样样顾虑 299
方针既定:专顾锦榆唐 301
第15章奔袭北宁线 304
南线序曲 304
封锁飞机场风波 307
名将殉职义县 309
不吃苹果的故事 312
第16章锦州,空前的正规战 314
大战前的一场虚惊 314
范汉杰的防守计划 322
林罗刘登上帽儿山 323
肃清锦州外围据点 325
总攻锦州城 336
暂55师投诚 341
范汉杰就擒记 343
第17章虎踞塔山 348
蒋介石亲到葫芦岛督战 348
东野方针:死守不退 350
塔山英雄传 352
将计就计,纠缠扭打 358
第18章长春,由死城到更生 364
军事经济政治三箭齐发 364
不合时宜的突围手令 373
曾泽生将军的义举 374
新7军投诚 378
郑洞国放下武器 380
第19章虎啸辽西 384
杜聿明再次临危受命 384
林彪提议回打廖耀湘 389
黑山阻击战 391
阻断逃脱之路 397
十面埋伏大聚歼 402
廖耀湘化装潜逃被擒记 406
第20章沈阳,最后的围城 408
卫立煌“到葫芦岛指挥” 408
沈阳外围战斗 411
入城即景 416
暂53师“反正 419
第53军投诚 422
周福成放下武器 424
营口追击战 428
跋章胜利属于人民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