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阴锣鼓的历史源流 2
第一节 古人祭祖习俗的发展 2
第二节 楚孝文化和苗歌蛮舞融合 3
第三节 楚完善了阴锣鼓 5
第四节 汉唐至明清的传播 14
第二章 阴锣鼓的社会功能 17
第一节 宣传教育功能 17
一、劝人行孝 17
二、劝人行善 18
三、劝人修性 18
四、劝人报恩 19
五、劝人和睦 20
第二节 和谐邻里的功能 20
一、不请自来 20
二、反客为主 21
三、物尽其用 21
四、丧鼓赶情 21
第三节 传承文化的功能 22
第四节 娱乐审美功能 24
第三章 阴锣鼓的主要程序 34
第一节 前半夜的程序 34
一、绕棺 34
二、牌子(闹台) 35
三、开歌路 35
四、唱散歌(含转鼓后、小还阳后的穿插) 38
五、转鼓 50
六、小还阳 58
第二节 后半夜的程序 69
一、拦棺酒 69
二、送亡过关 74
三、奉孝 85
四、唱古(或唱对子歌) 86
五、还阳 90
六、封棺明路 95
七、出丧 105
八、下葬 106
九、安家神 108
第四章 阴锣鼓的传承特征 113
第一节 阴锣鼓的传承特征 113
一、拜师收徒、家族传承和临场瞟学结合 113
二、锣鼓搭班和响手班子并用 114
三、打击乐谱以口诀段子衔接穿插 115
四、转丧、跳丧、坐丧、送丧并用 119
五、娱神与娱人功能并存 120
六、楚巫主张与佛道思想并存 121
七、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并存 121
八、因人而异,择歌而讴 122
九、艺规艺德重于艺技 123
第二节 阴锣鼓与土家族跳丧之异同 124
第三节 对阴锣鼓前途的展望 126
第五章 阴锣鼓的音乐特色 129
一、乐曲徵、宫调式并存,徵调式占绝对优势 129
二、曲体结构长大,采用曲牌联缀 130
三、结构以四小节一句为基础,运用衬词衬句使旋律得到扩充 131
四、旋律的发展变化,是受歌词结构的影响 132
五、节拍快速三拍子的运用,与转鼓步伐的巧妙结合 132
六、结尾叠音的运用,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133
七、唱奏相联、领合一体、白诵兼融 134
八、唱词的俚语性 134
第六章 阴锣鼓的曲牌和锣鼓乐 136
牌子 136
散歌 139
转鼓 159
谢棺酒 167
奠酒 176
送亡 189
还阳 195
第七章 阴锣鼓歌词选注 200
第一节 散歌 200
开场歌 200
进门歌(一) 200
进门歌(二) 203
进门歌(三) 205
进门歌(四) 208
梭椤树 208
开路歌 209
招魂歌(一) 210
招魂歌(二) 210
不觉走来不觉行 212
哭丧 214
迎孝歌 218
亡魂度更 220
孝歌(一) 222
孝歌(二) 227
龙星照 229
劝孝子 230
酒色财气歌 234
十二月孝双亲 235
八劝歌 239
舍了歌 241
舍不得 242
孔明遗嘱 245
君臣悼孝 247
孔明托梦 248
三气周瑜 249
周瑜托梦 261
人生逢八 265
为人一生都有难 268
丧歌段子 269
姐梳头 270
姊妹五个说婆家 272
丧歌集锦 272
十二月讲古 276
大纲鉴 279
五湖大纲 307
五更杨家将 310
桂香挨磨到五更 312
花儿歌 313
杨广庆寿 315
纣王焚香 321
唱古散段子 326
五更李三娘挨磨 332
讲古散歌 334
对子歌 337
十二属相会师友 343
艺中情 345
金锁连 349
松柏竹柳青 360
云游五湖 365
五湖情(一) 370
五湖情(二) 374
虎口运 377
歌师情 378
三柱半香 385
都来唱 386
上一个山过一个岭 387
人生不可争高下 388
背水记 391
歌师亲 398
会歌师 399
唐王游地府 401
对子唱 411
第二节 转鼓歌 420
转鼓歌 420
三孝记 422
老鼠告状 427
孟姜过关 436
罗成显魂 446
王重阳学道 462
夫妇同学道 474
二十四孝歌 482
第三节 送亡过关 487
亡魂辞孝 487
详查亡魂史节簿 490
辞孝:月儿闪闪五更天 492
忠孝节义 493
亡魂尽节 494
奠酒 497
送亡 498
走十殿 500
奉孝 503
第四节 还阳歌 505
还阳五道门 505
谢五门并四方 507
颂孝家 508
朱氏割肝 509
张孝打凤 516
后记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