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1
卷一 建置 区划 61
第一章 建置 6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61
附一:乾隆十七年《龙南县志·沿革》考订注释 62
附二:光绪二年《龙南县志·沿革》评介 66
第二节 县域变动 68
第二章 区划 69
第一节 区划变革 69
第二节 龙南镇 73
第三节 乡场 76
卷二 自然环境 91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91
第一节 地质 91
第二节 地貌 93
第二章 山川 水文 94
第一节 山 94
第二节 河流 101
第三节 水文 104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105
第一节 土壤 105
第二节 植被 108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109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09
第二节 气象要素 112
第三节 物候 116
第五章 灾害 119
第一节 水旱灾害 119
第二节 其它灾害 121
附:异象 124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25
第一节 植物资源 125
第二节 动物资源 127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28
第四节 水力资源 131
卷三 人口 民族 133
第一章 人口 13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33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135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38
第四节 家庭 婚姻 人口迁移 143
第五节 姓氏与姓氏源流 146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52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措施 152
第二节 成效 153
第三章 居民生活 15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55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56
第四章 民族 158
第一节 构成与分布 158
第二节 畲族 159
卷四 党派群团 16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龙南县地方组织 161
第一节 组织 161
第二节 党代会 166
第三节 党员 170
第四节 党务 17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它党派龙南县地方组织 180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龙南县地方组织 180
第二节 其它党派龙南县地方组织 183
第三章 群团组织 183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83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86
第三节 妇女组织 187
第四节 青年组织 189
第五节 少年儿童组织 192
第六节 工商业者组织 193
第七节 文艺、学术团体 196
第八节 侨联 197
第九节 其它组织 198
卷五 政权 政协 199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构 199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9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20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3
第四节 人民代表选举 204
第二章 县署 县政府 县参议会 206
第一节 县衙署 206
附:驻县行署 207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 213
第三节 县参议会 216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选举 217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218
第一节 机构 218
第二节 政务 225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南县委员会 229
第一节 机构 229
第二节 历届全体委员会议 230
第三节 日常活动 233
卷六 公安 司法 235
第一章 治安 235
第一节 机构 235
第二节 干警自身建设 237
第三节 剿匪 237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239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241
第六节 禁械斗 禁烟、赌、娼 243
第七节 户籍管理 245
第八节 枪弹及危险品管理 246
第九节 交通安全管理 247
第十节 监狱管理及改造四类分子 248
第十一节 消防 249
第十二节 其它治安管理 250
第二章 检察 253
第一节 机构 25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5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55
第四节 经济检察 25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56
第六节 处理控告申诉案件 256
第三章 审判 257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25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59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60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61
第五节 复查纠错 26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62
第一节 机构 262
第二节 基层调解 263
第三节 法制宣传 264
第四节 律师 公证 265
卷七 民政 劳动人事 267
第一章 民政 267
第一节 机构 267
第二节 拥军优属 267
第三节 军人安置 269
第四节 社会福利 271
第五节 婚姻登记 273
第六节 土地征用 274
第二章 劳动人事 274
第一节 机构 27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275
第三节 劳动工资 278
第四节 劳保福利 282
第五节 人员任用、编制 283
第六节 人员考核、培训 286
第七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287
卷八 台务 侨务 外事 289
第一章 台务 289
第一节 台胞 289
第二节 对台工作 289
第二章 侨务 外事 290
第一节 侨务 290
第二节 外事 291
卷九 档案 信访 地名 293
第一章 档案 293
第一节 机构 管理 293
第二节 馆藏 294
第二章 信访 地名 295
第一节 信访 295
第二节 地名 297
卷十 军事 299
第一章 地方武装 299
第一节 机构 299
第二节 武装力量 303
第二章 兵役制度 307
第一节 募兵 世兵 征兵 307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309
第三章 驻军 310
第一节 卫所兵 绿营兵 310
第二节 北洋军 北伐军 国民党军 312
第三节 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313
第四章 拥政爱民 314
第一节 民兵拥政爱民 314
第二节 驻军拥政爱民 315
第五章 重大兵事 315
第一节 县内农民起义 315
第二节 外地农民起义军攻龙南 317
第三节 红军四次到龙南 317
第四节 日军侵扰龙南 318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游击斗争 318
第六节 王觉民率部起义 320
第七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龙南 320
卷十一 农牧渔业 321
第一章 农业 321
第一节 土地制度 321
第二节 耕地 323
第三节 作物品种与结构 327
第四节 作物产量与分布 332
第五节 农业技术 335
第六节 农具 农机 336
第二章 畜牧业 338
第一节 资源 338
第二节 生产 340
第三节 疫病与防治 342
第三章 渔业 344
第一节 资源 344
第二节 生产 345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47
第一节 机构 347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49
卷十二 林业 355
第一章 林业资源 355
第一节 林业用地 355
第二节 森林资源 356
第二章 基地建设 359
第一节 林场 359
第二节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 362
第三节 森林苗圃 基地管理站 363
第三章 营林生产 364
第一节 采种育苗 364
第二节 植树 造林 366
第三节 抚育 垦复 369
第四章 森林保护 370
第一节 护林防火 370
第二节 封山育林 372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374
第五章 木竹经营 375
第一节 采伐 375
第二节 购销 375
第三节 贮运 380
第六章 管理 382
第一节 机构 382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83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85
第四节 山林权属 387
卷十三 水利 水保 389
第一章 水利 389
第一节 水利工程 389
第二节 管理 393
第二章 水土保持 396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96
第二节 治理 399
卷十四 工业 401
第一章 采掘 冶金 401
第一节 煤炭开采 401
第二节 钨精矿采选 403
第三节 氧化稀土开采 406
第四节 冶炼 407
第二章 机械 建材 409
第一节 机械工业 409
第二节 建材工业 410
第三章 电力 化学 414
第一节 电力工业 414
第二节 化学工业 417
第四章 食品 文教用品 420
第一节 食品工业 420
第二节 印刷造纸业 422
第五章 其它工业 424
第一节 木竹加工 424
第二节 刨烟 染织 服装业 426
第三节 塑料 工艺美术 烟花制造业 428
第四节 衡器 船舶修造业 429
第六章 经营管理 430
第一节 工业设备 430
第二节 国营工业经营管理 435
第三节 集体工业经营管理 440
第四节 个体、公私合营工业经营管理 443
第五节 经济结构 444
卷十五 交通 邮电 447
第一章 道路 447
第一节 陆路 447
第二节 水路 渡涵 450
第三节 桥梁 451
第二章 运输 454
第一节 陆运 454
第二节 水运 457
第三章 交通管理 459
第一节 机构 459
第二节 路政 462
第三节 运输管理 465
第四节 安全管理与监理 466
第四章 邮电 468
第一节 机构 468
第二节 邮政 469
第三节 电信 473
第四节 企业管理 477
卷十六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479
第一章 机构 4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9
第二节 基层单位 479
第二章 城乡建设 482
第一节 县城建设 482
第二节 乡村建设 487
第三章 环境保护 489
第一节 环境监测 489
第二节 保护措施 491
卷十七 商业 493
第一章 机构 网点 493
第一节 国营商业 49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495
第三节 私营、公私合营商业 499
第四节 集市 504
第二章 经营管理 508
第一节 商品购销 508
第二节 经济效益 517
第三节 管理 524
卷十八 粮油经营 527
第一章 购销 527
第一节 粮油市场 527
第二节 粮食统购、定购 528
第三节 粮食统销 532
第四节 食油统购、定购、统销 537
第五节 议购议销及其它 540
第二章 储运 541
第一节 仓储 541
第二节 调运 543
第三章 加工 544
第一节 粮油加工 544
第二节 饲料加工 548
第四章 经营管理 548
第一节 机构 548
第二节 管理 550
卷十九 名优特产 555
第一章 食品 用品 555
第一节 食品 555
第二节 用品 558
第二章 矿产品 建材产品 560
第一节 矿产品 560
第二节 建材产品 560
第三章 林业、化工产品 561
第一节 林业产品 561
第二节 化学工业产品 561
第四章 野生动物、植物 561
第一节 动物 561
第二节 植物 562
卷二十 税务 金融 财政 563
第一章 税务 563
第一节 机构 563
第二节 明朝税务 564
第三节 清朝税务 566
第四节 民国时期税务 567
第五节 建国后税务 570
第二章 金融 577
第一节 机构 577
第二节 货币 580
第三节 银行业务 585
第四节 保险 595
第五节 债券 596
第三章 财政 597
第一节 财政收支 597
第二节 财政管理 602
卷二十一 综合经济 605
第一章 国民经济 605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605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610
第二章 管理 610
第一节 机构 610
第二节 计划管理 612
第三节 统计管理 614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615
第五节 物价管理 617
第六节 计量、审计管理 620
卷二十二 文化 625
第一章 机构 6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5
第二节 基层单位 625
第二章 文化活动 630
第一节 群众文艺 630
第二节 文化馆业务 632
第三节 图书馆、书店业务 633
第四节 采茶剧团业务 635
第五节 电影业务 637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639
第一节 广播 639
第二节 电视 641
第四章 报刊 著作与文章目录选 642
第一节 报刊 642
第二节 著作与文章目录选 644
第五章 文物胜迹 654
第一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4
第二节 其它 658
第六章 俗语 传说 659
第一节 俗语 659
第二节 民间传说 663
卷二十三 教育 667
第一章 普通教育 667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私塾 66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6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7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76
第二章 专业教育 680
第一节 师范教育 680
第二节 农、工、卫生专业教育 682
第三章 成人教育 684
第一节 初等教育 684
第二节 中、高等教育 686
第四章 教育管理 688
第一节 教育行政 688
第二节 教师管理 689
第三节 数学研究 692
第四节 考试 693
第五节 经费 设施 695
卷二十四 医药 卫生 699
第一章 机构 699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99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 699
第二章 卫生防疫 703
第一节 卫生 703
第二节 防疫 708
第三章 妇幼保健 716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16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717
第四章 医疗 717
第一节 医疗队伍 717
第二节 医药 718
第三节 设备 技术 业务 721
第五章 管理 723
第一节 医政 723
第二节 药政 725
第三节 卫生经费 726
卷二十五 科技 体育 727
第一章 科技 727
第一节 机构 727
第二节 队伍 728
第三节 科普活动 729
第四节 科技推广与科研成果 731
第二章 体育 735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设施 735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36
第三节 群众体育 736
第四节 竞赛活动 737
卷二十六 风俗 宗教 741
第一章 风俗 741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41
第二节 礼仪习俗 745
第三节 节令习俗 749
第四节 行业习俗 751
第五节 忌讳 陋习 754
第六节 道德风尚 755
第二章 宗教 756
第一节 佛教 756
第二节 道教 758
第三节 天主教 基督教 758
卷二十七 方言 761
第一章 语音 761
第一节 声韵调 761
第二节 同音字汇编 767
第二章 词语 语法 775
第一节 特殊词汇选 775
第二节 特殊成语选 777
第三节 语法特点 777
第三章 标音举例 779
第一节 民间故事标音举例 779
第二节 歌谣标音举例 785
卷二十八 人物 793
人物传 793
人物表 800
革命烈士英名录 813
续记 817
1986~1992年龙南县县情汇要 817
一、气候 灾祥 817
二、区划 819
三、人口 民族 819
四、县委 825
五、县人大 830
六、县政府 831
七、县政协 835
八、群众团体 837
九、公安 840
十、检察 842
十一、审判 843
十二、司法行政 844
十三、民政 845
十四、劳动人事 847
十五、台务 851
十六、侨务及港澳工作 852
十七、旅游 外事 852
十八、档案工作 853
十九、军事 854
二十、农林牧副渔业 855
二十一、水利 水保 862
二十二、工业 863
二十三、交通 872
二十四、邮电 874
二十五、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875
二十六、商业 粮油 税务 财政 金融 877
二十七、经济管理 884
二十八、教育 889
二十九、卫生 892
三十、科技 896
三十一、文化 897
三十二、广播 电视 898
三十三、体育 899
三十四、中央、省、地领导来县视察 900
三十五、人物 901
1993~1994年春龙南县县情选介 903
一、1993年龙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情况 903
二、中共龙南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908
三、龙南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908
四、政协龙南县第十届委员会 909
五、新建工业企业、工程、市场 910
附录 913
历修《龙南县志》简介 913
历修《龙南县志》序言 916
本修县志资料来源 926
编后记 931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