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之殇 张爱玲创作心理再审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清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4308391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研究童年创伤性经历、自恋倾向等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分析了张爱玲创作的心理底色和创作心理动力,深入探讨了张爱玲艺术世界的建构,并以“房子”“花”“月”等意象为例,对张爱玲艺术符码进行解压,对张爱玲创作心理进行全面审视。

第一部分 “回忆永远是惆怅的”——创作个性心理底色分析 6

第一章 审美体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6

第一节 体验使社会生活成为文学的创作对象 6

第二节 体验使客体显露出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10

第三节 审美体验使文学作品的意蕴深化,获得读者认同 12

第二章 张爱玲的童年缺失性体验与创作 16

第一节 童年体验与艺术创作 16

第二节 安全感缺乏——荒凉色调 19

第三节 渴求与怀疑——焦虑书写 22

第四节 分离之伤——理想化防御 25

第三章 作家创作个性的基本建构概述 30

第一节 作家日常人格个性的形成 33

第二节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和表现 35

第四章 从张爱玲的日常个性透视其创作个性 42

第一节“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华丽家族遗留的风范 43

第二节“人,是最拿捏不稳的”——人性的悲观 46

第三节“我一直就是小报的忠实读者”——叙事主题的解构 49

第四节 缤纷意象——叙事的独特魅力 52

第五章 余华与张爱玲的童年创伤性经历对创作影响的相似性 57

第一节 童年经历与余华创作心理的建构 57

第二节“血”与“死亡”意象的心理解读 61

第二部分 “出名要趁早”——创作心理动力分析 72

第六章听“水仙”讲故事——从自恋倾向看张爱玲的创作 72

第一节 自恋与文学艺术创作 73

第二节 自恋倾向与张爱玲的创作 78

第三节“水仙”的身世 83

第七章“惘惘的威胁”——时间焦虑与张爱玲的创作 91

第一节 时间焦虑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91

第二节 张爱玲作品中时间表述分析 96

第八章 爱的渴求 恨的书写——以《茉莉香片》为例 105

第一节 阅读到的故事 106

第二节 品味到的“真实” 108

第三节 爱恨交织的虚构 113

第三部分 “会说是非的女狐子”——艺术世界的建构 123

第九章“阴阳交界处”——昏暗的家庭叙事 123

第一节 自私冷酷的父母 124

第二节 血脉相轧的家庭成员 126

第三节 灰色病态的子女 128

第四节 张爱玲家庭书写的意义和同类比较 131

第十章“花凋”——女性形象和命运刻画 139

第一节“绿蜘蛛”、“白蜘蛛”——女性形象的错位与丑怪 139

第二节“她是一座没有点灯的塔”——女性灵魂的空洞 142

第三节“她像个焦忧的小母鸡”——女性的存在焦虑 144

第四节“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女性的疯狂与反抗 147

第十一章“艳异的空气的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在传奇的世界里 152

第一节“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 153

第二节以“传奇”的方式书写平凡人生 160

第三节 文的自觉与评论和反评论 172

第十二章 浓墨重彩画灵魂 绚烂华丽说苍凉——张爱玲作品的色彩语言解读 183

第一节 每个灵魂都有色彩 184

第二节 每样色彩都有寓意 186

第三节 每种寓意都指向苍凉 188

第四部分 “意象对话”张爱玲——艺术符码的解压 196

第十三章 房子——空洞的容器与孤绝之所 196

第一节“蓝天下的小红房”——依恋 198

第二节“阴阳交界的边”——逃离 201

第三节“没有光的所在”——空洞与弃绝 204

第四节“我的心是所公寓房子”——反叛 208

第十四章 欲望与压抑的表达——张爱玲作品的“花”意象解读 212

第一节 残缺之花:依赖和虚弱的灵魂写照 212

第二节 恐怖之花: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暗示 214

第三节 欲望之花:本能欲求的压抑变形 216

第十五章月——拒绝与被拒绝的冷冰 220

第一节“像石印的图画”——爱的失落与凄凉 221

第二节“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女性的压抑与疯狂 225

第三节“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命运的挣扎与轮回 228

第十六章 冷脆与玄虚的世界——“镜像”下的人性暴露 234

第一节“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隔膜与压抑 235

第二节“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冷脆与玄虚 240

第三节“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自怜自艾 245

第十七章“一切音乐都是悲哀的”——张爱玲意象世界的背景设置 252

第一节“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如影随形的命运 254

第二节“锣鼓是不问情由,劈头劈脑打下来的”——人生如戏 258

第三节“苏三不要哭”——唱出心中的苍凉 262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