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广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22078148
  • 页数:8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的基础知识及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气体和粉尘的性质:能源、燃烧和燃烧污染物的控制等。

第1篇 总论 1

第1章 概论 1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1

1.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1

1.2.1 大气污染物 1

1.2.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 4

1.3 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7

1.3.1 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的发展和控制历程 7

1.3.2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发展历程 8

1.4 大气污染的工程控制途径 10

1.5 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10

1.6 中国大气污染控制战略目标和措施 11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 12

2.1 大气污染防治法 12

2.2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2

2.2.1 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分类 12

2.2.2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汇总 12

2.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8

2.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8

2.3.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9

2.3.3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20

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1

2.4.1 制定原则 21

2.4.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1

2.4.3 行业标准 31

2.4.4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41

2.5 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 43

2.5.1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 43

2.5.2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44

参考文献 44

第2篇 气体和粉尘的性质 45

第3章 气体的性质 45

3.1 气体的湿度 45

3.1.1 绝对湿度 45

3.1.2 气体的相对湿度 46

3.1.3 气体的含湿量 46

3.1.4 湿气体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 46

3.2 气体的密度 49

3.2.1 单一气体的密度 49

3.2.2 混合气体的密度 49

3.2.3 气体密度的换算 49

3.2.4 气体体积流量的换算 50

3.3 气体的黏度 51

3.3.1 气体黏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51

3.3.2 混合气体的黏度 51

3.4 气体的热容和定压热的计算 53

3.4.1 气体的热容 53

3.4.2 定压热的计算 54

3.4.3 混合气体的比热容 54

3.5 某些气态污染物的特性 56

3.5.1 硫化合物 57

3.5.2 氮化合物 60

3.5.3 碳化合物 64

3.5.4 有害大气污染物 69

参考文献 71

第4章 粉尘的性质 72

4.1 粉尘的粒径和粒径分布 72

4.1.1 颗粒的粒径 72

4.1.2 颗粒的形状 72

4.1.3 粉尘的粒径分布 77

4.1.4 粒径分布函数 81

4.1.5 多众数分布 88

4.2 粉尘的物理性质 89

4.2.1 粉尘的密度 89

4.2.2 粉尘的安息角与滑动角 89

4.2.3 粉尘的含水率 89

4.2.4 粉尘的润湿性 91

4.2.5 粉尘的光学特性 92

4.2.6 粉尘的荷电性和导电性 93

4.2.7 粉尘的黏附性 93

4.2.8 粉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 95

参考文献 96

第3篇 能源、燃烧和燃烧污染物的控制第5章 能源和燃料 97

5.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概况 97

5.1.1 能源的分类 97

5.1.2 世界能源资源及利用概况 98

5.1.3 中国能源资源及利用概况 99

5.1.4 能源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100

5.2 固体燃料 100

5.2.1 煤的种类及化学组成 101

5.2.2 煤的分析 101

5.2.3 煤的使用特性和分类 104

5.3 液体燃料 105

5.3.1 液体燃料的化学组成 105

5.3.2 燃料油的分类 106

5.3.3 油品的主要使用特性 108

5.4 气体燃料 109

5.4.1 气体燃料的组成 109

5.4.2 主要气体燃料 112

5.5 可再生能源 113

5.5.1 太阳能 113

5.5.2 风能 114

5.5.3 地热能 116

5.5.4 生物质能 118

5.5.5 海洋能 118

参考文献 122

第6章 燃料燃烧过程及计算 123

6.1 燃烧所需空气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 123

6.1.1 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 123

6.1.2 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量 124

6.1.3 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量 127

6.2 燃烧产物及过量空气系数的检测计算 130

6.2.1 气体分析方程 130

6.2.2 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 131

6.3 燃烧温度 132

6.3.1 完全燃烧时的理论燃烧温度 133

6.3.2 不完全燃烧(有离解)时的理论燃烧温度 134

6.3.3 理论燃烧温度的近似估算 134

6.3.4 实际燃烧温度 135

6.4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137

6.4.1 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 137

6.4.2 SOx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 138

6.4.3 NOx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 140

6.4.4 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 143

参考文献 145

第7章 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 146

7.1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 146

7.1.1 引言 146

7.1.2 固定式燃烧装置的NOx排放特性 146

7.1.3 抑制NOx生成的方法 148

7.1.4 CO、炭黑等的控制方法 154

7.2 煤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 155

7.2.1 粉煤燃烧装置中NOx的生成特性 155

7.2.2 粉煤燃烧装置中NOx的控制方法 156

7.3 沸腾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 159

7.3.1 沸腾炉内脱硫 159

7.3.2 沸腾炉内脱氮 161

7.3.3 二段燃烧沸腾炉脱硫和脱氮 164

7.3.4 脱硫剂的再生 165

参考文献 166

第4篇 除尘装置 167

第8章 除尘装置的分类、性能和选择 167

8.1 除尘装置的分类 167

8.2 除尘装置的性能 167

8.2.1 除尘装置技术性能的一般表示方法 167

8.2.2 除尘效率的表示方法 168

8.2.3 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 169

8.3 除尘装置的选择 170

8.3.1 根据粉尘性质选择除尘装置 170

8.3.2 根据运行条件选择除尘装置 171

8.4 除尘装置的费用 171

8.4.1 设备费 171

8.4.2 运行费 173

8.4.3 总费用 173

参考文献 174

第9章 机械式除尘器 175

9.1 重力沉降室 175

9.1.1 沉降室的捕集效率 175

9.1.2 沉降室的设计 177

9.2 惯性除尘器 177

9.3 旋风除尘器 178

9.3.1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流型简介 178

9.3.2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178

9.3.3 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182

9.4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和性能 184

9.4.1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形式 184

9.4.2 常用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和性能 185

9.5 组合式多管旋风除尘器 186

9.5.1 串联式旋风除尘器组合形式 187

9.5.2 并联式旋风除尘器组合形式 187

9.6 旋风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应用 188

9.6.1 旋风除尘器的选择设计 188

9.6.2 旋风除尘器的应用 189

参考文献 189

第10章 袋式除尘器 190

10.1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类型 190

10.1.1 袋式除尘器的分类 190

10.1.2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机理 193

10.1.3 典型的袋式除尘器 194

10.2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 210

10.2.1 袋式除尘器滤料的材质 210

10.2.2 对袋式除尘器滤料的要求 211

10.2.3 袋式除尘器滤料的种类 212

10.2.4 织造滤料及其性能 212

10.2.5 针刺毡滤料及其性能 217

10.2.6 复合耐高温针刺毡——氟美斯(FMS)和特氟美针刺毡 218

10.2.7 覆膜滤料及其性能 218

10.2.8 消静电滤料及其性能 220

10.2.9 烧结不锈钢纤维毡 220

10.3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计算 221

10.3.1 选用袋式除尘器应考虑的因素 221

10.3.2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选用步骤 223

10.3.3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实例 235

10.4 袋式除尘器的故障及其排除 236

10.5 袋式除尘器的工业应用 238

10.5.1 在钢铁工业的应用 238

10.5.2 在水泥工业的应用 246

10.5.3 在有色冶金工业的应用 251

10.5.4 在机械工业的应用 253

10.5.5 在炭黑工业的应用 253

10.5.6 在电力工业的应用 253

10.5.7 在生活垃圾焚烧炉烟尘净化中的应用 255

10.5.8 在筑路行业的应用(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烟尘治理) 259

10.5.9 滤筒式除尘器的工业应用 260

10.5.10 陶瓷质微孔管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业应用 260

参考文献 261

第11章 电除尘器 264

11.1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264

11.1.1 电除尘器的除尘过程 264

11.1.2 电晕的发生 264

11.1.3 电场 266

11.2 粒子荷电及粒子捕集 267

11.2.1 粒子荷电 267

11.2.2 粒子的捕集 269

11.2.3 理论分级效率方程的修正 272

11.3 电除尘器的结构 275

11.3.1 电晕电极 275

11.3.2 集尘电极 276

11.3.3 电极清灰装置 276

11.3.4 气流分布装置 277

11.3.5 电除尘器高压绝缘、密封及隔流 278

11.4 电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计算 279

11.4.1 电除尘器本体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279

11.4.2 电除尘器振打机构的设计和排灰装置 282

11.4.3 电除尘器的设计实例 283

11.5 电除尘器高压供电装置 284

11.5.1 高压供电装置的种类 284

11.5.2 高压供电装置的控制方式 284

11.5.3 电源容量的选择 285

11.5.4 电除尘器低压电源控制装置 285

11.5.5 脉冲电源 285

11.5.6 恒流源 287

11.5.7 高频开关电源 289

11.6 电除尘器的维护、管理及经济分析 290

11.6.1 电除尘器的维护 290

11.6.2 电除尘器的管理 291

11.6.3 电除尘器的经济分析 295

11.7 新型电除尘器 296

11.7.1 带辅助电极电除尘器 296

11.7.2 组合式除尘技术 297

参考文献 298

第12章 湿式除尘器 299

12.1 概述 299

12.1.1 湿式除尘器的分类 299

12.1.2 湿式除尘器的性能和净化效率 299

12.1.3 湿式除尘器的选择 301

12.2 重力喷雾洗涤器 301

12.3 湿式旋风除尘器 303

12.3.1 旋风水膜除尘器 303

12.3.2 卧式旋风式水膜除尘器 304

12.3.3 中心喷雾旋风除尘器 306

12.4 自激喷雾除尘器 307

12.4.1 冲击水浴除尘器 307

12.4.2 冲激式除尘机组 308

12.5 文丘里除尘器 311

12.5.1 文丘里除尘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11

12.5.2 文丘里管的凝聚效率 312

12.5.3 文丘里管的压力损失 313

参考文献 317

第5篇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318

第13章 气态污染物治理设备 318

13.1 吸收设备 318

13.1.1 吸收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18

13.1.2 吸收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324

13.1.3 吸收法的典型工程应用 332

13.2 吸附设备 342

13.2.1 吸附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42

13.2.2 吸附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344

13.2.3 吸附设备典型工程应用 349

13.3 催化转化设备 354

13.3.1 催化转化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54

13.3.2 催化转化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355

13.3.3 催化转化设备典型工程应用 359

13.4 其他设备 361

13.4.1 燃烧设备 361

13.4.2 冷凝设备 367

参考文献 371

第14章 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372

14.1 控制硫氧化物排放的方法 372

14.1.1 大气中SO2的来源及危害 372

14.1.2 SO2的性质 372

14.1.3 SO2污染控制的主要方法 372

14.1.4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情况 376

14.2 燃烧前脱硫 376

14.2.1 煤中硫的形态 376

14.2.2 物理脱硫 376

14.2.3 化学脱硫 377

14.2.4 生物脱硫 377

14.2.5 煤炭转化 378

14.3 燃烧中脱硫 378

14.3.1 型煤燃烧固硫 378

14.3.2 流化床燃烧脱硫 380

14.3.3 炉内喷钙脱硫 380

14.4 烟气脱硫 381

14.4.1 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 381

14.4.2 双碱法 386

14.4.3 氨法 388

14.4.4 钠碱法 393

14.4.5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 397

14.4.6 海水脱硫 399

14.4.7 活性炭吸附法 401

14.4.8 喷雾干燥法脱硫 404

14.4.9 干法脱硫 406

14.4.10 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法 413

14.5 烟气脱硫技术的综合评价 416

14.5.1 烟气脱硫工艺的技术性能分析 416

14.5.2 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结果 418

14.5.3 烟气脱硫工艺选择的主要原则 418

参考文献 420

第15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421

15.1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421

15.1.1 SCR脱硝原理 422

15.1.2 SCR脱硝工艺流程 422

15.1.3 SCR脱硝性能影响因素 424

15.2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概述 426

15.2.1 供氨与注氨系统 426

15.2.2 催化反应器及附属组件 429

15.2.3 SCR控制系统 430

15.3 催化剂设计与管理 432

15.3.1 催化剂结构形式 433

15.3.2 催化剂体积计算 433

15.3.3 催化剂的钝化与中毒 434

15.3.4 催化剂的寿命管理 434

15.3.5 失效催化剂的处理 436

15.4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437

15.4.1 SNCR工艺原理 437

15.4.2 SNCR脱硝工艺流程 437

15.4.3 影响SNCR脱硝效率的因素 438

15.4.4 SCR与SNCR工艺比较 440

15.5 其他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441

15.5.1 吸收法 441

15.5.2 非热等离子体法 443

15.5.3 吸附法 444

15.5.4 催化分解法 445

15.5.5 微生物法 446

参考文献 447

第16章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449

16.1 概述 449

16.1.1 挥发性有机物的概念 449

16.1.2 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 449

16.1.3 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 449

16.1.4 挥发与溶解蒸气压 450

16.2 冷凝法净化含VOCs废气 451

16.2.1 冷凝原理 451

16.2.2 工艺流程 452

16.2.3 冷凝计算 452

16.2.4 直接冷凝法净化回收含癸二腈废气 454

16.2.5 吸收-冷凝法回收氯乙烷 454

16.3 吸收法净化含VOCs废气 455

16.3.1 吸收过程 455

16.3.2 吸收设备和吸收剂 455

16.3.3 工艺流程 455

16.3.4 空调生产有机废气治理工艺 455

16.4 吸附法净化含VOCs废气 457

16.4.1 吸附剂 457

16.4.2 多组分吸附 457

16.4.3 活性炭的吸附热 458

16.4.4 吸附剂再生 458

16.4.5 吸附工艺 459

16.4.6 固定床活性炭吸附净化炼油厂表曝池恶臭污染 459

16.5 燃烧法净化含VOCs废气 460

16.5.1 直接燃烧法 460

16.5.2 热力燃烧法 460

16.5.3 催化燃烧法 461

16.5.4 蓄热式燃烧法 462

16.5.5 蓄热式催化氧化法 463

16.5.6 不同燃烧法的比较 463

16.5.7 燃烧热 463

16.5.8 燃烧动力学 463

16.5.9 催化燃烧净化石化污水处理厂废气 464

16.6 生物法净化含VOCs废气 466

16.6.1 生物法的选择 466

16.6.2 生物过(滴)滤降解 467

16.6.3 生物法净化VOCx实例 468

16.7 其他方法净化含VOCs废气 470

16.7.1 非平衡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470

16.7.2 膜吸收净化技术 470

16.7.3 微波催化氧化净化技术 471

16.8 净化VOCs方法的选择 471

参考文献 473

第17章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474

17.1 车用燃料改进和燃料替代技术 474

17.1.1 改进车用汽油 474

17.1.2 改进车用柴油 476

17.1.3 替代燃料技术 477

17.2 机动车排放污染形成和机内控制技术 480

17.2.1 发动机工作原理 480

17.2.2 汽油机污染物形成机理 482

17.2.3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机内控制技术 484

17.2.4 柴油机污染物形成机理 488

17.2.5 柴油机排放污染机内控制技术 490

17.2.6 电动汽车技术 494

17.3 机动车排放污染机外净化技术 497

17.3.1 汽油机排气净化技术 497

17.3.2 柴油机排气净化技术 504

17.3.3 非排气污染控制技术 510

17.4 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对策 512

17.4.1 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 512

17.4.2 完善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体系 513

17.4.3 科学规划交通设施 515

17.4.4 其他非技术性对策 516

参考文献 517

第6篇 净化系统设计 518

第18章 集气罩 518

18.1 集气罩的形式和性能 518

18.1.1 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518

18.1.2 集气罩的主要性能 518

18.2 密闭罩的设计和计算 520

18.2.1 设计原则 520

18.2.2 排气量的计算 520

18.3 外部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528

18.3.1 设计原则 528

18.3.2 排气量的计算 528

18.4 热过程接受罩的设计和计算 536

18.4.1 热射流参数法 536

18.4.2 流量比法 537

18.5 吹吸罩的设计和计算 538

18.5.1 临界断面法 538

18.5.2 流量比法 539

18.6 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543

18.6.1 设计原则 543

18.6.2 条缝式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544

18.6.3 平口式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546

18.7 排气柜的设计和计算 546

18.7.1 排气柜的形式和设计原则 546

18.7.2 排气柜的排气量计算 547

18.7.3 排气柜的布置和排气系统 547

参考文献 547

第19章 管道系统设计 548

19.1 概述 548

19.1.1 管道设计的基本内容 548

19.1.2 管道材料和规格 548

19.2 管道的压力损失 550

19.2.1 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 550

19.2.2 局部压力损失的计算 552

19.3 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564

19.3.1 管道布置 564

19.3.2 除尘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565

19.3.3 高温烟气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569

19.3.4 其他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571

19.4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573

19.4.1 管道的热伸长量计算 573

19.4.2 管道自然补偿计算 574

19.4.3 伸缩器的选择和计算 578

19.5 管道支架布置及推力计算 582

19.5.1 支架形式和布置 582

19.5.2 各种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 583

19.5.3 管道重力负荷及跨距计算 583

19.5.4 管道扭力计算 585

19.6 防腐蚀 586

19.6.1 概述 586

19.6.2 防腐蚀措施 586

19.7 管道与设备保温 591

19.7.1 设置保温的原则 591

19.7.2 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 591

19.7.3 保温的热力计算 591

19.7.4 保温结构与施工 596

参考文献 597

第20章 通风机和电动机 598

20.1 通风机 598

20.1.1 通风机的分类与命名 598

20.1.2 通风机的特性曲线 600

20.1.3 通风机在通风系统中的运行 602

20.1.4 通风机的联合运行 603

20.1.5 通风机的选型及注意事项 603

20.2 电动机 604

20.2.1 异步电动机型号的表示方法 604

20.2.2 异步电动机的分类 604

20.2.3 Y系列小型鼠笼转子异步电动机 604

20.2.4 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606

20.3 其他附属设备的选型 606

20.3.1 液力偶合器的选型 606

20.3.2 三角胶带传动计算 607

20.4 通风机房布置 611

参考文献 612

第21章 净化系统参数的测定 613

21.1 测定位置的选择和测点的确定 613

21.1.1 测定位置的选择 613

21.1.2 测点的确定 613

21.2 管道中气体温度和湿度的测定 615

21.2.1 管道中气体温度的测定 615

21.2.2 管道中气体湿度的测定 615

21.3 管道中气流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617

21.3.1 管道中气流压力的测定 617

21.3.2 管道中气体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618

21.4 管道中气体含尘浓度的测定 619

21.4.1 过滤称重法 619

21.4.2 光电透射法 625

21.5 管道中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626

21.5.1 管道中气态污染物的采样 626

21.5.2 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629

21.6 净化装置性能的测试 634

21.6.1 处理气体量的测试 634

21.6.2 压力损失的测试 634

21.6.3 净化效率的测试 635

21.6.4 净化装置性能的测试次数 636

21.6.5 污染物浓度和净化效率的测定误差 636

参考文献 637

第7篇 主要工业大气污染源的控制技术第22章 电力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638

22.1 概述 638

22.1.1 废气的来源和分类 638

22.1.2 火电厂烟气的特点 639

22.1.3 火电厂烟气控制方法 639

22.2 火电厂逸散尘污染控制 639

22.2.1 火电厂逸散尘污染源及排放因子 639

22.2.2 火力发电厂逸散尘的特性 642

22.2.3 火电厂逸散尘的控制方法 642

22.3 火电厂烟尘污染控制 643

22.3.1 火电厂烟尘的排放因子 643

22.3.2 火电厂烟尘的控制技术 646

22.4 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654

22.4.1 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因子 654

22.4.2 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控制技术 654

22.5 火力发电厂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 664

22.5.1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664

22.5.2 烟气脱硝技术 666

参考文献 674

第23章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675

23.1 水泥生产工艺简介 675

23.1.1 水泥生产方法 675

23.1.2 水泥生产用原料和燃料 676

23.1.3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677

23.2 水泥厂主要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679

23.2.1 粉尘污染源 679

23.2.2 废气污染源 682

23.3 水泥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682

23.3.1 大气污染防治基本要求 682

23.3.2 粉尘防治措施 683

23.3.3 废气的防治措施 688

23.4 水泥厂防尘设计 688

23.4.1 除尘设计一般规定 688

23.4.2 除尘设备选型 689

23.4.3 常用设备除尘排风量计算简介 689

23.4.4 抽风点设计的一般要求 690

23.4.5 管网设计 691

23.4.6 除尘系统保温、加热器要求 691

参考文献 692

第24章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693

24.1 概述 693

24.1.1 生产工艺 693

24.1.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693

24.1.3 钢铁工业废气特点 693

24.1.4 控制技术概况 694

24.1.5 废气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695

24.2 烧结厂废气治理 695

24.2.1 概述 695

24.2.2 原料准备系统除尘 696

24.2.3 混合料系统除尘 697

24.2.4 烧结机烟气治理 698

24.2.5 烧结机尾、整粒系统烟气除尘 701

24.2.6 球团竖炉烟气治理 702

24.3 焦化厂废气治理 703

24.3.1 概述 703

24.3.2 焦炉装煤烟气治理 704

24.3.3 焦炉推焦烟尘治理 709

24.3.4 熄焦烟尘的控制 713

24.3.5 焦炉炉体烟气治理 714

24.3.6 筛、贮焦烟气治理 715

24.3.7 煤气净化及化学产品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控制 715

24.3.8 焦炉煤气脱硫 715

24.4 炼铁厂废气治理 716

24.4.1 概述 716

24.4.2 炉前矿槽除尘 718

24.4.3 高炉出铁厂除尘 719

24.4.4 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 720

24.5 炼钢厂废气治理 721

24.5.1 概述 721

24.5.2 吹氧转炉烟气净化 722

24.5.3 炼钢电炉烟气除尘 726

24.5.4 混铁炉烟气除尘技术 730

24.6 铁合金厂废气治理 731

24.6.1 概述 731

24.6.2 矿热电炉废气治理 731

24.6.3 钼铁车间废气治理 734

24.6.4 钒铁车间回转窑废气治理 736

参考文献 737

第25章 有色冶金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738

25.1 概述 738

25.2 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738

25.2.1 氧化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738

25.2.2 电解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740

25.3 铜冶炼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746

25.3.1 概述 746

25.3.2 主要生产工艺 746

25.3.3 大气污染物排放 746

25.3.4 污染防治技术 746

25.3.5 铜冶炼工艺烟气的净化 747

25.3.6 烟气治理实例 748

25.4 铅、锌冶炼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753

25.4.1 概述 753

25.4.2 主要生产工艺 753

25.4.3 大气污染物排放 754

25.4.4 污染防治技术 755

25.4.5 烟气治理实例 758

25.5 冶炼烟气制酸 760

25.5.1 接触法制酸工艺 760

25.5.2 二氧化硫烟气的净化 761

25.5.3 二氧化硫的转化 763

25.5.4 二氧化硫的干燥 765

25.5.5 三氧化硫的吸收 765

25.5.6 低浓度烟气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实例 765

参考文献 767

第26章 化学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769

26.1 概述 769

26.1.1 化学工业分类及其产品 769

26.1.2 化工废气种类及特点 769

26.2 硫酸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770

26.2.1 概况 770

26.2.2 工业实例——硫酸生产中废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771

26.3 硝酸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773

26.3.1 概况 773

26.3.2 治理原理、技术、工艺流程 774

26.3.3 工业实例 779

26.3.4 最新技术 780

26.4 氯碱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780

26.4.1 概况 780

26.4.2 治理原理、技术、工艺流程 781

26.5 无机化肥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786

26.5.1 概况 786

26.5.2 化肥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787

26.6 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794

26.6.1 概述 794

26.6.2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794

26.6.3 硫化氢废气 797

26.6.4 二氧化硫废气 798

26.6.5 恶臭气体 798

26.6.6 烟尘和粉尘 800

26.7 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800

26.7.1 乙烯装置废气排放及治理 800

26.7.2 低压法制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污染控制 800

26.7.3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污染控制 801

26.7.4 苯酚、丙酮装置的污染控制 801

26.7.5 甲醇装置污染控制 801

26.7.6 己内酰胺装置的污染控制 802

26.8 涂料生产过程大气污染控制 803

26.8.1 涂料生产工艺简介 803

26.8.2 涂料生产中VCCs的污染与防治 804

参考文献 805

第8篇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806

第27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806

27.1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806

27.1.1 气温的垂直分布 806

27.1.2 干绝热直减率 806

27.1.3 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及其判据 807

27.1.4 位温及位温梯度 807

27.1.5 逆温 808

27.1.6 气温层结与烟流形状 809

27.2 大气边界层的风场 809

27.2.1 风场的概念 809

27.2.2 大气边界层的理想风场 810

27.2.3 大气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810

27.2.4 平均风速的风速廓线模式 811

27.2.5 风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811

27.2.6 地方性风场 812

参考文献 813

第28章 大气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814

28.1 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式 814

28.1.1 高斯模式的坐标系及假设 814

28.1.2 无界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814

28.1.3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815

28.2 有效源高的估算模式 816

28.2.1 有效源高的估算 816

28.2.2 烟流抬升高度的计算公式 816

28.2.3 地面绝对最大浓度 818

28.3 环评导则中推荐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估算模式 818

28.3.1 大气污染物浓度估算一般方法 818

28.3.2 封闭型扩散模式 821

28.3.3 熏烟型(漫烟型)扩散模式 821

28.3.4 小风和静风时的点源扩散模式 822

28.3.5 颗粒物的倾斜烟云模式 823

28.4 非点源大气污染物环境浓度估算模式 824

28.4.1 线源扩散模式 824

28.4.2 面源扩散模式 825

28.4.3 体源扩散模式 825

28.5 烟囱高度的设计 826

28.5.1 烟囱高度的计算 826

28.5.2 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826

28.6 厂址选择 827

28.6.1 背景浓度 827

28.6.2 对风的考虑 827

28.6.3 对气温层结的考虑 828

28.6.4 对地形的考虑 828

参考文献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