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概论 3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的范围与任务 3
一、中医儿科学的学科范围 3
二、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现状 4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道路 6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学说概要 8
一、《素问》、《灵枢》 9
二、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 10
三、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12
四、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疹方论》 14
五、曾世荣《活幼心书》、《活幼口议》 15
六、薛铠、薛己《保婴撮要》 16
七、万全《幼科发挥》等 17
八、陈复正《幼幼集成》 18
九、吴瑭《温病条辨》 19
十、徐小圃《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 20
第二章 生理病理与喂养保健 22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 22
一、胎儿期 22
二、婴儿期 23
三、幼儿期 23
四、学龄前期 24
五、学龄期 24
六、青春期 24
第二节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25
一、生长发育 25
二、生理特点 36
三、体质特点 39
第三节 发病原因与病理特点 43
一、病因特点 43
二、病理特点 48
第四节 乳食喂养与儿童保健 50
一、乳食喂养 50
二、儿童保健 58
第三章 儿科辨证论治概要 86
第一节 儿科诊法概要 86
一、望诊 86
二、闻诊 97
三、问诊 99
四、切诊 102
第二节 儿科辨证概要 104
一、八纲辨证 104
二、六淫、疫疠辨证 113
三、卫气营血辨证 117
四、脏腑辨证 123
五、气血痰食辨证 133
第三节 儿科治法概要 135
一、内治疗法 135
二、外治疗法 145
三、针灸疗法 151
四、推拿疗法 160
第四节 儿科护理概要 168
一、一般护理 169
二、饮食护理 175
三、用药护理 178
四、心理护理 182
五、急症、重症等特殊护理 184
第四章 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 189
第一节 中医儿科的科研方法 189
一、中医儿科传统研究方法 189
二、现代医学科研基本方法 191
三、中医儿科现代研究方法 195
第二节 中医儿科的科研内容 210
一、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 211
二、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 217
下篇 各论 237
第五章 初生儿病证 237
第一节 胎怯 237
第二节 胎黄 243
第三节 脐风 253
第四节 新生儿肺炎 258
第五节 新生儿败血症 265
第六节 新生儿硬肿症 271
第七节 赤游丹 279
第八节 脐湿、脐疮 282
第九节 脐血 288
第十节 脐突 290
第十一节 斜颈 292
第六章 时行疾病 297
第一节 麻疹 297
第二节 奶麻 311
第三节 风痧 314
第四节 水痘 319
第五节 手足口病 326
第六节 痄腮 337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343
第八节 病毒性脑炎 353
第九节 脊髓灰质炎 359
第十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368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376
第十二节 病毒性肝炎 386
第十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00
第十四节 艾滋病 408
第十五节 丹痧 422
第十六节 顿咳 427
第十七节 白喉 439
第十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46
第十九节 细菌性痢疾 455
第二十节 钩端螺旋体病 464
第七章 常见虫病 474
第一节 蛔虫病 474
第二节 蛲虫病 481
第三节 钩虫病 485
第四节 绦虫病 490
第五节 姜片虫病 495
第六节 血吸虫病 498
第七节 疟疾 505
第八节 阿米巴病 511
第八章 肺系病证 517
第一节 感冒 517
第二节 鼻渊 526
第三节 鼻衄 534
第四节 乳蛾 540
第五节 喉痹 547
第六节 咳嗽 553
第七节 哮喘 560
第八节 肺炎喘嗽 570
第九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582
第九章 脾系病证 588
第一节 鹅口疮 588
第二节 口疮 593
第三节 滞颐 600
第四节 呕吐 603
第五节 腹胀 614
第六节 腹痛 624
第七节 胃痛 633
第八节 厌食 642
第九节 积滞 649
第十节 泄泻 656
第十一节 便血 667
第十二节 便秘 676
第十三节 脱肛 683
第十四节 疳病 689
第十五节 肥胖症 701
第十章 心系病证 711
第一节 心悸 711
第二节 夜啼 719
第三节 汗证 725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732
第五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 742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 750
第七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57
第八节 缺铁性贫血 765
第九节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774
第十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778
第十一节 白血病 788
第十二节 智力低下 811
第十一章 肝系病证 822
第一节 惊风 822
第二节 癫痫 832
第三节 多发性抽动症 846
第四节 痿病 854
第五节 痹病 863
第六节 胁痛 873
第七节 肝痈 881
第八节 急性胆囊炎 889
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 894
第十节 肝豆状核变性 903
第十二章 肾系疾病 910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910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923
第三节 癃闭 940
第四节 尿血 953
第五节 尿频 967
第六节 遗尿 973
第七节 消渴 981
第八节 热淋 997
第九节 石淋 1006
第十节 解颅 1018
第十一节 五迟 1026
第十二节 五软 1033
第十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楼病 1037
第十四节 性早熟 1045
第十三章 其他病证 1052
第一节 夏季热 1052
第二节 疰夏 1057
第三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1060
第四节 奶癣 1067
第五节 荨麻疹 1071
第六节 毒蛇、毒虫咬伤 1077
附篇 1089
一、方剂汇编 1089
二、儿科常用中成药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