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国内外比较 5
第一节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 5
一 发展阶段 5
二 探索历程 8
三 焦点问题 11
四 研究现状 28
第二节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 36
一 各国的实践与做法 37
二 评价特点与关注领域 43
三 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49
第三节 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比较 58
一 评价环境比较 59
二 评价实践比较 66
三 评价研究比较 69
四 比较后的启示 70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理论基础 73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征与学科定位 73
一 学科特征 73
二 学科定位 78
三 学科差异在成果评价中的反映 82
第二节 成果评价中的价值论 87
一 价值的基本特性 88
二 哲学中的价值论与成果评价 90
三 经济学中的价值论与成果评价 97
第三节 成果创新性评价与情报学方法 103
一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实质 103
二 成果创新性测评方法 105
三 情报学视角的成果创新性评价 107
第四节 成果科学性评价与研究的规范性 115
一 解读“科学”与“科学性” 115
二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演进 118
三 研究规范是科学性的基础 119
第五节 成果价值、创新与科学性的关系 122
一 文献信息的三个层次 122
二 创新始于科学终于价值 123
三 研究规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创新性 125
第六节 评价方法与信息哲学 127
一 信息哲学的起源与理论体系 127
二 信息中介说与间接定量评价方法 129
三 信息构建说与主观定性评价方法 131
第七节 评价程序与系统科学 134
一 系统科学在成果评价中的应用 134
二 评价程序设计原则 136
第三章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构建 138
第一节 调研与分析 138
一 文献调研 138
二 实例调研 152
三 专家调研 158
第二节 评价对象 163
一 研究成果的概念 163
二 研究成果的属性 164
三 研究成果的分类 168
第三节 评价主体 173
一 书刊编辑 174
二 学术同行 176
三 社会受众 178
四 科研管理者 181
五 科研评价中介机构 183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 186
一 指标体系概述 186
二 指标体系设计 188
三 指标体系构成分析 191
四 指标体系与分值合成 200
第五节 评价方法 204
一 评价方法分析 204
二 评价方法设计 211
第六节 评价体系与程序实现 215
一 评价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215
二 评价机制与程序正义 219
第四章 论文类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 234
第一节 论文的发表与学术交流 234
一 期刊论文的审稿制度与评价主体 235
二 学术交流新模式与成果评价 240
第二节 论文评价体系设计 241
一 间接指标评价 241
二 专家定性评价 249
三 综合评价 256
四 评价信息来源 257
第五章 研究报告类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 268
第一节 研究报告的生产与社会转化 268
一 生产背景:从默顿规范到齐曼规范 269
二 生产流程:科研项目及其成果管理 272
三 科研项目资助与成果质量的关系 274
四 研究报告的社会转化 275
第二节 研究报告类成果评价 279
一 项目成果评审 280
二 评价的价值标准与质量标准 281
三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85
第六章 著作类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 294
第一节 著作的出版、传播与评价 294
一 学术著作的定义与特点 294
二 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296
三 评价的创新标准 299
第二节 著作评价体系设计 301
一 间接指标评价 302
二 专家定性评价 306
三 综合评价 311
四 评价信息选取 311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314
第一节 研究结论 314
第二节 研究展望 317
主要参考文献 322
一 中文文献 322
二 英文文献 334
三 网络文献 337
附录 342
附录一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专家咨询问卷 342
附录二 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352
后记 361
英文目录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