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17—— 1927
第一章 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兴起 21
第一节 文学革命及其发展 21
第二节 文学社团的涌现 33
第三节 创作概述 38
第二章 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 51
第一节 前期生平和思想发展 51
第二节 《呐喊》和《彷徨》 58
第三节 《阿Q正传》 69
第四节 前期杂文和散文 75
第三章 新诗的伟大开拓者——郭沫若 88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 88
第二节 《女神》和其他诗集 96
第三节 前期小说和历史剧 106
第四章 郁达夫 114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114
第二节 《沉沦》及其它小说 118
第三节 散文和游记 126
第五章 其他作家作品 132
第一节 胡适、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132
第二节 周作人、冰心、朱自清的散文 144
第三节 叶绍钧的小说 156
第四节 丁西林的喜剧 165
第二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 1937
第一章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多种文学创作的兴起 173
第一节 “左联”的成立和左翼文学运动的业绩 173
第二节 “两个口号”的论争和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式 180
第三节 创作概述 185
第二章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 193
第一节 后期杂文 193
第二节 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204
第三章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 214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214
第二节 《子夜》 224
第三节 短篇小说和散文 232
第四章 老舍 241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241
第二节 《骆驼祥子》 250
第三节 《月牙儿》等中篇小说 256
第五章 巴金 262
第一节 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 262
第二节 《家》 267
第三节 《春天里的秋天》 274
第六章 曹禺 279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279
第二节 《雷雨》和《日出》 285
第七章 其他作家作品 297
第一节 殷夫、臧克家、戴望舒等人的诗歌 297
第二节 蒋光慈、丁玲、张天翼、叶紫的小说 311
第三节 沈从文、李劼人的小说 324
第四节 田汉、洪深的戏剧 334
第三编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学(1937—— 1949
第一章 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 347
第一节 文学运动和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347
第二节 创作概述 354
第二章 艾青 360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360
第二节 艾青的抒情短诗 365
第三节 《向太阳》、《火把》 373
第三章 报告文学、诗歌和戏剧创作的繁荣 379
第一节 丘东平等人的报告文学 379
第二节 田间、袁水拍等人的诗歌 384
第三节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人 390
第四节 曹禺、夏衍、陈白尘的戏剧 397
第五节 郭沫若的《屈原》及其他历史剧 404
第四章 小说创作的繁荣 411
第一节 茅盾、老舍、巴金的小说 411
第二节 沙汀、艾芜等人的小说 421
第三节 萧红、路翎、钱钟书的小说 429
第四编 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文学(1937—— 1940
第一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文学运动的新阶段 445
第一节 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445
第二节 创作概述 452
第二章 赵树理 459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459
第二节 《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 466
第三章 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的文学创作(一) 473
第一节 孙梨的短篇小说 473
第二节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479
第三节 柳青、欧阳山的小说 487
第四章 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的文学创作(二) 495
第一节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 495
第二节 新歌剧《白毛女》 502
结束语 507
后记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