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话语的重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长顺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0962214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学理与术理两个方面对电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同时观照视听新媒体的发展与传播特征。主要内容包括电视基础理论研究、电视应用理论研究和视听新媒体研究。

第一编 电视基础理论研究 1

论电视传播的特性 1

一、即时现场传播 2

二、双重信息传播 3

三、荧屏人际传播 4

四、媒介兼容传播 5

五、线性连续传播 7

电视学的建构与研究路径 8

一、电视学的学科价值体系 8

二、电视学的学说理论框架 11

三、电视学的学术研究路径 13

现代电视传媒的文化转换 17

一、文化转换的形式 17

二、文化转换的内容 20

三、文化转换的实现 23

现代电视传媒的生态特征 27

一、现代电视传媒的全球化趋势 27

二、现代电视传媒的本土化生存 28

三、现代电视传媒的市场化运行 29

四、现代电视传媒的集团化发展 32

五、现代电视传媒的数字化影响 34

六、现代电视传媒的工业化生产 35

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运营策略 38

一、传媒品牌的构建 38

二、传媒品牌的运营 39

三、传媒品牌的延伸 42

娱乐狂欢与电视拯救 44

一、电视娱乐的变迁 44

二、电视娱乐的反省 46

三、电视娱乐的拯救 48

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51

一、传媒通过公众舆论影响公共领域 51

二、公共电视符合公共领域对传媒的本质要求 54

三、公共电视在我国公共领域建构中的作用 55

公共电视的公共文化服务诉求 57

一、公共电视的“公共”本质 57

二、公共电视的社会基础 58

三、公共电视的目标追求 60

公共电视的理念之争与模式选择 62

一、英国的公共电视理念 62

二、美国的公共电视模式 64

三、“公共电视”的中国化解读 67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历史使命 68

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现实呼唤 68

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差异 70

三、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任务 72

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运行模式 73

电视传播学的研究内涵与理论基础 76

一、电视传播学的研究内涵 76

二、电视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80

三、电视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83

中国电视理论的历史观照 84

叙事理论与电视 86

一、叙事学的发展 86

二、叙事学与电视:电视叙事理论研究的意义 87

三、电视叙事理论的体系建构和研究策略 89

电视收视语境与文本意义的重构——评戴维·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 93

一、自身话语影响着受众的电视解读 93

二、家庭收视语境中的性别/权力关系 95

三、以“双重焦点”来分析收视行为 98

四、莫利民族志研究:质疑收视率 100

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 104

一、电视涵化的线性模式反思 104

二、电视涵化的认知模式建构 105

三、电视涵化的批判模式转向 108

媒介话语的历史性超越与重建——汶川大地震报道的电视话语分析 110

一、电视媒介话语机制的历史性进步 110

二、电视媒介话语机制的实践性突破 112

三、电视媒介话语机制的“自反性”思考 114

电视新闻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 117

一、营造公共话语空间,搭建主体性构建平台 117

二、建立能动的传、受关系,使受众成为创造性的接受主体 118

三、运用隐喻式手法构建认知,引导受众实现主体性构建 119

广播影视集团产业化运作的思考 121

一、我国广电业产业化运作应遵循的原则 121

二、我国广电业产业化运作的四大问题消解 122

三、我国广电业产业运作中的多元化经营 125

媒介产业化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 127

一、我国媒介产权制度的现状——模糊产权 127

二、模糊产权成为媒介产业化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129

三、媒介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方法 131

第二编 电视应用理论研究 133

中国电视如何应对WTO 133

一、面对WTO:中国电视“休戚相关” 133

二、面对WTO:中国电视“四海扬波” 134

三、面对WTO:中国电视“未雨绸缪” 136

境外电视频道落地广东的调查报告 139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39

二、调查的现状分析 140

三、调查的理性思考 144

频道专业化:从理念到成功实践 150

一、跨越式发展 150

二、特色化经营 151

三、对象性传播 152

我国电视财经频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154

一、财经电视的发展现状 154

二、财经电视的问题反思 157

三、财经电视的对策分析 159

从长沙女性频道的创办看电视策划 162

一、电视频道策划 162

二、电视栏目策划 163

三、电视节目策划 164

实证性调查报道在电视舆论监督中的独特效力 166

一、过程化的访谈:用事实说话的冲击力 166

二、一体化的展现:用镜头说话的感染力 167

三、戏剧化的记录:用故事说话的吸引力 168

电视新闻直播的探索与拓展 170

一、“没事找事”的题材开掘 170

二、化静为动的“穿越”直播 171

三、“点”、“线”结合的叙事结构 171

电视新闻直播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的感染力 173

一、同步的传播 173

二、零距的接触 174

三、过程的记录 175

“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177

一、“民生新闻热”的理论阐释 177

二、“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178

平衡、可信与情感:民生新闻批评报道的三项传播策略 180

一、事实与观点:话语的平衡 180

二、传者图像:可信度诉求 182

三、触动心灵:“理”和“情”的把握 183

从抗雪灾电视报道看媒介议程转化 185

一、以危机传播为起点 185

二、以主题报道来提升 186

三、以公关策略来深化 187

从《幸存者》看电视游戏节目的突破 189

一、长篇连载式叙事文本的采用,打破了游戏节目避免叙事的神话 189

二、对抗与矛盾、悬念与冲突贯穿叙事的整个过程 190

三、延宕技巧的运用使观众始终处于兴奋、期待状态 191

走向社会: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方式的改革 192

一、问题的提出 192

二、方式的探讨 193

三、机制的完善 195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198

一、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 198

二、电视编辑的功能拓展 200

三、电视编辑的机制创新 2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电视资源共享——谈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引进节目的文化关照 207

一、文化选择 207

二、文化共生 209

三、文化沟通 210

融合与突破:对广电业发展趋势的一种解读 212

一、融合:大势所趋 212

二、融合:两个层次 214

三、融合:期待突破 215

研发制胜: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218

一、现代电视产业的发展呼唤研发 219

二、我国电视研发应运而生 221

三、我国电视研发工作的任务 224

四、我国电视研发工作的推进 227

广播电视媒体的政府规制与监管 230

一、广播电视规制的理论依据 230

二、广播电视规制的他者之鉴 232

三、广播电视规制的现实语境 233

四、广播电视规制的机制创新 234

别具一格的《阳光行动》 236

一、娱乐热中的冷点关注 236

二、“阳光”模式的独特设计 237

三、电视理念的融合实践 239

多频道时代的公益特色营造 241

一、公益特色的内涵 241

二、公益特色的形成 243

三、公益特色的发展 245

论益智型娱乐节目的经营——评改版后的《正大综艺》 247

一、戏剧性——悬念表现的张力 247

二、体验性——场外收视的快感 248

三、交互性——传播模式的改变 249

《电视研究》的坚守与开拓 251

第三编 视听新媒体研究 253

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 253

一、公共传播的提出 253

二、公共传播的界定 256

三、公共传播的途径 258

新兴媒体公共传播的核心价值 262

一、公共传播的溯源:市场失灵下的媒体反思 262

二、新兴媒体的诉求:从技术市场到公共传播 264

三、核心价值的追问:在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 268

新兴媒体的受众消费与认同 270

一、新兴媒体的消费行为理论 270

二、新兴媒体的受众群体特质 271

三、新兴媒体的受众消费变化 273

四、新兴媒体的受众消费认同 271

网络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277

一、超时空的信息选择 278

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78

三、交互式的信息传播 279

四、即时性的信息反馈 280

手机电视重构收视媒介新格局 281

一、革命性的信息传播手段初露锋芒 281

二、手机电视正在影响大众传播的未来 283

三、手机电视的未来:全民的娱乐运动 286

数字视听新媒体:从概念到商用 288

一、商用的市场前景 288

二、商用的功能开发 289

三、商用的政策突破 291

从第四媒体的崛起看人类追求怎样的一种传播境界 294

一、个性化服务:追求超越时空的信息选择 294

二、互动式服务:追求人际交流的双向沟通 295

三、多媒体服务:追求传播形态的融合重组 296

网络时代的我国电视生存与发展 298

一、挑战篇:“狼”真的来了? 298

二、应战篇:借船出海 300

三、思考篇:两条腿走路 303

竞争与融合中的网络新闻 306

一、商业网站——借新闻实现网络门户目标 306

二、传统媒体网络新闻的成长 309

三、传统媒体网络版的发展特点 310

论网络新闻从业者素质 313

一、熟练运用新媒介的能力 313

二、评价和过滤新闻信息的能力 314

三、运用多媒体、超文本报道新闻的能力 314

四、平等交流的能力 315

附录A我的电视人生 316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