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研究概况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对象和方法 6
第2章 高性能纤维专利态势分析 9
2.1高性能纤维全球中国专利分析 9
2.2碳纤维专利分析 11
2.2.1专利申请趋势 11
2.2.2专利区域分布 12
2.2.3专利技术分布 13
2.2.4主要申请人 15
2.3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专利分析 16
2.3.1专利申请趋势 16
2.3.2专利区域分布 17
2.3.3专利技术分布 19
2.3.4主要申请人 20
2.4芳香族聚酯纤维专利分析 20
2.4.1专利申请趋势 20
2.4.2专利区域分布 21
2.4.3主要申请人 21
2.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专利分析 22
2.5.1专利申请趋势 22
2.5.2专利区域分布 23
2.5.3主要申请人 24
2.6芳杂环类聚合物纤维 25
2.6.1专利申请趋势 25
2.6.2专利区域分布 26
2.6.3主要申请人 26
第3章 碳纤维重点技术专利分析 28
3.1 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专利分析 28
3.1.1申请量分析 28
3.1.2技术集中度分析 31
3.1.3技术路线图 33
3.1.4重要专利 35
3.1.5中国市场 38
3.1.6日本市场 41
3.1.7美国市场 43
3.2 PAN聚合技术—功效分析 44
3.2.1技术概述 45
3.2.2总体分析 47
3.2.3热点技术分析 53
3.2.4非热点技术分析 60
3.3东丽产品专利技术分析 66
3.3.1东丽碳纤维产品发展历程 67
3.3.2东丽产品牌号对应授权专利技术分析 68
3.4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型民用飞机中的应用 83
3.4.1发展历程 87
3.4.2供应链 92
3.4.3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96
3.4.4成型技术 98
3.4.5碳纤维织造技术 102
第4章 芳砜纶专利分析 106
4.1全球中国专利申请概况 106
4.1.1技术发展路线 106
4.1.2全球中国专利申请态势 108
4.1.3中国专利布局及其演进 110
4.1.4国内各省市专利申请概况 113
4.2国外来华专利分析 114
4.2.1杜邦公司在华申请 114
4.2.2东丽来华申请 130
4.3国内外专利申请文件对比分析 131
4.4可保护主题分析 134
第5章 重要申请人分析 137
5.1碳纤维重要申请人——东丽 137
5.1.1东丽简介及企业动态 137
5.1.2东丽全球专利申请及布局 141
5.1.3主要技术的构成 146
5.1.4研发团队 149
5.1.5合作申请 154
5.1.6保护策略 155
5.1.7小结 162
5.2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重要申请人——杜邦 162
5.2.1杜邦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专利合作申请 162
5.2.2 Kevlar保护策略 164
5.2.3芳砜纶保护策略 167
5.2.4杜邦VS帝人 171
第6章 日本碳纤维产业联盟 178
6.1联盟概况 178
6.1.1历史沿革 178
6.1.2组织结构 179
6.1.3联盟会员 182
6.2各部会和委员会的主要活动 191
6.2.1统计部会的主要活动 191
6.2.2通商部会的主要活动 193
6.2.3用途开发部会的主要活动 194
6.2.4环境部会的主要活动 195
6.2.5回收利用委员会的主要活动 196
6.2.6技术委员会的主要活动 196
6.3碳纤维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197
6.3.1专利申请情况概述 198
6.3.2技术发展路线分析 198
6.3.3“碳纤维回收利用技术的实证研究开发”项目 201
6.3.4对我国碳纤维产业联盟发展的启示 209
第7章 主要结论 212
7.1高性能纤维国内外专利申请格局 212
7.2碳纤维的生产技术、重点产品和应用市场 213
7.3高性能纤维的主要申请人 215
7.4日本碳纤维产业联盟的范式 217
附录 219
附表1专利申请人名称的约定 219
附表2东丽涉及聚合反应体系领域的专利申请 228
附表3三菱丽阳涉及聚合反应体系领域的专利申请 231
附表4中国申请人涉及聚合反应体系领域的专利申请 237
附表5涉及引发剂体系领域的专利申请 243
附表6东丽中国复合材料和应用相关申请 248
附表7杜邦在美国市场的芳纶专利申请法律状态 252
附表8杜邦涉及 Kevlar的申请 255
图索引 259
表索引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