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6
三、研究路径和方法 9
四、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1
五、本书研究的创新之处 27
第一章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之证成 30
第一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法价值基础 30
一、性自由权保障与性秩序规范 31
二、平等权益与法的效益价值 37
三、同性恋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43
结语 45
第二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宪法阐释 46
一、同性恋婚姻权的宪法扩张解释 47
二、同性恋性权利的宪法依据 56
三、同性恋婚姻权历史解释的局限 59
结语 61
第三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性理论支撑 63
一、同性恋成因的本质论 63
二、同性恋成因的构建论 68
三、颠覆婚姻性别基础的“酷儿理论” 72
四、自由主义性伦理理论 76
结语 78
第四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法经济学理论 79
一、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效益 80
二、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成本 87
结语 89
第五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法社会学分析 90
一、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与社会类型 91
二、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与社会结构 102
结语 112
第二章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有害论之证伪 114
第一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与人类繁衍 115
一、生育功能的历史阐释 116
二、婚姻与生育分离的现实考证 120
三、婚姻与生育分离的科学技术基础 124
四、婚姻与生育分离的积极意义 126
结语 127
第二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与未成年子女利益 129
一、同性结合有损未成年子女利益论 130
二、同性结合无损未成年子女利益论 137
三、赋予同性恋者收养权的立法实践 141
结语 144
第三节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与性伦理 145
一、传统性伦理的基本原则 146
一、性伦理文化传承的变迁 149
三、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符合性伦理之无伤害原则 150
四、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符合性伦理之性爱原则 153
结语 156
第三章 同性结合法律认可模式 158
第一节 伴侣模式 159
一、英国《同性伴侣关系法》 159
二、德国《生活伴侣关系法》 168
三、北欧注册伴侣关系法 172
四、美国加州《家庭伴侣关系法》 176
第二节 婚姻模式 180
一、加拿大《民事婚姻法》 181
二、南非《民事结合法》 182
三、荷兰《同性婚姻法》 182
四、西班牙《民事婚姻法》 184
五、比利时《同性婚姻法案》 184
第三节 互助契约模式 185
一、民事互助契约的性质与成立要件 185
二、民事互助契约的效力与解除 187
三、民事互助契约与同居和婚姻的比较 189
第四节 互惠关系模式 192
一、《互惠关系法》产生的背景 193
二、互惠关系的内涵 195
三、互惠关系的本质 197
第五节 民事结合模式 197
一、佛蒙特州《民事结合法案》 197
二、马萨诸塞州民事结合判例 198
三、康涅狄格州《民事结合法案》 199
第六节 立法模式比较 200
一、立法技术比较 201
二、不同立法技术之法理 208
三、权利义务关系之异同 212
四、美国立法模式述评 214
结语 220
第四章 中国同性恋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 222
第一节 中国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之必要性 222
一、阻断同性恋异性婚姻之制度保障 224
二、增进社会整体利益之有益法律实践 237
第二节 中国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之可行性 242
一、同性性行为的非罪化 243
二、同性恋的去病化 247
三、同性恋生存环境的改善 250
第三节 中国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法文化障碍 254
一、法律道德化 255
二、家中心理念 259
三、国家与集体主义 261
四、法意识与法人格 265
结语 270
第四节 中国同性结合法律认可的模式构建 271
一、平等保障同性恋人格权 272
二、以伴侣模式承认同性伴侣身份权 278
三、区别对待同性伴侣财产权 283
结论 288
参考文献 292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