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编 建置 47
第一章 境域 47
第一节 位置 47
第二节 境域 47
第二章 沿革区划 52
第一节 历史沿革 52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5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58
第一节 县城 58
第二节 乡镇 58
第四章 村庄 64
第一节 自然村 64
第二节 村名考略 7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79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79
第一节 地质 79
第二节 地貌 81
第二章 气候 82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2
第二节 日照 辐射 83
第三节 气温 积温 84
第四节 降水 蒸发 86
第五节 地温 87
第六节 风 88
第七节 自然历 89
第三章 水文 90
第一节 地表水 90
第二节 地下水 92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93
第一节 土壤 93
第二节 植被 94
第五章 生物 96
第一节 植物 96
第二节 动物 110
第六章 矿产 117
第七章 自然灾异 122
第一节 旱灾 122
第二节 洪涝 124
第三节 风灾 125
第四节 雹灾 125
第五节 霜冻 127
第六节 虫害 127
第七节 地震 128
第八节 其它灾异 128
第三编 人口 133
第一章 源流 133
第一节 起源 133
第二节 宗族 姓氏 133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139
第二章 人口规模 140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4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44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46
第一节 出生死亡 146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48
第四章 人口构成 150
第一节 民族 150
第二节 性别 150
第三节 年龄 151
第四节 文化 153
第五节 职业 154
第六节 健康状况 155
第五章 人口控制 156
第一节 自然生育 156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57
第四编 经济综述 161
第一章 经济体制 16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6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164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67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167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69
第一节 产业结构 169
第二节 农轻重比例 170
第三节 农村经济结构 172
第四节 消费与积累 175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76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76
第二节 城镇职工生活 177
第五编 农业 181
第一章 耕地劳力 181
第一节 耕地 181
第二节 劳力 182
第二章 种植业 183
第一节 作物 183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89
第三节 农田管理 190
第四节 作物保护 192
第三章 林业 193
第一节 林业资源 193
第二节 营林生产 195
第三节 果树生产 197
第四节 林木管护 199
第四章 畜牧业 200
第一节 牧坡 牧草 200
第二节 畜禽饲养 201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04
第五章 多种经营 205
第一节 编织业 205
第二节 采集业 205
第三节 养殖业 207
第四节 狞猎 208
第六章 水利 208
第一节 水利工程 208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 210
第三节 人畜饮水 212
第四节 水土保持 215
第五节 工程管护 216
第七章 农机农具 216
第一节 农具 216
第二节 农机 217
第八章 收益分配 219
第一节 收益 219
第二节 分配 219
第九章 农业区划 221
第六编 工业 225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25
第一节 私营 225
第二节 国营 225
第三节 集体 226
第二章 煤炭工业 228
第一节 矿井建设 228
第二节 采煤 230
第三节 煤炭加工 232
第四节 运输销售 232
第五节 安全生产 233
第三章 电力工业 234
第一节 发电 234
第二节 输变电 234
第三节 用电 238
第四章 冶金机械 239
第一节 采矿炼铁 239
第二节 机械修造 241
第五章 化工建材 242
第一节 化学工业 242
第二节 建材工业 245
第六章 粮油食品 247
第一节 粮油加工 247
第二节 食品酿造 247
第七章 其它工业 248
第一节 纺织 248
第二节 服装 249
第三节 木器 陶瓷 249
第四节 造纸 印刷 250
第七编 交通 邮电 255
第一章 交通运输 255
第一节 道路 255
第二节 运输工具 257
第三节 运输 259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60
第二章 邮政 260
第一节 铺递局所 260
第二节 邮路 261
第三节 邮务 262
第三章 电信 263
第一节 电话 263
第二节 电报 电传 264
第八编 城乡建设 26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69
第一节 地质环境 269
第二节 街道 269
第三节 公用设施 270
第四节 房产管理 272
第二章 村镇建设 272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72
第二节 农村建设 273
第三章 建筑施工 273
第一节 施工 273
第二节 建筑工程 274
第四章 环境保护 27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75
第二节 环境监测 276
第三节 污染治理 276
第九编 商业 279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7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79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281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83
第二章 集市贸易 284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85
第一节 购进 285
第二节 销售 287
第四章 对外贸易 289
第五章 饮食 服务 289
第一节 饮食业 289
第二节 服务业 290
第六章 粮食 290
第一节 市场交易 290
第二节 统购统销 291
第三节 议购议销 292
第四节 储存调运 292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297
第一章 财政 29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29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97
第三节 财政监督 304
第二章 金融 305
第一节 金融机构 305
第二节 货币 306
第三节 存贷 307
第四节 债券 309
第五节 保险 310
第十一编 经济管理 31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13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13
第二节 计划实施 313
第二章 劳动管理 315
第一节 劳动就业 315
第二节 工资福利 317
第三节 劳动保护 319
第三章 工商行政 31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19
第二节 企业登记 320
第三节 商标管理 321
第四节 合同管理 321
第四章 物价 321
第一节 物价管理 321
第二节 市场价格 322
第五章 统计 324
第一节 专业统计 324
第二节 国情调查 325
第六章 审计监督 326
第七章 标准计量 327
第一节 计量演变 327
第二节 监督管理 327
第八章 土地管理 328
第一节 地籍管理 328
第二节 土地征用 328
第九章 物资统配 329
第十二编 教育 科技 333
第一章 义学 私塾 书院 333
第一节 义学 333
第二节 私塾 333
第三节 书院 334
第二章 普通教育 334
第一节 学前教育 33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33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338
第三章 职业教育 343
第一节 师范教育 343
第二节 其它教育 344
第四章 成人教育 34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345
第二节 职工教育 345
第五章 教师 34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346
第二节 教师进修 347
第三节 教师待遇 348
第六章 教育管理 349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49
第二节 教育经费 349
第七章 科技 351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351
第二节 科学普及 352
第三节 科研成果 353
第十三编 党派社团 35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57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57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359
第三节 党员教育 363
第四节 纪律检查 364
第五节 统一战线 365
第六节 落实政策 365
第二章 其它党派 36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367
第二节 民族革命同志会 368
第三节 中国民主同盟 36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69
第一节 牺盟分会 369
第二节 工人组织 370
第三节 农民组织 370
第四节 妇女组织 371
第五节 青年组织 371
第六节 儿童组织 372
第七节 工商组织 373
第八节 其它组织 373
第十四编 政权 377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7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7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78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379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81
第一节 县级政权 381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386
第三节 基层政权 392
第三章 议政机构 393
第一节 参议会 393
第二节 人民政协 394
第十五编 民政 人事 399
第一章 民政 399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 399
第二节 拥军优抚 399
第三节 社会福利 402
第四节 信访 403
第五节 婚姻登记 404
第二章 人事 405
第一节 干部编制 405
第二节 干部结构 405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06
第十六编 司法 411
第一章 治安 411
第一节 治安机构 411
第二节 社会治安 411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14
第二章 检察 415
第一节 机构 415
第二节 案件受理 415
第三章 审判 416
第一节 审判机构 416
第二节 案件审理 417
第三节 申诉复查 41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18
第一节 机构 418
第二节 普法教育 418
第三节 民事调解 419
第四节 律师 公证 419
第十七编 军事 423
第一章 军事要地 423
第一节 关隘 高地 423
第二节 军事设施 424
第二章 兵役 425
第一节 募兵 425
第二节 志愿兵 425
第三节 义务兵 425
第三章 武装 426
第一节 驻军 426
第二节 地方武装 426
第三节 人民武装 427
第四章 民兵 429
第一节 建制 429
第二节 参战 430
第三节 训练 431
第五章 兵事 431
第十八编 文化 文物 437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37
第一节 威风锣鼓 437
第二节 民间社火 438
第三节 文化网络 440
第二章 文学 440
第一节 民间文学 440
第二节 文学创作 441
第三章 艺术 442
第一节 戏剧 曲艺 442
第二节 音乐 444
第三节 美术 444
第四节 书法 摄影 445
第五节 电影 446
第四章 新闻 446
第一节 报刊 446
第二节 广播 448
第三节 电视 448
第四节 新闻报道 449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449
第一节 图书 449
第二节 档案 450
第六章 文物 450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450
第二节 古建筑 451
第三节 古墓葬 451
第四节 出土文物 452
第五节 其它文物 453
第六节 姑射山风景区 453
第七节 文物保护 454
第十九编 卫生 体育 457
第一章 防疫 457
第一节 预防 457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458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458
第二章 妇幼保健 459
第三章 医疗 461
第一节 医疗机构 461
第二节 医疗设备 462
第三节 医疗队伍 464
第四节 医疗技术 464
第五节 治疗制度 465
第四章 医药 466
第一节 中药炮制 466
第二节 西药制剂 466
第三节 药政管理 467
第五章 体育 467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467
第二节 传统体育 468
第三节 学校体育 469
第四节 群众体育 471
第二十编 民情风俗 475
第一章 民俗 475
第一节 生活习俗 475
第二节 人生礼仪 477
第三节 岁时风俗 479
第四节 民间忌讳 481
第五节 陋习 483
第六节 良风美德 483
第二章 宗教信仰 484
第一节 道教 484
第二节 佛教 484
第三节 基督教 485
第四节 天主教 485
第三章 谣谚 486
第一节 民谣 486
第二节 谚语 487
第三节 歇后语 492
第四章 方言 493
第一节 方言特点 493
第二节 语音 493
第三节 词汇 497
第四节 语法 507
第二十一编 人物 515
第一章 人物传 515
第二章 人物录 532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532
第二节 县籍闻人名录 572
第三节 在乡老红军名录 585
第四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586
第五节 长教龄教师名录 588
附录 589
一、历代县志序 591
二、碑文辑录 595
三、修志文存 609
编后记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