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8
地理篇 67
第一章 建置 67
第一节 沿革 67
第二节 境域 位置 69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2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 7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77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84
第一节 县城 84
第二节 乡镇 89
第四章 地质 96
第一节 地层 96
第二节 岩浆岩 98
第三节 构造 99
第五章 地貌 101
第一节 类型 101
第二节 山脉 102
第三节 景观资源 104
第六章 气候 107
第一节 气候要素 107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111
第三节 物候 117
第七章 水文 119
第一节 地表水 119
第二节 地下水 122
第八章 土地 土壤 植被 124
第一节 土地 124
第二节 土壤 124
第三节 植被 127
第九章 野生动植物 128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28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28
第十章 矿产 131
第一节 非金属矿产 131
第二节 金属矿产 132
经济上篇(综述、农、工、商、财政、金融、管理)第一章 经济综述 133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33
第二节 速度与水平 143
第三节 产业结构 148
第四节 人民生活 151
第二章 种植业 155
第一节 耕地 156
第二节 作物布局 158
第三节 作物生产 160
第四节 农技农艺 168
第五节 场所公司 176
第三章 养殖业 179
第一节 猪 180
第二节 牛 183
第三节 鱼 185
第四节 鸡、鸭、鹅 188
第五节 其他动物 189
第四章 农具农机 191
第一节 种类 192
第二节 经营与管理 195
第五章 水利 水电 197
第一节 水利 197
第二节 水电 203
第六章 乡镇企业 211
第一节 企业结构 212
第二节 企业门类 215
第七章 工业 220
第一节 所有制 222
第二节 行业 225
第三节 企业管理 236
第八章 交通 邮电 238
第一节 交通 238
第二节 邮电 255
第九章 城乡建设 266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66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71
第三节 民族建筑工艺 273
第四节 建筑管理 275
第五节 房产管理 276
第六节 能源建设 277
第十章 环境保护 279
第一节 大自然保护 279
第二节 环境监管 281
第三节 污染治理 284
第十一章 商业 287
第一节 市场 288
第二节 经济成份 293
第三节 商品购销 297
第四节 粮油管理 307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13
第六节 饮食 服务 314
第十二章 财税 316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16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24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28
第四节 税收征管 332
第五节 公债与国库券 334
第十三章 金融 336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二节 货币 337
第三节 业务 340
第四节 民间借贷 348
第十四章 综合管理 350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50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353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56
第四节 计量与标准化管理 362
第五节 统计管理 365
第六节 土地管理 367
第七节 审计监督 369
经济下篇(林业) 373
第一章 森林资源 373
第一节 资源调查 373
第二节 资源分布 376
第三节 古树名木 379
第二章 山林权属 383
第一节 私有山林 383
第二节 集体山林 383
第三节 国有山林 384
第三章 造林育林 385
第一节 采种育苗 385
第二节 人工造林 387
第三节 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 394
第四章 森林保护 398
第一节 森林防火 398
第二节 制止乱砍滥伐 401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403
第五章 黄桑自然保护区 405
第一节 天然次生林 405
第二节 天然次生林的保护 406
第六章 木(竹)材采伐 408
第一节 商品材采伐 409
第二节 自用材采伐 411
第三节 薪炭材采伐 411
第七章 木(竹)材运输 413
第一节 木(竹)材出山 413
第二节 陆运 414
第三节 水运 415
第四节 木(竹)材防洪抢险 417
第八章 林产品经营 418
第一节 木(竹)材流通 418
第二节 林副产品 420
第九章 林业基本建设 422
第一节 溪河整治 422
第二节 防洪保安工程 424
第三节 道路建设 425
第四节 集材坪建设 426
第五节 电讯工程 426
第六节 房屋建设 426
第十章 管理 427
第一节 林业基金 427
第二节 青山价 430
第三节 机构 432
政治篇 43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绥宁县地方组织 437
第一节 早期组织 437
第二节 中共绥宁县委会 438
第三节 基层组织 444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447
第五节 党务工作 448
第六节 党的重大活动纪要 45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46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绥宁县地方组织 466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绥宁县地方组织 468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绥宁县地方组织 468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469
第一节 人民代表会议 469
第二节 代表产生 472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475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 477
第四章 县衙 公署 人民政府 479
第一节 县衙 县署 479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 481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487
第五章 人民政协 50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02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议 503
第三节 重要活动 505
第六章 公安司法 509
第一节 公安 509
第二节 检察 517
第三节 审判 519
第四节 司法 523
第七章 群众团体 526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26
第二节 农民组织 529
第三节 青年组织 530
第四节 妇女组织 533
第五节 工商团体 536
第六节 其他团体 536
第八章 军事 538
第一节 地方武装 538
第二节 驻军 541
第三节 设施 542
第四节 兵役 544
第五节 民兵 545
第六节 拥政爱民 548
第七节 人民防空 548
第八节 重大兵事 549
第九节 剿匪 558
文化篇 565
第一章 教育 565
第一节 院馆教育 565
第二节 普通教育 567
第三节 职业教育 573
第四节 成人教育 575
第五节 教师 577
第六节 教育行政 579
第二章 科技 585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85
第二节 科技活动 587
第三节 科技管理 591
第三章 群众文化 专业文化 文物 597
第一节 群众文化 597
第二节 戏剧 601
第三节 电影 音像 602
第四节 图书 档案 604
第五节 文艺创作 608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611
第七节 文物 611
第四章 新闻媒介 616
第一节 报纸 616
第二节 广播 617
第三节 电视 620
第四节 新闻报道 621
第五章 卫生医药 623
第一节 卫生防病 623
第二节 医疗 629
第三节 保健 633
第四节 医药 635
第五节 卫生管理 638
第六章 体育 641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641
第二节 群众体育活动 641
第三节 学校体育 643
第四节 体育竞赛 644
社会篇 647
第一章 民族 647
第一节 民族源流和分布 647
第二节 民族政策实施 653
第二章 语言 657
第一节 苗族方言 657
第二节 侗族方言 668
第三节 瑶族方言 673
第四节 汉族方言 676
第五节 谚语 682
第六节 讳语 歇后语 684
第三章 习俗 685
第一节 岁时习俗 685
第二节 礼仪习俗 687
第三节 生产习俗 690
第四节 生活习俗 693
第五节 信仰习俗 694
第六节 游艺习俗 695
第四章 人口 698
第一节 人口演变 698
第二节 人口构成 705
第三节 人口控制 708
第五章 姓氏 婚姻 家庭 711
第一节 姓氏 711
第二节 婚姻 714
第三节 家庭 717
第六章 社会保障 718
第一节 优抚 718
第二节 安置 721
第三节 救济 扶贫 72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725
第五节 收容 遣送 726
第七章 劳动 727
第一节 就业安置 727
第二节 职工队伍 728
第三节 工资 730
第四节 劳保福利 731
第八章 宗教 734
第一节 佛教 734
第二节 道教 735
第三节 基督教 736
第九章 会社 737
第一节 会馆 帮会 737
第二节 会道门 738
人物篇 741
第一章 人物传 741
第二章 人物录 770
第三章 人物表 777
杂录 801
一、文存 801
二、奇闻异事 836
三、珍异动植物 838
四、历代编修《绥宁县志》简介 840
本届修志始末 842
图表录考索引 844
修志人员名单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