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与背景 1
第二节 文献回顾 6
第三节 论述框架 17
上篇 外来工、资本与地方政府 23
第一章 权益缺失的群体:外来与流动 23
第一节 汹涌民工潮:向往南方 24
第二节 离土又离乡:现金饥渴 26
第三节 工资与工时:自我剥削 30
第四节 工伤与职业病:身体的价格 35
第二章 地方政府:保护与断裂 41
第一节 工伤补偿:资本与地方权力的合作 42
第二节 暂住证收费:利益分享链 54
第三节 社会保险:政策的精密化 60
第四节 从“盲流”到“产业工人”:政策进步 66
第三章 弱者的反抗 72
第一节 仲裁机构的招牌被摘了 73
第二节 跳楼跳桥与堵路秀 75
第三节 暴力报复与自杀自残 78
第四节 软反抗 79
第四章 脆弱的团结:台兴工人的抗争 83
第一节 台兴事件:骚动的权利 84
第二节 生存威胁:有限团结的根源 87
第三节 脆弱的团结文化 99
下篇 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团结 109
第五章 跨国网络:劳动政治的全球化 109
第一节 全球化对中国劳动政治的挑战 110
第二节 跨国网络在中国的行动 114
第三节 台兴抗争的跨国扩散 121
第四节 跨国网络的倡议效应 124
第六章 外来工组织:劳工自救的开始 128
第一节 外来工组织的成长 129
第二节“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ICO)与跨国网络 135
第三节 外来工组织的制度化和机构化 141
第七章 员工委员会:产业民主的一个探索 145
第一节 产业民主与劳工参与 145
第二节 兴达试验:员工委员会 148
第三节 车间政治与生产政治 150
第四节 劳工参与:凝聚团结意识 153
第五节 工人自我管理的有限性 162
第八章 工人协会:自我赋权 168
第一节 苦难的诉求 170
第二节 漫长的筹备会 174
第三节 来来往往的支持者 179
第四节 协会的发展与壮大 183
第五节 走在十字路口 187
代结论 政策展望 194
参考文献 200
后记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