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谐·共生 中国归国者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德昌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060315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在中日两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日本遗孤。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战争与我何干?——中国归国者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章,漫漫归国路——中国归国者问题的演变。第三章,叶落归根的尴尬——中国归国者问题的激化。第四章,没有未来的漂泊者——中国归国者的国籍和血缘问题。

绪论 1

一、我是谁——问题的提出 1

二、日本遗孤(“中国残留孤儿”)称谓考 5

三、研究现状 10

四、日本各界关于“残留孤儿”的定位 16

五、问题所在 20

六、“中国残留日本人”问题形成的历史线索素描 22

第一章 战争与我何干?——“中国归国者”产生的历史背景 26

第一节 满洲移民的迷梦 26

一、试点移民 27

二、武装移民 28

三、国策移民 31

第二节 侵华战争的惨败 41

一、国民总动员与日侨的遗弃 41

二、移民大逃亡 44

第三节 残留日本人的新生——进入中国人家庭 50

一、残留妇女的新生 51

二、残留孤儿的新生 53

第四节 战后初期东北日侨的遣送与安置 60

一、日本战败后的遣送对策 60

二、前期集团遣送的开展 64

三、前期集团遣送的结束 67

四、前期集团遣送结束后日侨的自费回国 68

五、东北日俘日侨的留用 69

第五节 战败政府的弃民政策 73

一、现地定居方针与国籍脱离方针——国家撤退政策的迟缓 73

二、战时死亡的宣告和户籍的取消 74

第二章 漫漫归国路——“中国归国者”问题的演变 7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日双边关系态势 77

一、日本的对华政策 77

二、中国的对日政策 79

第二节 从前期集团遣送到后期集团遣送间的空白期 80

一、在华日本人人数问题 80

二、日本政府的对策 81

三、中国政府的日本人居留民政策与实施 88

第三节 后期集团遣送的开展与“三团体方式”的运作 90

一、三团体方式的运作与《北京协定》 90

二、在华日本人名册与三团体代表乘船问题 97

三、逆送还困境中的在日华侨与抗日烈士遗骨回国问题 100

第四节 后期集团遣送的蜜月期及终结 104

一、中国红十字会访日 104

二、《关于商谈日侨回国等问题的备忘录》 106

三、后期集团遣送的终结 107

四、“中国残留日本人”的最终生成 121

第五节 残留侨民和后期集团遣送 123

一、“中国残留妇女”的回国 123

二、“中国残留孤儿”与个别遣送 126

三、“中国残留日本人”的悲苦命运——依据《死亡宣告》的战后处理 128

第三章 叶落归根的尴尬——“中国归国者”问题的激化 132

第一节 中国残留日本人的归国限制及缓和 132

一、认知能力和生计能力问题 132

二、中日邦交恢复后遴选标准和限制的缓和 134

第二节 “残留妇女”的归国 139

一、“残留妇女”临时归国限制的缓和 139

二、“残留妇女”的临时归国和永住归国 141

第三节 “残留孤儿”的回国 147

一、“残留孤儿”与认知能力 147

二、访日寻亲调查与养父母的赡养问题 151

三、入籍问题与身份担保人 159

第四节 残留孤儿身份的暧昧——边际人群的困惑 161

一、日本政府及各界定位的模糊 161

二、自身归属的茫然 163

三、普遍的不适感 165

第四章 没有未来的漂泊者——“中国归国者”问题的现状与思考 167

第一节 归国权利的侵害——“中国归国者”的国籍与血缘问题 168

一、“中国归国者”的国籍问题 168

二、“中国归国者”的定居资格与血缘 173

第二节 政府援助政策与措施的迟钝和僵化 175

一、旅费国库负担制度的僵化与滞后 176

二、“身份担保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177

三、住宅问题 178

四、日语等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问题 179

五、就业问题 180

六、二代、三代、四代的教育 182

七、归国后严峻的晚年生活 185

第三节 被迫踏上诉讼国家赔偿的艰辛之路 191

一、归国残留孤儿诉讼的提起 193

二、归国残留妇女的诉讼现状 194

三、归国残留孤儿诉讼现状 196

第四节 人情冷暖自在人心 204

一、社会的歧视和冷漠 204

二、亲人不认亲,日本遗孤心寒 206

三、个别日本遗孤对中国养父母忘恩负义 208

第五节 关于日本国家责任问题的思考 210

一、侵犯了《日本国宪法》 210

二、违背了《波兹坦宣言》的承诺 210

三、违背了《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B条约》 211

结束语 213

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