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一、护理学的形成 1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3
三、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3
第二节 护理学的概念、性质、任务、范畴及护理实践标准 6
一、护理学的概念及性质 6
二、护理学的任务 6
三、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6
四、护理实践标准 7
第三节 护士的基本素质 8
一、护士素质的含义 8
二、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8
第四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9
一、人 9
二、环境 9
三、健康 10
四、护理 10
第五节 护理工作方式 11
一、个案护理 12
二、功能制护理 12
三、小组护理 12
四、责任制护理 12
五、系统化整体护理 12
第六节 21世纪中国护理工作的展望 13
一、护理工作国际化 13
二、护理工作市场化 13
三、护理人员高学历化 13
四、护理工作社会化 14
五、护理工作法制化 14
六、中国护理特色化 14
第2章 健康与疾病 16
第一节 健康与健康促进 16
一、健康的概念 16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7
三、健康促进的概念 18
四、健康模式 19
五、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 21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保健 21
一、疾病的概念 21
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2
三、患病行为及心理 22
四、患者角色 23
五、疾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25
六、疾病的预防 25
第三节 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26
一、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26
二、初级卫生保健 27
三、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 28
四、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28
第3章 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 30
第一节 护理学理论 30
一、南丁格尔的环境理论 30
二、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31
三、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33
四、罗伊的适应模式 35
五、华生的人文关怀理论 37
第二节 护理学相关理论 38
一、一般系统论 38
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40
三、应激与适应理论 41
第4章 护理程序 45
第一节 概述 45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45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史 45
三、护理程序的步骤 46
第二节 护理评估 46
一、护理评估的概念 46
二、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47
三、资料的种类 48
四、收集资料的途径 48
五、护理评估的步骤 48
六、资料的记录 49
第三节 护理诊断 49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 49
二、护理诊断的发展史 49
三、护理诊断的分类 50
四、护理诊断的组成 50
五、护理诊断的形成过程 51
六、护理诊断的陈述 51
七、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及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52
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52
第四节 护理计划 52
一、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 53
二、护理计划的种类 53
三、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 53
第五节 护理实施 55
一、护理实施的过程 56
二、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 56
第六节 护理评价 57
一、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57
二、评价过程 57
第5章 环境 61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61
一、环境的概念 61
二、影响健康的一般环境因素 61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63
第二节 医院环境 63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 63
二、医院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64
三、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65
第6章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69
第一节 患者入院的护理 69
一、入院程序 69
二、患者进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69
三、分级护理 70
四、新入院患者的心理需要 71
第二节 患者出院的护理 71
一、患者出院前护理工作 71
二、患者出院当日的护理 72
三、患者出院后的处理 72
四、出院患者的心理需要 72
第三节 患者床单位的准备 73
一、患者床单位与设备 73
二、铺床法 73
三、卧床患者床单位的整理与更换 77
第四节 运送患者法 79
一、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79
二、轮椅运送法 82
三、平车运送法 84
四、担架运送法 86
第7章 舒适与安全 88
第一节 患者卧位的保持与变换 88
一、卧位的种类 88
二、常用的各种卧位 88
三、变换卧位法 93
第二节 疼痛的护理 95
一、概述 95
二、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5
三、疼痛患者的护理评估 96
四、疼痛患者的护理措施 97
第三节 保护具的应用 98
一、床档 99
二、约束带 100
三、支被架 100
第8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03
第一节 医院感染 103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103
二、医院感染的发生 103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05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105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105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105
三、洗手与手的消毒 110
四、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111
第三节 无菌技术 112
一、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
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 112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113
第四节 隔离技术 119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 119
二、隔离原则 119
三、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120
四、常用隔离技术 122
第9章 患者的清洁护理 126
第一节 口腔的清洁护理 126
一、一般口腔清洁护理 126
二、特殊口腔护理 127
第二节 头发的清洁护理 129
一、床上梳发 129
二、床上洗头 130
第三节 皮肤的清洁护理 132
一、淋浴和(或)盆浴 132
二、床上擦浴 133
第四节 晨晚间护理 135
一、晨间护理 136
二、晚间护理 136
三、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136
第五节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138
一、压疮发生的原因 139
二、压疮的分期 140
三、压疮的预防 140
四、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140
第10章 休息与活动 146
第一节 休息 146
一、休息的概念 146
二、休息的意义 146
三、休息的形式与条件 146
四、协助患者休息的护理措施 147
第二节 睡眠 147
一、睡眠的原理 147
二、睡眠时相与周期 148
三、正常睡眠的需求和形态 150
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 150
五、常见的睡眠障碍 150
六、住院患者的睡眠特点 152
七、促进睡眠的措施 152
第三节 活动 153
一、活动的意义 153
二、活动受限的原因 153
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154
四、协助患者活动 155
第四节 患者的娱乐活动 157
一、娱乐的定义 157
二、娱乐的意义 157
三、患者娱乐活动的种类 158
四、医院娱乐活动的组织 158
第11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160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160
一、体温的生理调节与变化 160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62
三、体温计的介绍 164
四、测量体温的技术 165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167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167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168
三、测量脉搏的技术 169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170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170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172
三、测量呼吸的技术 173
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174
五、氧气疗法 176
第四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179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179
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181
三、测量血压的技术 182
第12章 冷热疗法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一、机体对冷热的反应 186
二、影响冷热应用的因素 186
三、冷热疗法的作用 186
四、冷热疗法禁忌证 187
第二节 冷疗法的应用 187
一、局部冷疗法 187
二、全身冷疗法 190
第三节 热疗法的应用 191
一、干热疗法 191
二、湿热疗法(热水坐浴) 193
第13章 饮食与营养 196
第一节 医院饮食 196
一、基本饮食 196
二、治疗饮食 197
三、试验饮食 198
第二节 饮食护理 198
一、病区的饮食管理 198
二、营养状况的评估 199
三、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 200
第三节 患者的特殊饮食护理 201
一、管饲饮食 201
二、要素饮食 203
三、胃肠外营养 203
第四节 出入液量记录 204
一、目的 204
二、内容和要求 205
三、记录方法 205
第14章 排泄护理 207
第一节 排尿护理 207
一、排尿的评估及异常的护理 207
二、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210
第二节 排便护理 215
一、排便评估及异常护理 215
二、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219
第15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 226
第一节 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 226
一、病区药物管理 226
二、药物疗法的基本原则 227
三、给药途径 227
四、给药次数和时间 227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229
一、目的 229
二、操作过程 229
三、注意事项 230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230
一、注射原则 231
二、注射前准备 232
三、皮内注射法 234
四、皮下注射法 235
五、肌内注射法 236
六、静脉注射法 238
七、微量注射泵的使用 242
八、动脉注射法 243
第四节 其他给药法 244
一、吸入给药法 244
二、滴入给药法 248
三、栓剂给药法 250
四、舌下给药法 251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252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252
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254
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256
四、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256
五、碘过敏试验法 257
六、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257
七、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257
第16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260
第一节 静脉输液 260
一、静脉输液的条件 260
二、静脉输液的目的 260
三、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260
四、静脉输液的类型 261
五、常用静脉输液法 261
六、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265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265
八、输液反应及护理 265
九、输液微粒污染 268
第二节 静脉输血 268
一、输血的目的及适应证 268
二、静脉输血的原则 268
三、静脉输血禁忌证 269
四、血液制品的种类 269
五、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269
六、静脉输血的方法 270
七、自体输血 271
八、成分输血 272
九、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272
第17章 标本采集法 276
第一节 标本采集的意义与原则 276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 276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276
第二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 277
一、血标本采集法 277
二、尿标本采集法 279
三、粪便标本采集法 281
四、痰标本采集法 282
五、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283
六、呕吐物标本采集法 284
七、常用消毒效果监测标本采集法 285
第18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288
第一节 病情观察 288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与要求 288
二、病情观察的内容 289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 291
四、各类患者的观察重点 292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293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293
二、抢救设备 294
三、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295
第三节 常用抢救技术 297
一、心肺复苏(CPR) 297
二、洗胃 300
三、心脏电除颤 304
四、人工呼吸器的使用 304
第19章 临终关怀与护理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一、临终与死亡的定义 307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307
三、死亡的标准 308
四、安乐死 309
第二节 临终关怀 309
一、临终关怀的概述 309
二、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 310
三、临终关怀的理念和发展趋势 310
第三节 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 310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310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312
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313
第四节 死亡后的护理 313
一、尸体护理 313
二、丧亲者的护理 315
第20章 医疗护理文件的记录与保管 317
第一节 医疗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 317
一、医疗护理文件记录的意义 317
二、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 318
三、医疗护理文件的管理 318
第二节 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 319
一、体温单 319
二、医嘱单 322
三、医嘱执行单 324
四、护理记录单 324
五、病区交班报告 327
六、电子病历 328
参考文献 330
附录A NANDA通过的人类反应型态的分类方法 332
附录B 常见的医护合作处理的问题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