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西部民族习惯与法制的冲突及整合第一章 有关西部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及整合的论文评述 3
一、问题的提出 3
二、研究现状 5
三、待解决的问题 11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制统一的关系 15
一、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 15
二、法治社会中的法制统一与规则多元 19
三、和谐社会、法治社会与西部大开发 23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及整合的调查——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 27
一、调查概况 27
二、数据结果分析 29
三、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整合的深入分析 36
第四章 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整合的理论分析 58
一、民族习惯与法制的地位 58
二、民族习惯与法制的冲突 59
三、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整合的本质、功能和属性 63
四、整合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的效应评价 65
第五章 整合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的对策 67
一、整合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的路径选择 67
二、整合民族习惯与法制冲突的具体建议 68
中篇:人民调解制度重构中的习惯与法制的冲突及整合——以三大调解的衔接为进路第一章 有关人民调解制度的评述 83
一、问题的提出 8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85
三、拟解决的问题 88
第二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其问题 91
一、人民调解制度现状 91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93
第三章 人民调解制度与行政调解、法院调解的衔接及策略选择 99
一、三大调解制度的联动方式 99
二、三大调解之间的关联 104
三、三大调解的有效衔接和策略选择 105
第四章 人民调解制度运行中习惯与法制的交错及汇通 108
一、人民调解模式中习惯与法制的运用 108
二、司法调解模式中正式与非正式法律的运用 111
三、行政调解模式中正式与非正式法律的运用 114
四、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作为构筑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和现实的根基 115
第五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运作策略与保障机制 117
一、加大调解制度公信力建设 118
二、改革社区人民调解员选拔、培训机制和福利保障制度 119
三、调解委员会由单一的群众自治体向政府引导的综合参与体转变 121
四、加强对调解制度的立法指导 122
第六章 人民调解制度法制化的合理定位与对策建议 124
一、人民调解制度:国家与社会的双重身份 124
二、第三领域的纠纷处理方式 125
三、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路径选择 126
第七章 以大调解机制之“广安模式”重构西部地区人民调解体系 131
一、“广安模式”的特点 132
二、对“广安模式”的检视 136
第八章 全面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构建西部地区的大调解格局 138
一、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的解读 138
二、对“大调解”应秉持的理性态度 144
下篇:后税费时代村社功能的转变与利益平衡的法律应对——基于西部地区实地调查的分析第一章 有关村社功能的研究述评 151
一、问题的提出 151
二、本篇的研究现状 153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170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情况——实地调查结果的变异分析 172
一、调查概况 172
二、数据结果分析 173
第三章 经济资源与村民自治中的村社组织 181
一、村社组织经济资源概述 182
二、村社组织的特征及设立 182
三、税费改革前后村社组织的功能转变 182
四、经济资源与村民自治中的村社组织的关系 186
第四章 村民自治中的行动者与村民自治符号化 188
一、问题的提出 188
二、我国法律视角下村委会的性质 189
三、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90
四、结论 195
第五章 村民自治中的利益结构及其表达机制 197
一、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理由 197
二、村民自治的利益表达路径 199
第六章 西部地区村民自治的约束条件——以税费改革前后村社功能的变化为视角 203
一、问题的提出 203
二、调查概况 203
三、国家与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 206
四、小结 207
第七章 后税费时代西部地区村民自治中的利益结构变动与冲突 209
第八章 后税费时代西部地区村社的地位与控制范围 215
第九章 经验论证与制度建议 219
参考文献 224
致谢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