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1
1.1.1 概念 1
1.1.2 发展历程 2
1.2 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方法 12
1.2.1 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12
1.2.2 环境管理的概念 17
1.2.3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8
1.2.4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 19
1.2.5 环境管理的方法 20
1.3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23
1.3.1 对象 23
1.3.2 内容 27
1.3.3 手段 29
思考题 38
第2章 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 39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9
2.1.1 可持续发展思潮探源与沿革 39
2.1.2 三种发展观的讨论 41
2.1.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3
2.1.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5
2.1.5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46
2.1.6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7
2.1.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48
2.1.8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51
2.1.9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 53
2.1.10 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57
2.1.1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58
2.2 三种生产理论 61
2.2.1 三种生产理论概述 61
2.2.2 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64
思考题 65
第3章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67
3.1 中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67
3.1.1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 67
3.1.2 我国关于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 67
3.1.3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构成及其特征 68
3.1.4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70
3.1.5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 72
3.1.6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79
3.2 美国和日本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81
3.2.1 美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81
3.2.2 日本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85
思考题 93
第4章 中国环境政策 94
4.1 环境政策概述 94
4.1.1 概念 94
4.1.2 渊源和体系 94
4.1.3 环境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96
4.2 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变化 97
4.3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 102
4.3.1 综合性环境政策——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02
4.3.2 基本环境政策 102
4.3.3 环境技术政策 113
4.3.4 环境经济政策 117
4.3.5 环境产业政策 121
思考题 129
第5章 环境法 130
5.1 环境法概述 130
5.1.1 产生和发展 130
5.1.2 环境法的概念 134
5.1.3 环境法的任务、目的、作用 135
5.2 环境法体系 136
5.2.1 环境法体系及其分类 136
5.2.2 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成 137
5.3 环境法律关系 149
5.3.1 概念和特征 149
5.3.2 构成要素 150
5.4 环境法律制度 151
5.4.1 概述 151
5.4.2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153
5.5 法律责任 166
5.5.1 行政责任 167
5.5.2 民事责任 170
5.5.3 刑事责任 171
5.5.4 新《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 172
思考题 176
第6章 环境管理制度 177
6.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77
6.1.1 概念 177
6.1.2 产生与发展 178
6.1.3 主要内容 180
6.1.4 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后果 191
6.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 192
6.2 “三同时”制度 192
6.2.1 概念 192
6.2.2 产生与发展 193
6.2.3 主要内容 194
6.2.4 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 196
6.2.5 “三同时”制度的作用 196
6.3 排污收费制度 197
6.3.1 概念 197
6.3.2 产生与发展 197
6.3.3 主要内容 200
6.3.4 法律依据 202
6.3.5 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的管理体制 203
6.3.6 排污收费制度基本政策 203
6.3.7 排污费征收程序 204
6.3.8 排污费的性质 204
6.3.9 排污收费制度的作用 205
6.4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206
6.4.1 概念 206
6.4.2 主要内容 206
6.4.3 制定环保目标责任书步骤和类型 207
6.4.4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特点 208
6.4.5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作用 209
6.5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09
6.5.1 概念 209
6.5.2 产生与发展 210
6.5.3 法律依据 210
6.5.4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 211
6.5.5 主要内容 211
6.5.6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作用 213
6.6 排污许可证制度 213
6.6.1 概念 213
6.6.2 产生与发展 214
6.6.3 工作步骤 214
6.6.4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差异 217
6.6.5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218
6.7 限期治理制度 219
6.7.1 概念 219
6.7.2 产生与发展 219
6.7.3 主要内容 219
6.7.4 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 221
6.7.5 作用 221
6.8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22
6.8.1 概念 222
6.8.2 产生原因 222
6.8.3 分散与集中的关系 222
6.8.4 基本做法 223
6.8.5 集中控制模式 223
6.8.6 作用 224
思考题 225
第7章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226
7.1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226
7.1.1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 227
7.1.2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与生产管理关系 227
7.1.3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 228
7.1.4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范围 228
7.1.5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内容 228
7.1.6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和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230
7.1.7 工业企业环保工作规范化建设 233
7.1.8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239
7.2 工业企业污染源管理 241
7.2.1 加强对污染物的管理 242
7.2.2 防范企业的环境风险 242
7.2.3 重视有害废物的管理 242
7.2.4 工业污染源管理方法 243
思考题 250
第8章 区域环境管理 251
8.1 城市环境管理 251
8.1.1 城市环境管理 252
8.1.2 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258
8.1.3 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61
8.2 农村环境管理 264
8.2.1 我国农村的环境状况 264
8.2.2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267
8.2.3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267
思考题 269
第9章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270
9.1 概述 270
9.1.1 概念 270
9.1.2 作用 271
9.2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272
9.2.1 水资源概念 272
9.2.2 水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72
9.2.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73
9.2.4 水资源环境管理措施 276
9.3 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 278
9.3.1 海洋资源的概念 278
9.3.2 海洋污染状况 278
9.3.3 措施与行动 279
9.4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280
9.4.1 森林及相关概念 280
9.4.2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280
9.4.3 中国森林资源状况 281
9.4.4 森林生态资源的价值 281
9.4.5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283
9.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 284
9.5.1 生物多样性概念 284
9.5.2 生物多样性作用 284
9.5.3 生物多样性概况 285
9.5.4 我国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 287
9.5.5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288
9.5.6 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机构 290
思考题 290
第10章 环境监察 292
10.1 概述 292
10.1.1 环境监察的概念 292
10.1.2 环境监察的类型 292
10.1.3 环境监察的基本任务 292
10.1.4 环境监察的职责 293
10.1.5 环境监察的发展历程 293
10.1.6 环境监察机构 296
10.1.7 环境监察机构在现场监察工作中的权力 297
10.2 环境现场监察 297
10.2.1 环境监察的依据 297
10.2.2 环境现场检查 298
10.2.3 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299
10.2.4 行政处罚的实施 299
10.3 污染源监察 302
10.3.1 污染源监察的内容 302
10.3.2 现场监察计划 303
10.3.3 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和程序 303
10.3.4 污染源监察的形式 304
10.3.5 各类污染源现场监察要点 304
10.4 污染防治设施环境监察 308
10.5 建设项目和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监察 310
10.5.1 建设项目环境监察 310
10.5.2 限期治理项目环境监察 314
思考题 317
主要参考文献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