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人体-服装-建筑-环境系统 1
1.2人在热环境中的热反应 3
1.3热舒适的定义 4
1.4人体热反应的主观评价 5
1.4.1热感觉 5
1.4.2热舒适 6
1.4.3热可接受度 7
1.4.4热偏好 7
1.5人体热舒适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7
参考文献 8
第2章 人体温度和体温调节系统 10
2.1人体的新陈代谢 10
2.1.1人体新陈代谢的概念 10
2.1.2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因素 12
2.1.3新陈代谢率的测量与估算方法 14
2.2人体体温 19
2.2.1核心温度 19
2.2.2皮肤温度 21
2.2.3平均体温 22
2.2.4体热含量 22
2.3人体的散热 23
2.3.1传导 23
2.3.2对流 23
2.3.3辐射 24
2.3.4蒸发 24
2.3.5体表面积 29
2.4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生理基础 30
2.4.1温度感受器 31
2.4.2体温调节中枢 34
2.4.3效应器 35
2.5人体体温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38
2.5.1人体体温调节的研究历史 38
2.5.2二节点模型 41
2.5.3 Berkeley模型 44
参考文献 45
第3章 热环境 50
3.1热环境的物理参数 50
3.1.1大气压 51
3.1.2密度 51
3.1.3空气温度 51
3.1.4露点温度 53
3.1.5湿球温度 54
3.1.6湿度 55
3.1.7风 58
3.1.8熔 60
3.1.9焓湿图 61
3.1.10平均辐射温度 62
3.1.11平面辐射温度 63
3.1.12不对称辐射温度 63
3.2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63
3.2.1作用温度 64
3.2.2湿度作用温度 64
3.2.3有效温度 65
参考文献 67
第4章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 68
4.1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概述 68
4.2人体与环境的对流热交换 70
4.2.1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70
4.2.2人体与环境对流热交换的计算 70
4.3人体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 76
4.3.1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76
4.3.2人体与环境辐射热交换的计算 76
4.4人体皮肤的蒸发热损失 78
4.5人体的呼吸热损失 81
参考文献 82
第5章 人在中等热环境中的热舒适 85
5.1热舒适方程式 85
5.2热舒适图 86
5.3预测平均投票值和预测不满意率 89
5.3.1预测平均投票值 89
5.3.2预测不满意率 92
5.4 PMV修正模型 94
5.5影响热舒适的其他因素 96
5.5.1与人有关的因素 96
5.5.2与环境有关的因素 101
5.6特殊人群的热舒适 103
5.6.1残疾人的热舒适 103
5.6.2未成年人的热舒适 105
5.6.3患者的热舒适 106
5.6.4孕妇的热舒适 106
5.7不舒适指数 106
5.8适应热舒适模型 107
5.8.1适应模型的定义 107
5.8.2适应热舒适模型的主要内容 108
5.8.3适应热舒适模型的应用 113
参考文献 113
第6章 冷应力 118
6.1人在冷环境中的生理反应 118
6.2冷致血管舒张 120
6.3冷环境对人的工作效能的影响 122
6.3.1冷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122
6.3.2冷环境对体力劳动的影响 122
6.4冷应力的评价 124
6.4.1风冷指数 124
6.4.2所需服装热阻 127
参考文献 136
第7章 热应力 138
7.1人在高温环境中的生理反应 138
7.2高温环境对人的工作效能的影响 139
7.2.1高温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139
7.2.2高温环境对体力劳动的影响 140
7.3热应力的评价 142
7.3.1热应力指数 142
7.3.2皮肤湿润率 143
7.3.3湿球黑球温度 143
7.3.4环境应力指数 145
7.3.5预测热应激模型 146
7.4人体生理参数的测定 154
7.4.1人体核心温度的测量 154
7.4.2人体皮肤温度的测量 157
7.4.3人体心率的测量 159
7.4.4人体出汗量和汗液蒸发量的测定 160
参考文献 161
第8章 人体动态热舒适 163
8.1人在动态热环境中的热反应 163
8.1.1温度变化时人体的热反应 164
8.1.2相对湿度变化时人体的热反应 167
8.1.3人体活动水平变化时的热反应 168
8.1.4气流变化时人体的热反应 169
8.1.5人在动态热环境中的热反应机理 171
8.2人体动态热舒适的评价 172
8.2.1吹风感指数 172
8.2.2预测满意率指数 173
8.2.3心理感觉强度模型 173
参考文献 173
第9章 人体室外热舒适 177
9.1人在室外热环境中的热反应 177
9.1.1人体室外热舒适的研究 177
9.1.2室内外人体热反应差异的原因 178
9.2人体室外热舒适的评价 178
9.2.1室外标准有效温度 178
9.2.2生理等效温度 178
9.2.3 RayMan模型 179
9.2.4通用热气象指数 181
9.3户外服装的热舒适 182
9.3.1热舒适模型 183
9.3.2影响可接受舒适温度的因素 186
参考文献 189
第10章 人在非均匀热环境中的热舒适 192
10.1受试者实验 192
10.1.1受试者的选择 192
10.1.2实验程序 193
10.1.3热感觉和热舒适标度 194
10.2局部热感觉 194
10.2.1局部热感觉模型 194
10.2.2模型的验证 196
10.3局部热舒适 197
10.3.1局部热舒适模型 197
10.3.2模型的验证 200
10.4全身热感觉 200
10.4.1全身热感觉模型 201
10.4.2模型的验证 204
10.5全身热舒适 207
10.5.1全身热舒适模型 207
10.5.2模型的验证 208
参考文献 211
第11章 睡袋的热舒适 212
11.1睡袋 212
11.1.1睡袋的组成 212
11.1.2睡袋的种类 213
11.1.3睡袋的选择 215
11.2睡袋热舒适模型综述 215
11.2.1 Goldman模型 215
11.2.2 Holand模型 216
11.2.3 TNO模型 216
11.2.4 Europe模型 217
11.2.5 KSU模型 218
11.2.6热舒适模型的比较 222
11.3睡袋热舒适模型的评价 224
11.3.1睡袋的选择 224
11.3.2睡袋热阻的测量 225
11.3.3受试者实验 227
11.3.4实验数据处理 231
11.3.5实验数据分析 232
11.3.6结论 243
参考文献 243
第12章 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 245
12.1服装的热传递性能 245
12.1.1描述服装热阻的单位 245
12.1.2测试服装热阻的方法 246
12.2服装的透湿性能 252
12.2.1表示服装透湿性能的指标 252
12.2.2服装透湿性能的评定方法 253
参考文献 254
附录A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新陈代谢率 256
附录B焓湿图 259
附录C单件服装的热阻 260
C1常见单件服装的热阻值 260
C2其他单件服装的热阻值 261
附录D配套服装的热阻和湿阻 265
D1常见配套服装的热阻值 265
D2其他配套服装的热阻值和湿阻值 266
D3防寒服的热阻值 270
D4防暑服的热阻值 274
附录E预测平均投票值 275
E1人体新陈代谢率为46.4W/m2 (0.8Met) 275
E2人体新陈代谢率为58.15W/m2 (1Met) 277
E3人体新陈代谢率为69.6W/m2 (1.2Met) 279
E4人体新陈代谢率为81.2 W/m2 (1.4Met) 281
E5人体新陈代谢率为92.8W/m2 (1.6Met) 283
E6人体新陈代谢率为104.4W/m2(1.8Met) 285
E7人体新陈代谢率为116W/m2 (2.0Met) 287
E8人体新陈代谢率为174W/m2(3.0Met) 288
E9人体新陈代谢率为232W/m2 (4.0Met) 290
附录F计算PMV和PPD的源程序 292
附录G计算所需服装热阻的源程序 293
附录H预测热应激模型源程序 296
预测热应激模型的例子 304
附录I户外服装热舒适模型源程序 305
附录J睡袋热舒适模型源程序 307
附录K中英文对照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