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 1
1.2 贵州自然条件 3
1.3 贵州大、中、小县的划分 5
2 地面坡度 10
2.1 地面坡度对农业的影响 10
2.2 贵州地面坡度特征及分布规律 11
2.3 地面坡度、人口密度及土地垦殖率 38
3 海拔 41
3.1 海拔对气温及种植业的影响 41
3.2 地势高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43
3.3 海拔与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55
3.4 海拔对水田与旱地分布的影响 55
4 气候带、热量条件、大干或等于10℃积温 57
4.1 气候带的划分 57
4.2 热量条件 58
4.3 海拔与积温的相关分析 63
4.4 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初值化排序值的确定 64
4.5 活动积温与旱地、水田面积比的相关分析 68
4.6 积温对林业的影响 68
5 光能资源 69
5.1 光能资源的意义 69
5.2 光照条件 70
5.3 太阳辐射 71
5.4 光能资源生产潜力 72
5.5 光照条件排序及其分布特征 73
6 降水量 78
6.1 年降水量 78
6.2 降水量的月变化 79
6.3 降水量的四季变化 80
6.4 干湿季的划分 81
6.5 年降水量排序及其分布特征 81
7 水资源、河网密度、水分条件 85
7.1 水资源 85
7.2 河网密度 90
7.3 水分条件排序值的确定 95
8 山间平坝、丘陵及山地面积比例 100
8.1 山间平坝、丘陵及山地的划分 100
8.2 山间平坝分布特征 103
8.3 丘陵分布特征 108
8.4 山地分布特征 113
8.5 平坝类、丘陵类及山地类县的划分 114
9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面积 118
9.1 组成贵州地貌的两大系统 118
9.2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的量测 121
9.3 喀斯特地貌分布特征 123
9.4 石漠化面积比例 130
10 植被、森林、草地及林草覆盖率 138
10.1 植被 138
10.2 森林 141
10.3 林灌覆盖率 146
10.4 草地 147
11 水土流失 158
11.1 贵州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158
11.2 贵州各县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159
11.3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61
11.4 极强度侵蚀区的分布 162
11.5 旱地垦殖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63
11.6 林灌覆盖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64
12 贵州各县(市、区)8个自然因素的选定及其单因素排序值的应用 165
12.1 自然因素的选定 165
12.2 初值化排序值的改化 167
12.3 单因素排序值的应用分析 168
13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及自然因素的权重排序 172
13.1 层次分析法 172
13.2 构造判断矩阵 174
13.3 判断矩阵求解 177
13.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177
13.5 自然因素带权总排序第一方案 179
13.6 自然因素带权总排序第二方案 184
13.7 自然因素带权总排序第三方案 187
14 自然条件为A、B类县(市、区)的分析 196
14.1 平坝 196
14.2 花溪 198
14.3 湄潭 201
14.4 凤冈 202
14.5 遵义 206
14.6 赤水 208
15 自然条件为C类县(市、区)的分析 211
15.1 织金 211
15.2 黄平 215
15.3 习水 217
15.4 安龙 220
15.5 关岭 223
16 自然条件为D类县(市、区)的分析 228
16.1 威宁&(x 8
16.2 台江 231
16.3 望谟 233
16.4 罗甸 236
16.5 紫云 240
17 自然条件较差山区的农业发展方向与对策 245
17.1 自然条件较差山区的基本特征分析 245
17.2 农业发展方向与对策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