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当代中韩佛教天台宗研究的前顾与后瞻&黄心川 1
序二 重建紫云塔题记(代序)&麻天祥 5
一、净居寺与天台宗研究 3
慧思住光山年表考析&麻天祥 3
附 光山净居寺考 3
池田大作笔下的天台二圣——读《我的天台观》随笔,兼谈大苏山对天台宗创立的贡献&王照权 12
净居寺寺风与特色&袁宗文 22
天台妙教源大苏——读张来《题大苏净居寺》&袁宗光 30
张耒与大苏山——读张来《题大苏净居寺》&李志军 李璐 36
“农禅结合”是大苏山净居寺寺院经济特色&唐富华 42
二、天台宗经典与教义研究 49
《法华文句》的四种诠释方法——与吉藏的诠释方法的比较&[日本]管野博史 49
觉意三昧之研究:其演变、内涵及其与四句不可说的关系&赖贤宗 59
试析“法华三教相”在天台判教中的地位&俞学明 74
智度与《天台法华疏义缵》&[日本]松森秀幸 87
《大乘起信论》与早期天台思想&[德国]谢林德 94
论敬信读诵《法华经》&本悟 102
天台宗祖师谱系的确立及其意义&韩焕忠 110
三、天台宗人物与思想研究 123
天台宗山家派传人广智尚贤浅议&黄夏年 123
明教契嵩与天台宗&[日本]中西久味 137
试论天台宗智頭的“无明即法性”&洪真如 150
智者大师释龙女成佛之本意浅探&释心悟 166
蕅益智旭的天台净土论&李勇 180
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虚对念佛净土法门的张扬&吕有祥 192
天台宗第四十五代——晓云导师及其儒佛会通之教育理念&古苓光 200
北宋孤山智圆“天台以三观为宗”思想研究&韩剑英 213
贪欲即是道——天台止观论域中的恶&方永 227
“O”是什么——对圆融观的反思&曹彦 237
永明延寿的中观思想与天台宗佛学&郭延成 246
龚自珍之天台学及其在清代思想史上之价值&蒋海怒 258
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陈坚 267
天台学生态智慧管窥&桑靖宇 279
四、天台宗历史研究 287
当阳玉泉寺关公显圣传说考&邢东风 287
天台名蓝玉泉寺始建考&罗凌 300
蓝谷慧超一系与天台宗的北传&徐文明 307
天台宗在近代上海的弘传与发展&吴平 314
近代天台宗教育述论&李明 322
五、天台宗与其他宗派思想比较研究 337
天台智者大师禅观与禅宗六祖慧能禅悟思想的比较&黄连忠 337
从教相判释看天台华严之异同&林律光 349
佛教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历史渊源&牛延峰 361
天台宗义是佛教原子论——《光山净居寺与天台宗研究》读后&锺繁敏 373
唯识古今学对九识学说的不同解读——从天台智?之九识观谈起&孙劲松 380
论宋代禅宗对天台宗的吸收与渗透&李小艳 390
六、天台宗与中国文化艺术研究 399
略论天台宗对中国哲学的贡献&郭继民 399
对天台宗哲学价值取向之分野——以欧阳竟无、牟宗三为主要视角&姚彬彬 409
天台宗对《红楼梦》影响初探&胡晓明 422
试释《全唐诗》中的“天台”&严耀中 433
智?“一心三观”的审美意味&邹元江 444
隋代敦煌莫高窟“普门品变”的艺术初探——论壁画中观音信仰的表现&文梦霞 453
先导与契合——从天台智者“一念三千”到王昌龄“意境”说&赵平 468
七、天台宗修学研究 481
天台教学与佛身常住论&[日本]花野充道 481
天台禅观对着魔的看法&李开济 489
天台宗行门略谈&释定智 494
八、日本、韩国天台宗研究 509
日本佛教的“圣俗关系论”:从天台宗最澄到净土真宗亲鸾&[日本]何燕生 509
凤潭与中国天台宗&张文良 519
高丽天台宗的创立与义天&李海涛 531
韩国佛教生态学研究浅探——以天台宗为中心&[韩国]赵显昊 540
附录 549
闭幕式发言&黄心川 549
“中日韩天台学术对话”国际研讨会学术总结 551
编后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