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学教学论” 1
第一章 数学教学的价值 15
第一节 数学的价值 15
一、数学的研究对象 15
二、数学的特征 19
三、数学的地位及贡献 26
四、数学的价值 42
第二节 数学教育的功能 43
第二章 数学课程概述 47
第一节 课程和数学课程的含义 47
第二节 影响中学数学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49
一、社会因素 50
二、数学因素 52
三、学生因素 54
四、教师因素 55
五、教育理论因素 56
六、课程的历史因素 56
第三节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编排 56
一、中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56
二、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58
三、数学课程体系的编排原则 60
第三章 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概述 70
第一节 国外数学课程改革回顾 70
一、克莱茵-贝利运动 70
二、新数学运动 71
三、“回到基础”和“大众数学” 75
第二节 我国数学新课程介绍 78
一、新课程标准的背景 78
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80
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84
第四章 数学教学基本知识 96
第一节 数学教学过程 96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96
二、数学教学过程的动态结构 98
第二节 数学教学及其本质 99
第三节 数学教学模式 105
一、数学教学模式的含义 105
二、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 106
第四节 数学教学方法 113
一、教学方法的启发式原则 113
二、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 114
第五章 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 121
第一节 数学教育与数学学习 121
第二节 数学学习的特点和类型 123
一、学生的学习活动 123
二、数学学习的特点 124
三、数学学习的类型 124
第二节 数学学习的四个阶段 128
第三节 数学学习的“建构学说” 130
第六章 数学教学原则 132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一般概念 132
第二节 数学教学原则及其选择 133
一、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33
二、数学教学的特殊原则 139
三、数学教学原则的选择 165
第七章 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167
第一节 备课与说课 167
一、教材分析 167
二、了解学生 170
三、编写教案 172
四、说课 187
第二节 数学教学艺术的追求 191
一、教学内容美 192
二、教学结构美 192
三、教学方法美 193
四、教学情感美 194
五、板书艺术美 194
六、课堂气氛美 195
七、教学语言美 196
八、教学节奏美 197
第八章 数学教学质量的测量与评价 199
第一节 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 199
一、教学测评的功能 200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202
三、教学测评的特征 205
第二节 数学学习质量的测评 206
一、数学试题的题型和编制 206
二、数学试卷的编制 207
三、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趋势 209
第三节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211
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教师因素分析 211
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12
三、听课和评课 214
第九章 数学教师的进修与科研 220
第一节 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220
一、道德素质 220
二、文化素质 222
三、能力素质 224
四、身心素质 225
五、教师的风度仪表 225
第二节 数学教师的进修 225
一、数学教师进修与提高的必要性 226
二、数学教师进修与提高的途径 227
三、数学教师进修的内容 227
第三节 数学教师的科研 228
一、选题 228
二、写作 232
阅读材料A 中学数学中的逻辑问题 236
第一节 逻辑规律 236
一、同一律 237
二、矛盾律 238
三、排中律 238
四、充足理由律 239
第二节 概念 241
一、概念的概述 241
二、概念的分类 242
三、概念的定义 244
四、概念的系统 247
第三节 判断 248
一、数学命题 248
二、命题的结构 248
三、命题的变化 249
四、等价命题 250
五、命题的复杂性 252
第四节 推理和论证 253
阅读材料B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261
第一节 形象思维 261
一、形象思维的涵义和特征 261
二、形象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264
第二节 灵感思维 266
一、直觉的涵义和特征 266
二、灵感思维的涵义 268
三、灵感发生的基本原理 269
第三节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 271
参考文献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