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新概念》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镇华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5226531
  • 页数:1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明人的整体动态病理的新理论,介绍能系统利用各项检验结果为依据的中医诊疗程序的新技术。

导论:中西医学必将通过扬弃而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系统医学体系第一章 用系统论观点和整体综合方法认识人体 5

一、从系统论一般原理到整体系统综合方法的实施 5

(一)系统论一般原理概述 5

(二)对复杂开放系统实施整体综合认识的方法 7

二、用整体系统综合方法认识人体生理 10

(一)人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0

(二)人体系统与其生活环境的关联 13

(三)人体系统的整体功能态 15

三、用整体系统综合方法认识人体病理 16

(一)人体系统的疾病过程 17

(二)人体系统的疾病的本质与规律 18

第二章 西医病理学理论框架的缺陷 21

一、从病因研究方面看 21

二、从病理解剖研究方面看 23

三、从病理生理研究方面看 24

第三章 中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释义 26

一、阴阳 26

(一)“阴阳”的基本涵义和特殊作用 27

(二)人体“阴阳”的实质性含义 28

二、五行 30

(一)“五行”的基本涵义和抽象系统模型 30

(二)对人体系统的“五行”归类 32

三、脏腑 35

(一)“脏腑”概念的三重实质性含义 35

(二)各脏腑在临床证候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9

四、经络 42

五、气 43

(一)自然界之气 43

(二)古典哲学之“气” 44

(三)人体之“气”的实质性含义 45

六、风寒热(暑、火)湿燥 46

(一)自然界的风寒热(暑、火)湿燥 47

(二)人体的“风寒热(火)湿燥”等特征性病理现象 48

(三)引起人体“风寒热(火)湿燥”病理现象的内因 49

第四章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科学实质 52

一、“证”的基本概念 52

(一)“证”是中医临床诊断所得结论 52

(二)“证”的时空特征 53

(三)“证”的本质内涵 54

(四)“证”与“病”的关系 59

二、“证”的基本类型 59

(一)五脏六腑之证 60

(二)风寒热(暑、火)湿燥之证 62

(三)痰饮瘀血等证 63

(四)阴阳气血津液诸不足之证 64

三、“证”的演变规律 66

(一)伤寒六经病机 66

(二)温病卫气营血病机 68

(三)杂病脏腑病机 70

(四)“由表入里”、“由实转虚”、“久病入血”、“久病及肾”、“五脏传遍”的总病机 77

四、中医辨证的基本程序 78

(一)宏观系统辨证的程序 79

(二)微观辨证的参与 85

(三)中西医诊断应互相补充 86

第五章 “整体病理类型”——中西医结合的新概念 89

一、对中医“证”的概念的取舍 89

(一)“证”概念的名称不宜保留 89

(二)西医病理学现有概念无一能取代“证” 90

(三)某些对“证”的新提法也不能清晰地表达“证” 94

(四)必须制订名实相符的新概念来取代“证” 95

二、“整体病理类型”及与其配套新概念的定义 97

(一)“整体病理类型”的定义及其构成公式 97

(二)与“整体病理类型”配套的系列新概念的定义 98

三、制订人体基本的整体病理类型 101

(一)依局部病变所在制订 101

(二)依机体的调控—反应病态所属(能反映全身调节系统相应某调控部位的功能紊乱)制订整体病理类型 102

(三)依体内病理因素类别制订整体病理类型 103

四、整体病理类型的辨识依据 107

(一)辨局部病变所在的依据 107

(二)辨机体的调控—反应病态所属的依据 109

(三)辨体内病理因素类别的依据 111

五、对中医临床常见的“证”进行整体病理类型解析 115

(一)肺证 115

(二)脾、胃、肠证 117

(三)肝胆证 120

(四)肾、膀胱、胞宫证 122

(五)心证 124

六、根据患者的整体病理类型开展治疗的特点和意义 126

第六章 举例说明整体动态病理理论及相应诊疗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129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概述 129

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病理类型的构成 130

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病理类型的诊断 131

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病理类型的治疗 136

五、系统归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病理类型及其相应治疗处方 138

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能系统利用各项检验结果为依据的中医诊疗程序 145

结语:突破个人经验的局限,实现中医诊疗处方规范化、电脑化 152

参考文献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