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选题背景及意义 3
1.3理论述评 6
1.3.1德国学说评析 7
1.3.2日本学说评析 15
1.3.3英美理论评析 17
第2章 共犯处罚根据论 19
2.1问题意识 19
2.2国外共犯处罚根据论评说 22
2.2.1责任共犯论 24
2.2.2违法共犯论 27
2.2.3因果共犯论 30
2.3国内共犯处罚根据论评析 46
2.4帮助犯的因果关系 50
2.4.1条件因果关系不应适用于帮助犯 52
2.4.2物理的因果性 58
2.4.3心理的因果性 62
2.5归纳总结 68
第3章 理论评析 71
3.1德国理论评析 71
3.1.1主观说 74
3.1.2客观说 78
3.1.3折衷说 115
3.2日本学说评析 123
3.2.1客观说·客观归责论 123
3.2.2折衷说 143
3.3英美学说及判例评析 149
3.3.1 Andrew Ashworth的论述 149
3.3.2 Smith&Hogan的阐述 153
3.3.3 A. P. Simester and G. R. Sullivan的观点 155
3.3.4 Richard G. Singer和John Q. La Fond的见解 158
3.3.5 George P. Fletcher的阐述 160
3.4国内学说评析 163
3.4.1客观说 164
3.4.2折衷说 165
第4章 中立行为的类型化研究 176
4.1商品销售中立行为 176
4.1.1违禁品销售型 177
4.1.2日常使用危险物销售型 179
4.1.3日常使用物销售型 182
4.1.4结语 189
4.2服务中立行为 190
4.2.1问题的提出 190
4.2.2服务中立行为帮助的类型化探讨 191
4.2.3归纳总结 207
4.3履行民事义务的中立行为 208
4.3.1问题意识 208
4.3.2具有业务中立性的民事义务的履行 209
4.3.3具有日常生活性的民事义务的履行 216
4.3.4结语 221
4.4企业中立行为 222
4.4.1问题意识 222
4.4.2限定单位犯罪中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范围的根据 222
4.4.3企业外部的业务中立行为的可罚性 226
4.4.4结语 229
4.5网络中立行为 230
4.5.1问题意识 230
4.5.2网络连接服务商不应承担责任 231
4.5.3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商一般不应承担责任 234
4.5.4 P2P服务提供行为原则上不应受罚 236
4.5.5结语 244
4.6日常中立行为 245
4.6.1问题意识 245
4.6.2非契约型的日常中立行为 245
4.6.3契约型的日常中立行为 248
4.6.4结语 251
第5章 结论 253
主要参考文献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