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壁画的发展和壁画墓 1
一、汉代以前的壁画装饰艺术 1
二、道德宣传、神仙信仰与汉代壁画的发展 9
三、壁画的出现与意义 28
四、结论 44
汉碑、汉画和石工的关系 47
一、石工的地位 47
二、石工、格套和创作变化 59
三、结语:传统与变化 67
汉代画像内容与榜题的关系 69
一、格套与榜题 69
二、榜题是否可靠? 82
三、后人增刻的榜题 88
格套、榜题、文献与画像解释——以一个失传的“七女为父报仇”汉画故事为例 92
一、山东莒县东莞出土“七女”画像简介 93
二、从“时间”因素看东莞、和林格尔汉墓“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的异同 103
三、武氏祠、孝堂山石祠和临沂吴白庄汉墓“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的推定 112
四、安徽宿县褚兰两座石祠西壁上“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的推定 117
五、格套、创作空间与榜题 121
六、文献与画像解释:汉代报仇文化中的女性 128
七、结论 135
汉代画像中的“射爵射侯图” 138
一、榜题、格套是理解汉画较可靠的出发点 139
二、所谓的“树木射鸟图” 141
三、从榜题、格套辨识“射爵射侯图” 175
四、射爵射侯图的变化与多重寓意 179
五、射爵射侯图溯源 186
六、结论 191
附录:树木车马图 194
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 197
一、前言:左衽的孔子像 197
二、中国古代文献中“戎狄”、“胡人”的外貌 202
三、汉代图像资料中的胡人外貌 209
四、斯基泰文化和汉画中胡人形象的关系 236
五、从考古资料看被发、左衽与帽式 245
六、结论 311
汉代画像胡汉战争图的构成、类型与意义 315
一、战争图的研究与认识 316
二、胡汉战争图的构成 320
三、胡汉战争图的类型 339
四、胡汉战争图的多重寓意 368
五、结论 390
附录:胡汉战争图资料一览表 393
汉画解读方法试探——以“捞鼎图”为例 398
一、汉画寓意解读的方法:回顾和反省 400
二、寓意解读方法的新思考 406
三、从一件有“大王”榜题的捞鼎画像说起 411
四、弃鼎得仙——为“捞鼎图”进一解 415
五、解释的限制:代结论 436
貊炙小考——汉代流行烤肉串,还是烤全羊? 440
一、燔、炙、炰 440
二、貊炙始于何时? 442
三、两汉魏晋画像中的烤肉串 444
四、春秋以来出土烤器与相关文献 451
五、结语 456
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东方——其形象在古代中亚、印度与中国造型艺术中的流播与变形 458
一、希腊和罗马世界中的赫拉克利斯 463
二、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皇帝东征与赫拉克利斯形象的流播 466
三、赫拉克利斯在中亚和印度 472
四、犍陀罗艺术中的“变形赫拉克利斯” 480
五、变形后的赫拉克利斯出现在中国 485
六、结论 510
“猴与马”造型母题——一个草原与中原艺术交流的古代见证 514
一、人或猴骑马?——鄂尔多斯草原小型骑马铜饰的一项争议 516
二、三件新出土的汉代“猴与马”造型母题资料 519
三、古今汉语中的“马上封侯” 525
四、对草原小型骑马铜饰制作时代的再思 527
五、“猴与马”造型母题寓意的转变或多重化 533
六、结论 543
中研院史语所藏汉代石刻画像拓本的来历与整理 545
中研院史语所藏宝应射阳孔子见老子画像拓本记略 559
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过眼录——日本篇 570
武氏祠研究的一些问题——巫著《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和蒋、吴著《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读记 586
一、内容简介 588
二、石祠的复原与祠主 590
三、画像的布局与意义 597
四、方法与态度 612
信立祥著《中国汉代画像石の研究》读记 614
陕西旬邑百子村壁画墓的墓主、时代与“天门”问题 631
一、墓主 632
二、时代 638
三、“天门”或“牌位”? 646
附图出处 2
汉代壁画的发展和壁画墓 2
图1.a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页435,图288 2
图1.b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彩版3 2
图2.a-d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阳考古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彩版五、八、廿四.6、图四四一A(页562-563) 6
图3.a 《考古》10(2006),图版8 11
图3.b 国家文物局编《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页104 12
图4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 23
图5.a-b 甘肃省博物馆编,俄军主编《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页134、163 24
图6 河南省商丘市文管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永城市文管会,阎根齐主编《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图49 29
图7.a-b 广州市文管会、社科院考古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彩版一(Ⅰ).1-2 29
图8 《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页96-99 32
图9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 44
汉碑、汉画和石工的关系 50
图1 《中国画像石全集》,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图108 50
图2 永田英正《石刻史料集成》,东京:同朋舍,1994,图72 51
图3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 53
图4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79 56
图5 河北省文物局编《满城汉墓》,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图13 58
图6 傅举有、陈松长编《马王堆汉墓文物》,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页96 58
图7 《文物》5(2006)封面 59
图8.a-d 1992年10月5日邢义田摄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61
图8.e 《中国画像石全集》4,图11 62
图8.f-g 《文物》9(1990),页69图7、页71图10 62
图9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 63
图10.a-b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 64
图11.a-c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 65
汉代画像内容与榜题的关系 70
图1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济南:齐鲁书社,1982,图407 70
图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08 71
图3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 73
图4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1 74
图5 《南阳汉代画像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图164 75
图6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32 76
图7 中研院史语所藏武氏祠拓片局部 76
图8.a-b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29 77
图9 1992年邢义田摄于武氏墓群石刻管理所 79
图10.a-e 2009年1月20日邢义田摄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 79
图11.a-b 邢义田藏拓片及局部 83
图11.c-d 1992年邢义田摄于滕州市博物馆 84
图12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文化部文物管理处,1956,拓片第44幅 85
图13.a-b 《微山汉画像石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图2 86
图14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5 87
图15 ?douard Chavannes,Mission Archéologique Chine septentr-ionale,Paris,1913,pl.489 90
图16 《密县打虎亭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页355 91
格套、榜题、文献与画像解释 94
图1.a 刘晓芸摹 94
图1.b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 95
图2.a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 97
图2.b 《文物》3(2005),页83,图6 98
图3.a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 101
图3.b 《文物》3(2005),页83,图7 101
图3.c 1998年9月7日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 102
图4.a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 104
图4.b 邢义田摹 105
图4.c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照片局部 105
图5.a-c 中研院史语所藏拓片局部 107
图6.a-b 邢义田摹 112
图7-8 邢义田摹 114
图9-10 刘晓芸摹 118
汉代画像中的“射爵射侯图” 144
图1.a 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 144
图1.b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63&邢义田摹 144
图2 傅惜华《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41&邢义田摹 144
图3.a 2004年7月13日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 145
图3.b 王建中、闪修山《南阳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90,图148 145
图4 《南阳汉代画像石》,图149 145
图5 《郑州汉画像砖》,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8,页146 146
图6 高文、高成刚编著《中国画像石棺艺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页104-105&邢义田摹 146
图7 《陕北汉代画像石》,图171&邢义田摹 147
图8 《南阳汉代画像砖》,图109 147
图9 邢义田摹,据1998年9月5日邢义田于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所摄照片 148
图10 邢义田摹,据1998年9月5日邢义田于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所摄照片 148
图11 《中国画像石全集》3,图130 149
图12 《中国画像石全集》4,图196 150
图13 山东莒县博物馆藏石&邢义田摹 150
图14 江继甚《汉风楼藏汉画像石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图51 151
图15.a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摹本照片 152
图15.b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摹本照片局部 152
图16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邢义田摹 153
图17.a 邢义田据照片及《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32所作线描图 153
图17.b 榜题局部,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 154
图18.a 1992年9月2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泰安岱庙 155
图18.b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79 155
图19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9 155
图20.a 《陕北汉代画像石》,图512 156
图20.b 《陕北汉代画像石》,图513 156
图21 《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63 157
图22 邢义田摹,据1998年9月5日摄于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照片 157
图23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72 158
图24.a 《嘉祥汉画像石》,图62 159
图24.b 《嘉祥汉画像石》,图63 159
图25 周到、吕品、汤文兴《河南汉代画像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图243 160
图26 《中国画像石全集》4,图4 161
图27 田忠恩、陈剑彤、武利华、仝泽荣《睢宁汉画像石》,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图14 161
图2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72&邢义田摹 162
图29 《密县打虎亭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图81 163
图30.a 孝堂山捞鼎图&邢义田摹 164
图30.b 孝堂山捞鼎图&邢义田摹局部 164
图31.a 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 166
图31.b 邢义田摹 166
图3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537 167
图33 《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21 167
图34 《汉代画像全集》初编,图112 168
图35.a 2004年7月13日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 168
图35.b 邢义田摹 169
图36 《南阳砖》,图101 169
图37 《南阳砖》,图164 170
图38 《中国画像石棺艺术》,图43&邢义田摹 171
图39.a 1998年9月4日邢义田摄于山东邹城市博物馆 172
图39.b 邢义田摹 172
图40 苏珊娜·格莱夫(Susanne Greiff)、尹申平(Yin Shenping),Das grab des Bin Wang wandmalereien der ?stlichen Han zeit in China(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国东汉墓(邠王墓)壁画)(Mainz,2002),Abb.36 173
图41.a-b 1998年9月4日邢义田摄于山东邹城市博物馆 180
图41.c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96&邢义田摹 180
图42 1998年9月2日邢义田摄于山东曲阜孔庙 183
图43 大阪近つ飞鸟博物馆《シルクロ-ドのまもり》(大阪:近つ飞鸟博物馆,1994),图38 184
图44 《四川汉代画像砖》,图4 185
图45.a 1998年9月11日邢义田摄于上海博物馆 186
图45.b 线描图,据1998年9月11日邢义田于上海博物馆所摄照片 186
图46.a-c 邢义田摹 187
图47 王磊《汉代图案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图198-199 191
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数据中的“胡人”外貌图1 徐秉琨、孙守道编《东北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图268 200
图2.a Gilbert de Voisins,Jean Lartigue,Victor Segalen,"Premier Exposé des resultants archéologiques obtenus dans la chine occidentale",Journal Asiatique,Tome V.No.3(1915),p.473 214
图2.b 同上,p.471 214
图2.c-e 2004年7月18日邢义田摄于茂陵博物馆 215
图3 孝堂山胡汉交战图&刘晓芸摹 216
图4.a “胡王”榜题照片,1998年8月29日颜娟英摄 217
图4.b “胡王”榜题&邢义田摹 218
图5 《微山县汉画像石精选》,中原出版社,1994,图3 218
图6 杨建东先生赠拓片局部 219
图7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07 219
图8 W.C.White,Tomb Tile Pictures of Ancient China,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39,pl.2-3 220
图9 《南阳汉代画像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图91 220
图10 山东石刻艺术馆(济南)藏石摹本&杨依萍摹,邢义田修改 221
图11 山东临沂吴白庄汉墓胡人像&邢义田摹 222
图12 山东泰安岱庙藏石&邢义田摹 222
图13 南京博物院、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编《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1956),图版24 223
图14 《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考古》2(1966),页66-81 223
图15 魏坚编《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页150,图15.1 224
图16 韩伟、王炜林编《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彩绘画像石》,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图21、22局部合并 225
图17 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官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5(2001),封二 225
图18 2004年8月1日邢义田摄于南京博物院 225
图19 国家文物局编《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3,页92 226
图20 《汉代画像石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据页287图版,邢义田重摹 227
图21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宁城图,邢义田重摹 228
图22 邢义田藏拓&林蕙敏摹 229
图23.a 魏坚编《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页169,图13 230
图23.b 同上,彩色图版5 231
图24 《汉代文物大展》,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图56 232
图25 《中国文物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图120局部 233
图26 《汉代文物大展》,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图86 233
图27 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页20 238
图28 甘肃省博物馆编《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页93 239
图29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南天书局,1988,图9 240
图30.a-b 礼县博物馆、礼县秦西陲研究会编《秦西陲陵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页146,图35 241
图31 国家文物局编《200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页95 241
图3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页698,图405.2 241
图33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页719-720,图417.1 242
图34.a 北京大学沙克乐博物馆藏齐瓦当照片,1997年9月6日黄沛荣摄 243
图34.b 同上,邢义田摹 243
图34.c 关野雄《半瓦当の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52,页25、73、图版Ⅶ.19 243
图34.d 安立华编著《齐国瓦当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图54 244
图34.e 同上,图55 244
图35.a-d 陶范照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陶范艺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6,图1286、1287、1289、1296 245
图36.a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图8&沈从文摹 248
图36.b 《北京大葆台汉墓》,文物出版社,1989,图69 248
图36.c 卢兆荫编《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图228 249
图36.d 卢兆荫编《中国玉器全集》,图185、186 249
图37 山东临沂博物馆&邢义田摹 250
图38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图32 251
图39 杜正胜《人间神国》,页13、14 253
图40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图68:1&林蕙敏摹 254
图41 (上)林巳奈夫《战国时代出土文物の研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5,页133,图36 255
(下)林巳奈夫摹 255
图42 孙机《洛阳金村出土银着衣人像族属考辨》,《考古》6(1987),页555 256
图43 朝日新闻社编《楼兰王国と悠久の美女》(1992),图版206 259
图44 V.Schiltz,Les Scythes,Paris,1994,p.393,pl.317 260
图45 V.Schiltz,Les Scythes,p.432,pl.365 261
图46 马承源、岳峰编《丝路考古珍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图12 261
图47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东洋文库论丛第27册,1960,页55及图版53、54 262
图48 S.Rudenko,Fronzen Tombs of Siber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0,pp.83-86,pl.63 263
图49 《丝路考古珍品》,页136,图49 263
图50.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l.22,Mathura出土 264
图50.b 同上,pl.136,Hatra出土 264
图51.a S.Haynes,Etruscan Bronze Utensils,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1974,图3 265
图51.b 邢义田摹 265
图52.a-b V.Schiltz,Les Scythes,pp.135-136,pl.102;p.414,pl.359 266
图53 (左)V.Schiltz,Les Scythes,p.192,pl.142(右)Elis H.Minns,Scythians and Greeks,1913,reprinted by Biblo and Tannen,New York:1971,p.197,fig.90 267
图54 V.Schiltz,Les Scythes,p.120,pl.163 268
图55.a V.Schiltz,Les Scythes,p.171-175,pl.124-126 268
图55.b 同上,局部 268
图56.a V.Schiltz,Les Scythes,pp.390-391,pl.312 269
图56.b 邢义田摹 269
图57 The World of the Scythi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p.58&R.Rolle摹 269
图58 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日本经济新闻社编《シルクロ-トの遗宝-古代·中世の东西文化交流》,日本经济新闻社,1985,图版18 270
图59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l.130 271
图60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45 271
图61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43 271
图62 Victor.I.Saridanidi,"The Golden Hoard of Bactria",National Geographic,177(1990),p.62 272
图63 《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页78,图129 273
图64 Vladimir V.Bobrov,"On the Problem of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South Siberia in the Third and Early Second Millennia B.C.",Arctic Anthropology,25:2(1988),p.36 274
图65.a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鄯善苏贝希墓群一号墓地发掘简报》,《新疆文物》4(1993),页2 275
图65.b 同上,页3 275
图65.c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地区博物馆《鄯善县苏贝希墓群三号墓地》,《新疆文物》2(1994),页4 275
图66.a-b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1999),封三 276
图67.a-b 王炳华先生提供照片(1999年7月11日) 277
图68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尼雅95一号墓地3号墓发掘报告》,《新疆文物》2(1999),图13 278
图69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48 279
图70 (人头)The World of the Scythia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p.55(项圈)Esther Jacobson,The Art of the Scythians,Leiden,1995,fig.11 281
图71 《丝路考古珍品》页153,图65 281
图72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2&邢义田摹 282
图73 M.I.Rostovtzeff,Le Centre de L'asie,la Russie,la Chine et le Style Animal,Prague,1929,pl.Ⅹ&杨依萍摹 284
图74 V.Schiltz,Les Scythes,p.180,pl.130 284
图75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2&邢义田摹 285
图76 (左端)V.Schiltz,Les Scythes,p.367,pl.274(右端线描图)Elis H.Minns,Scythians and Greeks,p.59,fig.12 287
图77 《丝路考古珍品》,页89,图11 288
图78 大英博物馆藏,藏品编号GR1856.12.26 796&邢义田摹 289
图79 法国罗浮宫藏,Michèle Pirazzoli-T'serstevens教授提供照片影本&邢义田摹 290
图80 《丝路考古珍品》,页114,图33 291
图81.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51 292
图81.b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52 292
图82 波士顿美术馆藏,Alain Thote教授提供照片 293
图83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6 293
图84.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4 293
图84.b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19 293
图84.c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73 294
图84.d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4 294
图85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58 294
图86 Musée du Louvre,Sarcophages en pierre d'époques romaine et paléochrétienne,(Paris,1985),pl.14局部&邢义田摹 295
图87.a-d Stanislaw J.Czuma,Kushan Sculpture:Images from Early India,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1985,p.137 295
图88 江上波夫著《ユウラシァ古代北方文化》,山川出版社,1950再版,图版4&邢义田摹 296
图89 V.Schiltz,Les Scythes,p.246,pl.180&邢义田摹 297
图90 Lino Rossi,Trajan's Column and the Dacian Wars,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71,p.40&邢义田摹 298
图91.a J.M.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pl.ⅩⅤ,no.281 298
图91.b 邢义田摹 298
图92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页73 302
图93.a Alfred 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Paris:C.T.Loo,Publisher,1933,pl.ⅩⅪ 303
图93.b 《东北文化》,图144 303
图93.c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96 303
图93.d Alfred 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pl.ⅩⅪ 304
图93.e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96 304
图93.f J.Rawson,E.Bunker,Ancient Chinese and Ordos Bronzes,Hong Kong: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f Hong Kong,1990,pl.228 304
图94.a Karl Jettmar,Art of the Steppes,N.Y.:Crown Publishers,1964,pl.52 304
图94.b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83 304
图94.c Alfred 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pl.ⅩⅪ 304
图94.d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页83 304
图94.e J.Rawson,E.Bunker,Ancient Chinese and Ordos Bronzes,pl.221 305
图95 赵志芳编《草原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图321-322 306
图96 《东北文化》,图146 307
图97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LⅠ、LⅡ 308
图98.a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L 308
图98.b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ウラ发见の遗物》,页51 308
图99 梅原末治《蒙古ノインノ·ウラ发见の遗物》,图版XLⅨ 309
图100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图版一(1) 309
汉代画像胡汉战争图的构成、类型与意义 322
图1 《中国画像石全集》1.43&刘晓芸摹 322
图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26&邢义田摹 323
图3 《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89&邢义田摹 324
图4 《绥德汉代画像石》,图69&邢义田摹 325
图5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图34、35&邢义田摹 325
图6 《南阳汉代画像砖》图144-147,154-156&邢义田摹 326
图7 《汉画像石》,页51 327
图8 《中国画像石全集》3.213&邢义田摹 328
图9 《中国画像石全集》3.214&邢义田摹 329
图10 《中国画像石全集》4.51&邢义田摹 331
图11 《中国画像石全集》3.24&刘晓芸摹 331
图12 《中国画像石全集》3.117&刘晓芸摹 331
图13 《中国画像石全集》3.140&刘晓芸摹 331
图14 《中国画像石全集》3.140&邢义田摹 332
图15 史语所拓片摹本&邢义田摹 333
图16 史语所拓片摹本&邢义田摹 334
图17.a 1992年邢义田摄于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335
图17.b 照片局部 336
图17.c 照片局部 336
图17.d 刘晓芸摹 337
图1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05&邢义田摹 340
图19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81&邢义田摹 341
图20 《嘉祥》图92&刘晓芸摹 342
图21 《嘉祥》图52&刘晓芸摹 343
图22 《嘉祥》图53&刘晓芸摹 344
图23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418&邢义田摹 345
图24 据2001年邢义田所摄原石照片,包华石(Martin Powers)提供之原石照片,蒋英炬提供之拓片照片合成,邢义田摹 345
图25 据郑岩提供及2004年7月28日所摄照片,邢义田摹 346
图26.a 1992年邢义田摄于临沂博物馆 347
图26.b 《中国画像石全集》2.68&邢义田摹 347
图27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52&邢义田摹 348
图2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53&邢义田摹 350
图29 《绥德汉代画像石》图29&邢义田摹 351
图30 《山东汉画像石精萃·邹城卷》,图23&邢义田摹 355
图31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313&邢义田摹 356
图32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553&林蕙敏据邢义田藏拓重摹 357
图33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拓片第一幅&邢义田摹 359
图34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拓片第一幅局部 360
图35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25&邢义田摹 360
图36 《中国画像石全集》2.141&邢义田摹 360
图37 《山东汉画像石精萃·邹城卷》,图9;《中全》2.90&邢义田摹 361
图38.a 山东莒县博物馆藏&刘晓芸摹 362
图38.b 1998年邢义田摄于莒县博物馆 363
图38.c 《文物》3(2005),封底图2 363
图39 《中国画像石全集》3.204&邢义田摹 372
图40 《中国画像石全集》3.203&邢义田摹 373
图41 《中国画像石全集》1.42&刘晓云摹 374
图42.a 2004年7月30日邢义田摄于微山县文物管理所 380
图42.b 邢义田摹 380
汉画解读方法试探 411
图1.a 张从军《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67 411
图1.b 捞鼎图拓本&杨爱国提供 412
图1.c 大王榜题&杨爱国提供 412
图2.a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8 414
图2.b 原石照片&杨爱国提供 414
图2.c 榜题“孔子”局部照片 414
图2.d 《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44 414
图2.e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8 414
图3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56 417
图4.a 《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75,图42 420
图4.b 《中国画像石全集》1,图104 420
图5 傅惜华《初编》,图180 421
图6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52 421
图7 《文物》6(1977),页10,图33(摹本局部) 422
图8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60 422
图9.a 1992年邢义田摄于邹城孟庙(反白照片) 424
图9.b 邹城孟庙捞鼎图&邢义田摹 424
图10 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邢义田摹 424
图11.a 天理大学参考馆藏山东汶上孙家村画像石,1992年参考馆提供照片 424
图11.b 杨依萍摹 424
图12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39 425
图13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37 425
图14.a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35 425
图14.b 上图原石局部,1998年8月16日邢义田摄于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425
图15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23 426
图16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15 426
图17 史语所藏武氏祠左石室拓片捞鼎图部分 426
图18 《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秦·汉》,小学馆,1998,图98 427
图19 《南阳汉代画像集》,图139 427
图20 《南阳汉代画像集》,图141 427
图21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203 430
图22 1994年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 431
图23 《中国画像石全集》2,图177 432
图24 《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页126 435
图25 龚廷万、龚玉、戴嘉陵编《巴蜀汉代画像集》,图243 437
貊炙小考 445
图1 黄明兰、郭引强《洛阳汉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96,页87 445
图2.a-c Viachevslav Yu Murzin,"Les Scythes en Ukraine",Les Dossiers d'Archéologie,266(2001),p.59 445
图2.d 《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15,小学馆,1999,页57 446
图2.e V.Schlitz,Les Scythes et les nomads des steppes,Gallimard,1994,p.180 446
图3 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西壁线描图局部&刘晓芸摹 446
图4 2004年7月30日邢义田摄于山东微山文物管理所 447
图5 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线描图局部&林蕙敏摹 448
图6 山东临沂五里堡汉墓画像拓片局部(杨爱国先生赠) 448
图7.a 密县打虎亭汉墓画像照片局部(包华石先生赠) 449
图7.b 《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页143,图113 449
图8 袁融主编《嘉峪关魏晋一号墓彩绘砖》,重庆出版社,2000,页15 450
图9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1册,文物出版社,1993—1998,图159 451
图10 陈彦堂《人间的烟火——炊餐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页96 452
图11 《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彩版27a 452
图12 《西汉南越王墓》,彩版27b 453
图13 《西汉南越王墓》,图206,页293 453
图14 《西汉南越王墓》,图版187.1 454
图15 陈彦堂《人间的烟火——炊餐具》,页137 454
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东方 459
图1 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瑰宝——陕西新发现文物精华》,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页88 459
图2 河南博物院编《河南古代陶塑艺术》,大象出版社,2005,图149 459
图3.a-b 2004年8月2日邢义田摄于上海博物馆 460
图4 http://www.perseus.tufts.edu/cgi-bin/image?arch=1990.34.0304 & type=vase 464
图5 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525-500BC,Attic Amphora 464
图6 East pediment of the Temple of Aphaea at Aegina,early 5th c.BC,Mǖnich复制品 464
图7 Landsdowne Herakles,c.AD.125,Getty Museum http://www.getty.edu/art/collections/presentation/p42_111632-6.html 465
图8 http://cheiron.humanities.mcmaster.ca/~trajan/buildtrajanpage.cgi?452 466
图9 Erich F.Schmidt,The Treasury of Persepolis and other Discoveries in the Homeland of the Achaemenian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9,fig.48 467
图10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Cambridge:The Ancient India and Iran Trust,1992,pl.11 469
图11 Robin Fox,Alexander the Great,London:Futura Publications,1973,1975,pl.4 470
图12 Mons Esquilinus,Museo dei Conservatori,Roma,AD.191-192,参青柳正规编《世界美术大全集》西洋篇第五卷,小学馆,1998二刷,图169 471
图13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70 472
图14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71 473
图15 John 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New Delhi: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cations,1967,1993,fig.97b 474
图16 E.A.Popova and S.A.Kovalenko,"New Find of A Relief with a Depiction of Heracle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Crimea",Ancient Civilizations from Scythia to Siberia,vol.V(1998),pp.99-105 475
图17-20 Donald H.Sanders ed.,Nemrud Da?i:The Hierothesion of Antiochus I of Commagene,Winoa Lake:Eisenbrauns,1996,vol.2,figs.655,60,87,90 476
图21 John Rosenfield,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fig.142 477
图22 Sarcophagus of Hercules,From Piazzale del Verano,Roma,Museo dei Conservatori,Roma,2nd c.AD,青柳正规编《世界美术大全集》西洋篇第五卷,图242局部 479
图23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102 481
图24 栗田功编著《ガンダ-ラ美术Ⅱ:佛陀の世界》,二玄社,1990,页300,插图25 482
图25 栗田功编著《ガンダ-ラ美术Ⅱ:佛陀の世界》,页120,图323 483
图26 Jakob Ozols,Volker Thewalt,Aus dem Osten des Alexande-rreiches:V?lker und Kulturen zwischen Orient und Okzident Iran,Afghanistan,Pakistan,Indien,K?ln:DuMont Buch-verlag,1984,封里;Chaibai Mustamandy,"The Impact of Hellenised Bactria on Gandharan Art",in Raymond Allchin,B.Allchin,N.Kreitman,E.Errington eds,Gandharan Art in Context,New Delhi:Regrency Publications,1997,fig.4 483
图27 Klaus Fischer,"Einer Shiva-Buddha-Herakles Stein von Soazma Kala.Neue Funde und Forschungen zur indischen Kunst in Arach-osien,Baktrien und Gandhara",Arch?ologischer Anweiger des deutschen arch?ologischen Instituts(Berlin:1957),p.420 483
图28 东京国立博物馆《シルクロ-ド大美术展》,东京:1996,图版173 483
图29 Elizabeth Errington and Joe Cribb eds.,The Crossroads of Asia,pl.134 484
图30 张爱红、史晓明编绘《克孜尔石窟线描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74,页15 486
图31 《中国新疆壁画全集》5,辽宁美术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页10 487
图32 《中国新疆壁画全集》5,页17 487
图33 《中国石窟·麦积山石窟》,东京:平凡社,1988,图224-229 488
图34 常青《北朝石窟神王雕刻述略》,《考古》12(1994),页1133,图15 488
图35 东京国立博物馆《ドイシ·トウルフアン探险队西域美术展》,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1991,图版12 489
图36-38 张肖马、雷玉华《成都市商业街南朝石刻造像》,《文物》10(2001),页5,图2;页8,图9;页15,图23 490
图39.a-d 霍巍《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两尊南朝石刻造像》,《文物》10(2001),图4至7 492
图40.a-c 雷玉华、李裕群、罗进勇《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两尊南朝石刻造像》,《文物》6(2007),图3、4、9 493
图41 http://www.perseus.tufts.edu/cgi-bin/image?arch=1992.11.0281 & type=vase 494
图42 姚士宏《关于新疆龟兹石窟的吐蕃窟问题》,《文物》9(1999),页68 495
图43 《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三,文物出版社,1997,图版220 495
图44 《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4,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图版33 496
图45-46 安阳市博物馆《唐杨偘墓清理简报》,《文物数据丛刊》6(1982),图版伍-1、3 500
图47-48 山西省文管会、山西省考古所《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考古》2(1962),图版捌-1、2 501
图49 李玉珉小姐摄赠照片 503
图50 李玉珉小姐摄赠照片 504
图51 《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东京:平凡社,1990,图4、6 506
图52 Roderick Whitfield原著,上野日文译《西域美术》,东京:讲谈社,1982,图111 506
图53 东京国立博物馆《シルクロ-ド大美术展》,图版181 506
图54 松元荣一《敦煌画の研究》附图,东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7,图版120右 507
图55 《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图12、26 507
图56 松元荣一《敦煌画の研究》附图,图版122a 508
图57.a-b 谢明良兄提供照片 509
“猴与马”造型母题 515
图1 滕州市博物馆馆藏,1992年3月10日邢义田摄 515
图2.a 转见林澐《考古与文物》3(2003),页65 516
图2.b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图版89 517
图2.c A.Salmony,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T.C.Loo,1933,pl.35.7 517
图3 E.Bunker,Ancient Bronze of the Eastern Steppes from the Arthur M.Sackler Collection,1997,no.277 517
图4.a-b 石田英一郎《新版河童驹引考》,东京大学出版社,1966,封里图版 519
图5.a 河南南阳市出土陶俑,2004年7月13日邢义田摄于河南博物院 520
图5.b 同上,2003年7月13日邢义田摄 520
图6.a 西安缪家寨出土,《考古与文物》2(2007) 521
图6.b 同上,线描图,《考古与文物》2(2007) 521
图7 山东东阿邓庙一号汉墓,《考古》3(2007) 521
图8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9 522
图9 傅惜华《汉代画像全集》二编,图21 522
图10.a-b 《中国画像砖全集》河南画像砖,图62 523
图11 徐氏艺术馆《陶瓷篇》Ⅰ,香港:徐氏艺术馆,1993,图46 524
图12 E.Bunker,1997,no.269 528
图13.a-b M.Rostovtzeff,Iranians and Greeks,p.41,黑海北岸Kuban出土,冬宫博物馆藏 529
图13.c V.Schiltz,Les Scythes et les nomads des steppes,Gallimard,1994,p.352,Mongolie出土,公元前5—前3世纪 529
图13.d 《内蒙古长城地带》,图85,页134,西伯利亚出土骑马金饰(左)及石刻线描(右) 529
图14.a-c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图版9 529
图14.d 《内蒙古长城地带》,图88,页142,西伯利亚出土 530
图14.e E.Bunker,"Animal Style"Artfrom East to West,The Asia Society,1970,p.45,pl.27 530
图15.a-b 《文物》9(2003) 531
图15.c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三秦出版社,2006,彩版一 531
图16 V.Schiltz,p.252,中亚Touva出土,公元前5—前3世纪 531
图17.a 毕梅雪教授(Mechèle Pirazzoli-t'Serstevens)提供照片 532
图17.b 邢义田据毕梅雪教授提供照片所作摹本 532
图18.a 日本镰仓时代“一遍圣绘”中的马厩和猴,转引自增田精一《日本马事文化の源流》,东京:芙蓉书房,1996,页125 536
图18.b 小松茂美编《日本绘卷大成》18“石山寺缘起”绘卷第十七纸,中央公论社,1978,页63,转引自增田精一《日本马事文化の源流》,页125 536
图19 肩水金关遗址出土木板画,大阪府立近つ飞鸟博物馆《シルクロ-ドのまもり》,1994,图38 537
图20 《中国画像石全集》7,图43 538
图21 《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图78 538
图22 《壁上丹青——陕西出土壁画集》,科学出版社,2009,页125 539
图23.a A.Salmony,Sino-Siberian Art,1933,pl.35.9 540
图23.b E.Bunker,Nomadic Art,2002,p.146,no.122 541
图23.c 日本山口县西武美术馆《大黄河文明の流れ-山东省文物展》,1986,页107,图61 541
图24.a-b 《半瓦当の研究》,岩波书店,1952,图20、34 542
图24.c 《中国瓦当艺术》,上海书店,2002,图1321 542
中研院史语所藏汉代石刻画像拓本的来历与整理图1 史语所傅斯年档案:元370-7-136 546
图2 《董作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集》,台北:艺文印书馆,1966附图 547
图3 史语所傅斯年档案:元325-7 548
图4 1993年3月9日劳榦致邢义田信 550
图5 史语所傅斯年档案:元309-3 551
图6 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陆和九武梁祠画像校记照片 553
图7.a-b 武氏祠画像史语所藏拓本局部,?d.Chavannes,Mission Arché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ntrionale:planches,Paris,1893,p.ⅩⅢ 556
中研院史语所藏宝应射阳孔子见老子画像拓本记略图1-9 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拓片局部 561
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过眼录 573
图1.a 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照片 573
图1.b 刘晓芸摹 574
图2 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照片局部 575
图3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册,图125 576
图4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册,图115 578
图5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册,图114 578
图6 天理大学参考馆陈列室,1992年8月9日邢义田摄 579
图7.a 天理大学参考馆提供照片 580
图7.b 天理大学参考馆提供照片&邢义田摹 581
图8 天理大学参考馆提供照片局部 582
图9 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拓片 584
武氏祠研究的一些问题 596
图1 1992年9月25日邢义田摄于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保存所 596
陕西旬邑百子村壁画墓的墓主、时代与“天门”问题图1 据《邠王墓壁画》线描图改绘(邢义田2005年7月20日) 636
图2 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晋当利里社碑”拓片局部 641
图3 张宝玺编《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墓壁画》,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一号墓图7 641
图4 《高句丽文化展》,东京:高句丽文化展实行委员会,无年月1985?,安岳第三号坟,图2 641
图5 《高句丽文化展》德兴里古坟壁画,图21 642
图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1,图141、142 642
图7 《文物》9(2004),《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发掘简报》图21 643
图8 《文物》9(2004),《四川中江塔梁子崖墓发掘简报》图22 643
图9 《汉唐丝绸之路文物精华》,香港龙出版公司,1990,图60 644
图10 《高句丽文化展》封面 645
图11 《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图一三,页169 648
图12 《满城汉墓》,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图3 648
图13 《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图17 649
图14 《密县打虎亭汉墓》,图55 649
图15 《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黑白图版陆 650
图16 《中国画像石全集》,山东美术出版社、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第五册,图177 651
图17 《巴蜀汉画像集》,文物出版社,1998,图375 652
图18 《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七册,图111 652
图19 何志国先生提供拓片影本 661
图20 据原石照片及拓片摹绘&刘晓芸绘,拓片著录《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152 663
图21 《文物》8(1999),页33,原附图三三 664
图22 东京国立博物馆《黄河文明展》,1986,图80 665
图23 《文物》11(2006),页9,图9 665
图24.a-c 河南博物院编《河南古代陶塑艺术》,大象出版社,2005,图36、37、39 666
图25 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瑰宝》,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页72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