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4
参考文献 5
第二章 理解循环经济:起源、本质和规律 6
第一节 循环经济探源 6
一、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6
二、循环经济定义 8
三、循环经济的内涵 9
第二节 从经济循环到循环经济 11
一、经济循环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12
二、资源节约包含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节约 13
三、循环经济的理论边界及其创新着力点 13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14
一、循环经济的主导逻辑:系统性资源效率 14
二、循环经济的生态本质: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 20
三、循环经济的经济本质:功能经济 24
四、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要求 26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实践定位与理论方向 28
一、为循环经济定位 28
二、循环经济的理论方向 29
三、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任务 30
四、循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0
参考文献 31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经济逻辑:制度、价值与市场 32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 32
一、制度失灵与资源配置扭曲 32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理论 33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价值运动分析 34
一、原生资源价值确认与再生资源价格发现 34
二、循环型产品价值实现 35
三、循环经济的价值运动过程 36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市场化与规模化 38
一、循环经济的市场化 38
二、循环经济与企业规模经济 40
三、循环经济与地域规模经济 43
参考文献 45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要素、结构与功能 46
第一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含义 46
一、循环经济研究的多学科理论尝试 46
二、循环经济的分析方法比较与整合 48
三、循环经济系统的内涵及特征 49
四、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要素 51
第二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3
一、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 53
二、循环经济系统的功能 53
第三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动力机制 55
一、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的循环转化 55
二、信息流与价值流的动态匹配 56
三、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协同 56
四、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统一 57
参考文献 57
第五章 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形态与模式 58
第一节 循环型企业 58
一、循环型企业的内涵 58
二、循环型企业的特征 58
三、企业生产流程的生态化 59
第二节 循环型产业链 61
一、循环型产业链定义 61
二、产业链理论概述 61
三、循环经济产业链与普通产业链的区别 63
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类型与发展策略 63
五、循环型产业链的构建 65
第三节 循环型产业网络 65
一、循环型产业网络概述 65
二、循环型产业网络与普通的产业网络和产业集群的关系 66
三、循环型产业网络的运作模式 66
参考文献 70
第六章 循环型产业网络的演化:动力机制与演进机理 71
第一节 基于网络范式的循环经济产业组织 71
一、网络范式对循环经济产业组织研究的意义 71
二、循环型产业网络的相关概念解析 71
三、循环型产业网络的生态经济效应 72
第二节 循环经济产业网络的形成机理 74
一、循环型产业网络演化的基本原理 74
二、循环型产业网络形成的逻辑过程 75
三、循环型产业网络形成的动因 75
第三节 循环型产业网络的演进路径与治理策略 76
一、循环型产业网络的演进路径 76
二、循环型产业网络的治理策略 78
参考文献 79
第七章 循环再生产业价值链:合作机制与重构机理 80
第一节 循环再生产业链合作机制的博弈分析 80
一、循环再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80
二、工业废弃物的经济属性与资源价值 81
三、基于生态产业链的企业合作形式 82
四、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的博弈分析 83
第二节 循环经济模式下价值链的运行机理 87
一、传统价值链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区别 87
二、循环经济运行的价值条件:产业价值链增值 90
第三节 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重构机理 91
一、循环再生产业链的关系机理 91
二、循环再生产业价值链重构 92
参考文献 95
第八章 循环再生产品的市场实现:信号博弈和协调博弈 96
第一节 再生产业与再生产品市场关系研究概述 96
一、市场实现对资源再生产业的重要意义 96
二、资源再生产业系统构成 98
三、再生产品市场实现机制构成 99
第二节 基于信号博弈的再生产品市场实现机制 100
一、信号博弈方法与精炼贝叶斯均衡的条件 100
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定义 101
三、再生产品市场的信号博弈模型 101
第三节 基于协调博弈的再生产品市场实现机制 103
一、再生产品市场的特征 103
二、再生产品市场的协调博弈分析 104
三、再生产品市场消费者社会学习机制与策略选择 105
四、生产者策略、互补性与再生产品市场演化 106
参考文献 108
第九章 产业共生体系的系统经济分析:结构与功能 109
第一节 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 109
一、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及形态 109
二、产业共生系统的形态 109
第二节 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分析 110
一、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结构研究综述 110
二、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因素:基于企业可控性角度 112
三、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因素:基于企业交易性角度 114
第三节 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分析 115
一、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价值流分析 115
二、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信息流分析 116
第四节 产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形式 117
一、生态工业园概述 117
二、循环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118
三、生态工业园优势的经济分析 119
参考文献 120
第十章 循环型产业:结构、模式与产业化机制 121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121
一、循环经济的产业技术分析 121
二、循环经济与产业体系的关系 123
三、循环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构成 125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 126
一、循环型工业模式 126
二、循环型农业模式 128
三、循环型旅游产业模式 130
第三节 基于声誉模型的循环经济产业化机制分析 133
一、循环经济产业化内涵 133
二、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动力与路径 134
三、声誉模型与循环经济产业化 136
参考文献 138
第十一章 促进资源循环再生的倒逼机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139
第一节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运行机制 139
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概述 139
二、EPR的责任主体与责任分配 141
三、EPR的运行机制 143
第二节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组织形式与政策手段 144
一、EPR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 144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政策手段 148
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政策评价 149
第三节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经典模式评析 150
一、经典模式:德国双元回收系统(DSD)概况 150
二、DSD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52
三、EPR模式的多样化 158
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国际比较 162
参考文献 164
第十二章 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机制:多样性与互补性 165
第一节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配置机制比较 165
一、传统经济学的资源配置机制及其缺陷 165
二、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66
三、循环经济资源配置机制的提出 166
第二节 面向循环经济的经济调节机制:共享契约 168
一、循环经济调节方式的多样化 168
二、循环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 169
三、共享契约的表达形式:“虚拟交换前置” 170
四、实例分析:Interface的常青树租赁计划 172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社会调控机制 173
一、从环境管制、环境治理到环境善治 173
二、环境善治与循环型社会建设 175
三、循环经济的社会调节手段之一:企业自愿协议 176
四、循环经济的社会调节手段之二:公众参与 177
参考文献 179
第十三章 循环经济的效率评价 180
第一节 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概述 180
一、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80
二、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依据 181
三、建立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85
四、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主要方法 187
第二节 企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 192
一、企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 192
二、企业循环经济效率分析方法与实例 193
第三节 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 196
一、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主要指标 196
二、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方法与实例 197
第四节 城市循环经济效率评价 204
一、城市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 204
二、城市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方法与案例 206
第五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207
一、区域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 207
二、区域循环型农业效率评价方法与案例 208
第六节 案例分析:石家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210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释义 210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确定方法 212
三、石家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214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