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汽车运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1
第一节 汽车的运用效果 1
一、汽车运输生产率 1
二、汽车运输成本 2
三、汽车运输品质 2
第二节 汽车运用条件 3
一、社会经济条件 3
二、气候条件 4
三、道路条件 5
四、公路运输枢纽和运输站场条件 9
五、运输条件 10
第三节 汽车运用水平和技术条件 13
一、驾驶操作技术水平 13
二、汽车维修技术水平 14
三、运输组织管理技术水平 14
四、汽车运行安全技术水平 15
五、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运用技术水平 16
第四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17
一、概述 17
二、汽车容载量指标 18
三、汽车质量利用指标 19
四、汽车使用方便性指标 20
五、其他使用性能指标 22
第五节 汽车运行工况及其分析 23
一、汽车运行工况 23
二、汽车运行工况调查 24
三、运行工况调查数据处理 25
四、汽车运行工况分析 25
第二章 汽车的动力性 27
第一节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27
第二节 汽车行驶时的纵向外力 28
一、汽车的驱动力 28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 31
第三节 汽车动力性分析 40
一、汽车行驶方程式和驱动条件 40
二、汽车动力性分析的方法 41
三、汽车动力性分析 43
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46
一、附着力和附着条件 46
二、汽车的附着力和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47
三、附着条件限制下的汽车动力性 49
四、驱动系统布置和附着条件 50
第五节 汽车驱动系统参数的选择 52
一、发动机功率选择 52
二、传动系传动比的确定 52
三、轮胎尺寸与形式 56
第六节 汽车动力性试验方法 56
一、道路试验 57
二、室内试验 58
第三章 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61
第一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61
第二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 61
一、汽车燃油消耗方程式 62
二、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63
三、汽车循环工况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计算 64
四、汽车运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67
第三节 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结构因素 69
一、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发动机结构因素 69
二、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底盘结构因素 71
第四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 74
一、不控制的道路试验 74
二、控制的道路试验 74
三、道路循环试验 75
四、室内台架循环试验 79
第四章 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81
第一节 汽车的制动性 81
一、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81
二、汽车的制动过程 86
三、汽车的制动效能 87
四、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89
五、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90
六、制动防抱死装置的工作原理 93
七、前、后轴制动力的分配 96
八、汽车制动性试验 101
第二节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05
一、轮胎的侧偏特性 106
二、汽车转向时的运动 111
三、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析 114
四、转向轮绕主销的振动与稳定效应 118
五、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123
第三节 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124
一、车辆事故分析 124
二、汽车碰撞机理分析 125
三、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127
四、汽车内部被动安全性 127
五、汽车外部被动安全性 131
六、被动安全性试验 132
第五章 汽车的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 135
第一节 汽车的通过性 135
一、汽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135
二、汽车的倾覆失效 138
三、结构因素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 140
四、使用因素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 143
第二节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144
一、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标准 144
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146
三、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因素 148
四、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 149
第六章 汽车运输组织概论 151
第一节 汽车运输过程 151
一、汽车运输的功能 151
二、运输需求 152
三、汽车运输过程 152
四、汽车运输作业程序 153
第二节 汽车货物运输组织 156
一、汽车货物运输基本形式 156
二、汽车货物运输组织方法 157
三、汽车货物运输运价 163
第三节 汽车旅客运输组织 163
一、汽车旅客运输的基本形式 163
二、公路旅客运输组织 164
三、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组织 169
第四节 汽车运输效率评价指标 172
一、汽车运输统计指标 172
二、运输车辆利用单项指标 173
三、运输车辆利用综合指标——运输生产率 177
四、汽车的运输成本 180
第七章 汽车使用安全与公害 182
第一节 汽车使用安全 182
一、道路交通事故及构成要素 182
二、交通事故现象 183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 184
四、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 185
五、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189
六、汽车安全驾驶 194
第二节 汽车的公害及防治 197
一、排放公害 197
二、噪声公害 206
三、电波公害及防治 213
第八章 汽车运行材料及合理使用 215
第一节 汽车燃料及合理使用 215
一、汽油及合理使用 215
二、柴油及合理使用 217
三、天然气及合理使用 218
四、甲醇燃料及合理使用 221
五、生物柴油简介 222
六、汽车使用中的节油措施 223
第二节 汽车润滑材料及合理使用 226
一、发动机润滑油及合理使用 226
二、齿轮润滑油及合理使用 232
三、汽车用润滑脂的合理使用 235
第三节 汽车其他工作液及合理使用 238
一、汽车液力传动油及合理使用 238
二、汽车制动液及合理使用 241
三、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及合理使用 242
第四节 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 243
一、汽车轮胎的构造 244
二、充气轮胎的分类 244
三、汽车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 246
四、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 248
第九章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252
第一节 汽车走合期及合理使用 252
一、汽车的走合期及其作用 252
二、汽车在走合期的使用特点 253
三、汽车走合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254
第二节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255
一、低温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255
二、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59
第三节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262
一、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262
二、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65
第四节 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267
一、高原和山区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267
二、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70
第五节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272
一、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272
二、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73
第十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及更新 275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275
一、汽车的技术状况 275
二、汽车的运用性能及其变化 275
三、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影响因素 277
四、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 282
第二节 车辆的技术管理 284
一、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 284
二、择优选配 284
三、正确使用 285
四、车辆的检测诊断 285
五、车辆的维护 286
六、车辆的修理 287
七、车辆改装、改造 288
八、车辆更新与报废 288
第三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 289
一、汽车技术状况的等级划分 290
二、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评定 291
三、运输企业车辆的平均技术状况 291
第四节 汽车更新理论 292
一、汽车性能劣化的原因 292
二、汽车使用寿命 293
三、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主要指标 294
四、汽车更新时刻的确定 296
参考文献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