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章 行政区划 14
第一节 区划变动 14
第二节 乡、镇、场 14
第二章 气候 灾害 21
第一节 气候要素 21
第二节 自然灾害 23
第三章 户籍人口 25
第一节 户口变化 25
第二节 人口构成 25
第三节 计划生育 30
第四章 中共瑞昌县委 32
第一节 县委机关 32
第二节 重要会议 32
第三节 组织建设 34
第四节 宣传教育 37
第五节 统战工作 39
第五章 中共瑞昌县纪委 41
第一节 机构队伍 41
第二节 纪律检查 41
第三节 纠正不正之风 42
第六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4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45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主要工作 46
第七章 县人民政府 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
第二节 施政方式 53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5
第八章 县人民政协 5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8
第二节 委员会议 5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9
第九章 县人民武装部 6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2
第二节 兵役工作 62
第三节 民兵建设 62
第十章 群众团体 64
第一节 工人组织 64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66
第三节 妇女组织 67
第四节 工商团体 69
第五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70
第六节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71
第七节 个体私营经济劳动者协会 72
第八节 县红十字会 72
第十一章 公安 7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4
第二节 队伍建设 74
第三节 治安管理 75
第四节 交通管理 75
第五节 刑事案件侦察 77
第六节 监所管理 78
第十二章 司法 79
第一节 检察 79
第二节 审判 80
第三节 司法行政 81
第十三章 民政 83
第一节 优抚安置 83
第二节 救灾扶贫 86
第三节 社会福利 88
第四节 社团管理 90
第五节 地名管理 90
第六节 婚姻管理 91
第七节 殡葬管理 92
第八节 民政事业费管理 92
第十四章 劳动人事 94
第一节 劳动就业 94
第二节 人事管理 95
第三节 工资福利 96
第四节 劳保 安全 99
第十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 100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0
第二节 工商企业体制改革 100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 102
第十六章 农业 103
第一节 农业开发 103
第二节 生产条件 105
第三节 农技农艺 107
第四节 作物产量 109
第五节 农业企事业单位 112
第十七章 林业 113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13
第二节 森林资源 113
第三节 营林 113
第四节 森林保护 116
第五节 林产品经营 117
第十八章 水利 119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19
第二节 水利工程 119
第三节 水利效益 120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21
第十九章 畜牧水产 122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22
第二节 畜牧 122
第三节 水产 124
第二十章 土地管理 126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26
第二节 土地征用 126
第三节 清理 监察 128
第二十一章 乡镇企业 130
第一节 企业结构 130
第二节 企业管理 131
第三节 主要企业 133
第二十二章 工业 136
第一节 企业结构 136
第二节 工业门类 137
第三节 经济效益 142
第二十三章 交通 145
第一节 铁路 145
第二节 公路 145
第三节 航运 147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 148
第二十四章 邮电 150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50
第二节 邮政 151
第三节 电信 153
第四节 经济效益 154
第二十五章 城乡建设 156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56
第二节 规划管理 156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156
第四节 建筑业管理 157
第五节 城区建设 157
第六节 村镇建设 161
第二十六章 环境保护 162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62
第二节 环境现状与监测 162
第三节 环境管理 164
第四节 治理 165
第二十七章 财政金融 166
第一节 财政 166
第二节 税务 168
第三节 金融 175
第四节 保险 177
第二十八章 商业 179
第一节 商业结构 179
第二节 网点 180
第三节 经营活动 180
第四节 主要公司 186
第二十九章 粮油贸易 191
第一节 机构网点 191
第二节 购销 191
第三节 储运 194
第四节 加工 194
第三十章 工商行政管理 1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196
第三节 企业登记 19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199
第五节 广告、商标管理 200
第六节 计量管理 200
第三十一章 物价管理 2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1
第二节 管理改革 201
第三节 物价调整 201
第四节 监督检查 204
第五节 物价水平 205
第三十二章 审计 统计 209
第一节 审计 209
第二节 统计 211
第三十三章 人民生活 212
第一节 农民生活 212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213
第三十四章 教育 215
第一节 教育行政 215
第二节 幼儿教育 217
第三节 普通教育 218
第四节 成人教育 221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 223
第三十五章 科技 225
第一节 机构队伍 225
第二节 科普活动 226
第三节 科技成果 227
第三十六章 文化 230
第一节 文化行政管理 230
第二节 群众文化 231
第三节 文艺创作 232
第四节 地方戏剧 237
第五节 电影事业 237
第六节 图书 237
第七节 档案 239
第八节 文博事业 239
第九节 广播电视 242
第三十七章 卫生 243
第一节 医政管理 243
第二节 医防队伍 245
第三节 设施设备 245
第四节 疾病治疗 246
第五节 卫生防疫 248
第六节 地方病防治 252
第七节 妇幼保健 256
第三十八章 体育 259
第一节 机构设施 259
第二节 学校体育 259
第三节 群众体育 259
第三十九章 精神文明建设 261
第一节 职业道德教育 261
第二节 社会秩序治理 261
第三节 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家庭、楼院建设 262
第四节 创“三优”、评“十佳” 262
第五节 学雷锋、树新风 263
第四十章 人物 265
第一节 人物传 265
第二节 人物表 268
附录 270
一、重要文献 270
二、《瑞昌县志》考证纠讹 287
三、瑞昌之最 288
编后记 293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