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社会管理创新与安保力量的泛化 5
第一节 社会安保力量泛化的背景 5
一、公共行政的兴起与政府实践 5
二、社会安保力量增长的行政法治背景 8
三、安保力量泛化的合法性探究 11
四、社会安保力量增长的具体体现 13
第二节 社会安保力量泛化的实践 16
一、公安文职人员制度的创建与运行 16
二、群防组织:治安防范中的常规力量 25
三、私人侦探业的社会需求与法律认可 32
第三节 信息化与治安管理创新 35
一、信息化带来的治安问题 36
二、信息化下的治安管理创新 39
第二章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民权利吁求与警方因应 43
第一节 公民地位提升与权利吁求 43
一、治安行政执法理念的基本趋向 43
二、公民地位提升的基本内涵 46
三、因应公民地位提升的制度建设 47
第二节 透明行政:准确把握信息公开的边界 49
一、《条例》第14条第4款的限制 49
二、《条例》第8条的限制 52
三、其他限制 55
四、余论 58
第三节 执法信用:社会信用的范本和保障 58
一、执法信用的现实意义 58
二、执法失信的表现 61
三、执法实践中的信用问题 63
第四节 权利满足与秩序维护中的两难选择——以姓名登记为例 73
一、权利满足与秩序维护的平衡:难解的命题 73
二、姓名权之外部性的表现 76
三、限制的边际:一个动态的尺度 79
第三章 治安行政强制的法治与谦抑 83
第一节 治安行政强制:期待立法 83
一、行政强制概说 83
二、治安行政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85
三、行政强制法制的重要意义 88
四、行政强制与人权保障、行政效率间的紧张关系 89
第二节 治安行政强制的法律控制 91
一、治安行政强制的法制化 91
二、治安行政强制的程序控制 94
三、完善配套措施,规范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 97
四、落实事后法律救济 98
第三节 强制性弱化下的治安行政执法 103
一、强制性弱化:不可遏止的趋势 103
二、入户访谈 107
三、约束醉酒者 112
第四章 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路与方法 123
第一节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法学理路 124
一、立法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可能侵蚀 124
二、解释论的两种路径——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 127
三、法解释学进路下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132
四、余论 136
第二节 事实认定与证据审核规则 137
一、事实认定是对“法律事实”的确认 137
二、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认定 141
三、证据的排除与选择 143
四、不同证据类型的审核 147
第三节 执法规范化建设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150
一、对行政裁量基准的实践 150
二、行政自由裁量之适当性的司法审查 153
三、行政裁量基准与司法审查的紧张与调适 155
第四节 不确定概念的法律认定——以“淫秽”之法律尺度为例 157
一、问题的提出 158
二、我国法律中的“淫秽”标准 159
三、“淫秽”之法律标准的解释困境及其突围 166
第五章 治安行政救济的实效性考察 171
第一节 警察调解:意义与方式 172
一、警察调解的含义 172
二、警察调解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把握 175
三、警察调解的适用 176
第二节 信访:纠纷过滤过程与压力机制 179
一、纠纷解决机制与信访 181
二、信访:过滤纠纷的漫长过程 184
三、信访:一种压力机制 186
四、小结 189
第三节 公安警务督察制度:比较与完善 190
一、公安警务督察的主要工作 190
二、港澳特区警察内部监督制度介评 194
三、公安督察制度的完善 197
第四节 治安行政执法中的行政赔偿问题 200
一、行政赔偿中的违法归责原则 200
二、执法责任追究对行政赔偿的现实影响 202
三、违法原则的适用问题 204
四、行政赔偿的发展 206
结论 210
参考文献 212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