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战争实录编 3
第一章 统一篇 3
一 春秋战国时期零星的吟咏战事之作 3
二 秦汉时的征战吟咏 8
三 民歌、古诗中将士的生与死 9
四 建安时期全方位地表现军事战争 10
五 三国归晋的军事战争诗歌突出“天命” 18
六 西晋末的战乱诗歌 22
七 昂扬北伐的南朝前期 27
八 侯景之乱与南朝覆亡 35
九 在对抗中取得优势的北朝 42
第二章 四境篇 48
一 《诗经》的吟咏四境战争 48
二 汉、晋作品叙写对匈奴的战争 50
三 四夷之歌 55
四 蔡琰的流落匈奴之歌 57
五 《出塞》、《入塞》的叙写模式 59
六 隋炀帝之作 64
七 吟咏名将以及“古意”系列的承袭 66
八 诸类诗作各有宗旨与特点 70
第三章 观兵篇 72
一 观兵以讲武 72
二 三国鼎立时观兵讲武诗歌的写作模式 73
三 南北朝观兵讲武诗作强调“武德” 76
四 观兵讲武诗作的节日仪式性意味 77
五 创作“讲武赋”也成为一种时髦 80
第四章 纪功篇 82
一 纪功性军乐系统以《汉铙歌》为起端 82
二 《魏鼓吹曲》 84
三 《吴鼓吹曲》 86
四 《晋鼓吹曲》 88
五 南北朝鼓吹曲辞 90
六 概括性的全貌叙写 95
七 对战争决策者的歌颂 98
八 组诗的魅力 100
九 述祖先之战功 101
十 述前代将士之功 103
中卷 尚武精神编 107
第五章 边地篇 107
一 边地的意味 107
二 边地引起文人诗歌的关注 110
三 感受边地的“苦寒”、“苦热”系列 116
四 《饮马长城窟行》系列 121
五 《出自蓟北门行》系列 124
六 《梅花落》系列:严寒与鲜花 126
七 诗人对边地的关注点 128
第六章 民歌篇 130
一 尚武风气 130
二 《梁鼓角横吹曲》 131
三 其他北方民歌 137
四 北方民歌的尚武精神 139
五 南朝模拟北方民歌之作 141
六 南北异同 154
第七章 任侠篇 157
一 远古不崇尚个体英雄 157
二 侠士的兴起与汉代对侠士的否定 160
三 建安时对个体的崇尚与对英雄的崇尚 161
四 曹植《白马篇》及原型 163
五 《白马篇》系列与侠士边塞征战 167
六 多样化的游侠与壮士 173
七 《刘生》系列与侠士风流倜傥 177
八 《结客少年场行》系列与侠士游乐及终无所成 180
九 古来侠士与“古意”吟咏 182
十 女侠士、女英雄 185
第八章 游猎篇 189
一 田猎的文化意味 189
二 先秦诗歌中的田猎 193
三 朝廷鼓吹曲的以田猎为讲武 195
四 虚拟性游猎诗 197
五 娱乐性游猎诗 199
第九章 文教篇 204
一 武力与武曲 204
二 武力与武舞 206
三 武曲与武舞中的武功表演 209
四 诗歌中的武功与艺术表演 212
五 军事绘画与“以声为用”的军乐 214
六 军事教育 215
七 军事游戏 217
八 吟咏兵器战马 219
下卷 人文情怀编 225
第十章 外交篇 225
一 先秦时代的外交赋诗 225
二 吴魏、吴蜀使节诗歌交锋 226
三 南北朝妙选使节 228
四 言语争锋中的文化交流 230
五 使节来往与文学作品的传播 232
六 使节的以诗相会 233
七 对出使事件与使节生涯的吟咏 235
第十一章 和亲篇 249
一 和亲的意味 249
二 和亲时的公主远嫁 250
三 昭君出塞 251
四 假托昭君的《怨旷思惟歌》 253
五 石崇《王明君》 254
六 吟咏王昭君的另几个系列 256
七 其他的公主出嫁之作 261
第十二章 闺怨篇 263
一 从军而生“闺怨” 263
二 曹丕《燕歌行》与“闺怨”传统 264
三 《燕歌行》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 268
四 “反闺怨”倾向 272
五 武则天所称的“闺怨”之宗 274
六 《盘中诗》及其他 275
第十三章 从军篇 281
一 以颂美起步的王粲《从军行》 281
二 《从军行》系列的几种叙写模式 284
三 《从军五更转》:英雄主义与凄苦哀怨相交织 295
四 诗意化、浪漫化的从军生活叙写 295
五 对现实战争及从军的看法 297
六 乐府系列与五言系列的各自特点 300
七 《度关山》系列:对征途的叙写 301
第十四章 诗人篇 304
一 鲍照:扩大了边塞战争军事诗作的内涵 304
二 吴均:扩大了边塞战争军事诗作的外延 310
三 庾信:重在北方风物与战争氛围 317
参考文献 326
后记 开拓军事战争诗歌研究新领域与本书的研究思路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