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背景 1
1.1 统筹城乡发展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况 1
1.1.1 统筹城乡发展概况 1
1.1.2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概况 3
1.2 灾后重建的背景 5
1.3 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背景 8
第二章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综述 10
2.1 地震灾后重建的研究综述 10
2.2 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综述 16
2.3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综述 21
第三章 地震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 23
3.1 区域经济理论 23
3.1.1 梯度转移理论 23
3.1.2 城市圈域经济理论 24
3.1.3 新经济地理理论 24
3.1.4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3.2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26
3.2.1 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及基础产业协调发展理论 26
3.2.2 二元经济模型 26
3.3 区域经济联系理论 27
3.3.1 区域经济系统论 27
3.3.2 地区经济一体化循环理论 27
3.4 城乡一体化理论 28
3.4.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 28
3.4.2 E.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论” 28
第四章 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的借鉴 29
4.1 国外灾后重建经验的借鉴 29
4.1.1 日本灾后重建经验 29
4.1.2 德国灾后重建经验 35
4.2 国内灾后重建经验借鉴 36
4.2.1 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经验借鉴 37
4.2.2 丽江地震灾后重建经验 37
第五章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矛盾分析 39
5.1 灾后应急工作与政府整体规划的矛盾 39
5.2 灾后巨大资金投入与建设资金匮乏的矛盾 40
5.3 灾后快速救助机制与建立农村长效社会保障体系的矛盾 41
5.4 灾后恢复生产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 41
5.5 灾区群众的近期诉求与基层政府中心工作的矛盾 42
5.6 灾后部分群众的被动依赖心理与重树信心、自力更生的矛盾 43
第六章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矛盾的路径分析 45
6.1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订重建规划 45
6.2 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46
6.3 加强灾后重建的过程管理 47
6.3.1 灾后基础设施的恢复建设 47
6.3.2 灾民安置是一个系统工程 48
6.3.3 灾后经济的恢复发展 49
6.3.4 生态环境的恢复发展 50
6.4 重树信心,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52
6.5 进行制度创新,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53
第七章 彭州市运用统筹城乡发展思路解决灾后重建的实践分析 55
7.1 彭州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灾后重建面临的难题 56
7.1.1 规划设计难 56
7.1.2 重建选址难 57
7.1.3 建材保障难 57
7.1.4 施工作业难 58
7.1.5 融资贷款难 58
7.1.6 群众意愿和诉求统一难 58
7.2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促进灾后民生改善 59
7.2.1 以农房重建为重点,确保受灾群众又好又快安居 59
7.2.2 以城镇重建为抓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64
7.2.3 以道路交通重建为基础,着力优化发展基础条件 66
7.2.4 以社会事业重建为契机,继续改善民生 67
7.3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快灾后经济恢复振兴 68
7.3.1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68
7.3.2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71
7.3.3 提升商贸旅游业档次 73
7.4 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 75
7.5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化乡村治理机制 76
7.6 加强干部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78
7.7 灾区群众精神家园的重建 79
7.8 招商引资,树立彭州新形象 82
7.9 对口援建加速了彭州灾后美好新家园建设 83
第八章 彭州市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分析 87
8.1 彭州市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分析 88
8.1.1 “四性”规划原则创新灾后重建规划经验 88
8.1.2 群众自主选择建房模式经验 89
8.1.3 建房多渠道融资经验 89
8.1.4 质量速度并重的农村建设系统管理经验 91
8.1.5 灾区精神家园建设经验 92
8.1.6 应急状态下的群众工作经验 93
8.1.7 灾区产业恢复提升经验 96
8.1.8 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和物资监管经验 98
8.2 彭州市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分析 100
8.2.1 彭州市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的构建 100
8.2.2 彭州市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的功能分析 103
附录 107
参考文献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