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预测的智慧 1
第一节 任弼时被人称赞为“我们党的骆驼”。骆驼无言,却是“沙漠之舟”,有预测风云的特殊本领 1
第二节 蒋介石到军官教育团训话:我实行的三民主义是“最革命的主义”。朱德告诫学生:要防止扒手强夺革命果实 6
第三节 南昌起义失败后的残余部队能重振雄风,完全得力于朱德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 10
第四节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针对党内存在的悲观情绪,毛泽东却能在困难中看到曙光 13
第五节 针对“亡国”和“速胜”两种论调,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既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20
第六节 和谈破裂,中共代表被迫撤回延安。周恩来断言:我们还会回来的! 23
第七节 谈判中国民党坚持中共退出苏北,社会上“苏北难民”要求“还乡”。周恩来料定:苏北必是敌军的重要进攻方向 28
第八节 面对来势汹汹的430万国民党反动军队,毛泽东出语惊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2
第九节 孤军插入敌人腹地能否站稳脚跟,邓小平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35
第十节 刘少奇对革命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准确预测,充分展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40
第十一节 陈云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对执政以后的党内状况不能盲目乐观 42
第十二节 人们对周恩来关于苏联和东欧命运的预言感到迷惑不解,今天那番神奇的话却得到了应验 46
第十三节 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和平,一个是发展 49
第二章 善于决断的智慧 53
第一节 千钧一发之际,是周恩来的果断与魄力,才打响了第一枪 53
第二节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把余下的部队带到农村去,有人认为这是“山大王思想” 56
第三节 前有拦敌,后有追兵,几百人的“败军”何去何从?朱德决定放弃正规战,上山打游击 58
第四节 任弼时果断否决了浦东农民的暴动计划,一场无谓的流血牺牲得以避免 61
第五节 南昌城头响起了纪念起义三周年的枪声却不打南昌,长沙城外汇集了红军英豪又撤围长沙 65
第六节 由于俞、李的失败,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邓小平当机立断,即刻举行兵变 70
第七节 毛泽东认识到,事情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于是他果断决定率领红一、三军团迅速脱离险区北上 75
第八节 “二·二”事件的猝然发生令形势变得万分危急,周恩来镇静果断的作风又使局面转危为安 81
第九节 在敌强我弱的严重形势下,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决定撤离竹沟,避免被动挨打 84
第十节 山雨欲来,皖东上空一时战云密布,刘少奇决定狠狠打一场反磨擦战斗 90
第十一节 蒋介石亮出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毛泽东还他一个黄河战略:先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插一刀 95
第十二节 冒着大风雪赶到七道江的陈云拍板:“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 100
第十三节 胡宗南大军直扑延安,书记处兵分两路,毛泽东开始转战陕北 104
第十五节 为民族大计,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亲赴山城 109
第十六节 三大战役环环相扣,毛泽东的足智多谋,体现得淋漓尽致 114
第十七节 是和国民党划江而治,还是决一雌雄?毛泽东的回答是:“宜将剩勇追穷寇!” 120
第十八节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决断。陈云善于在比较中进行科学决策 124
第十九节 是否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断之一,毛泽东反复思考后才下了最大的决心 127
第二十节 处决刘青山、张子善,“有功之臣”被杀,一时震动全国 133
第二十一节 “大跃进”实质上是大冒进,周恩来“当机立断”,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137
第二十二节 回乡调查的共和国主席态度坚定:“食堂要解散!” 142
第二十三节 邓小平巧用毛泽东的“三条重要指示”,大刀阔斧搞整顿 146
第二十四节 经济要加快发展,军队要提高战斗力,邓小平作出了百万大裁军的惊世之举 151
第三章 抓住中心的智慧 156
第一节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只提军事问题,不谈政治问题,这正是他善于抓住中心的一着高棋 156
第二节 抓住了民族矛盾这根主线,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162
第三节 西安兵谏,蒋介石被扣,与之有灭亲之仇的毛泽东却坚决主张:“放!” 167
第四节 皖南事变没有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归功于毛泽东非凡的政治策略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