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4
第一篇 建置 31
第一章 历史沿革 31
第一节 历代建置 31
第二节 县城 35
附:县名的由来 36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6
第一节 县境 36
第二节 区 37
第三节 乡 38
第三章 乡镇概况 42
第一节 泸桥镇 42
第二节 冷碛镇 43
第三节 岚安乡 44
第四节 烹坝乡 45
第五节 田坝乡 46
第六节 兴隆乡 47
第七节 杵坭乡 49
第八节 德威乡 50
第九节 加郡乡 51
第十节 磨西乡 52
第十一节 新兴乡 53
第十二节 得妥乡 55
第二篇 自然环境 57
第一章 地质 57
第一节 地层 58
第二节 岩浆岩 60
第三节 大地构造 61
第四节 矿产 62
第二章 地貌 64
第一节 类型 64
第二节 山脉 66
第三章 气候 67
第一节 四季特征 68
第二节 气温 68
第三节 湿度 70
第四节 降水 70
第五节 日照蒸发 73
第六节 风 74
第四章 水文 75
第一节 地表水 75
第二节 地下水 77
第三节 水资源 78
第五章 土壤植被与野生动物 79
第一节 土壤 79
第二节 植被 84
第三节 野生动物 8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88
第一节 地震灾害 88
第二节 气候灾害 89
第三节 坡地重力灾害 91
第三篇 人口 93
第一章 人口变迁 93
第一节 清代、民国人口 93
第二节 当代人口 94
第三节 人口分布 96
第四节 人口普查 97
第二章 人口构成 98
第一节 年龄 98
第二节 姓别 98
第三节 民族 99
第四节 姓氏 100
第五节 文化 101
第六节 职业 102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03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03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03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04
第四篇 党派群团 105
第一章 党派 10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105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106
第二章 群众团体 106
第一节 工人团体 106
第二节 农民团体 107
第三节 妇女团体 108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109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 111
第五篇 中国共产党组织 113
第一章 金汤县委员会 11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3
第二节 主要工作 114
第二章 泸定县委员会 115
第一节 县委机关 115
第二节 基层组织 117
第三节 中心工作 118
第四节 部门工作 123
附:历届党代会 131
第六篇 政权 134
第一章 土司 134
第一节 咱里土千户 135
第二节 冷边长官司 136
第三节 沈边长官司 136
第四节 汪土司 138
第二章 参议会 139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140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代表会 14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4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144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45
第五节 主要工作 146
第四章 政府 147
第一节 县知事公署 147
第二节 县政府 147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147
第四节 区、乡(镇)政府 153
第五节 乡镇以下行政组织 154
第六节 政务纪略 154
附:本县人任省级以上政权机关的参议员、委员、代表 157
第七篇 政治协商会议 158
第一章 机构 158
第二章 委员 159
第三章 会议 159
第一节 全委会 159
第二节 常委会 161
第四章 工作记要 161
第八篇 司法 163
第一章 公安 163
第一节 民国时期警政 163
第二节 人民公安 165
第二章 检察 172
第一节 民国时期检察 172
第二节 人民检察 172
第三章 审判 17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审判 173
第二节 人民审判 17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176
第一节 法律顾问 177
第二节 公证 177
第三节 法制宣传 178
第四节 人民调解 178
第九篇 民政 180
第一章 社会救济 180
第一节 灾害救济 180
第二节 城镇救济 182
第三节 农村救济 183
第四节 康乐村救济 186
第二章 优抚 187
第一节 烈士抚恤 187
第二节 残废军人优待 188
第三节 拥军优属 188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190
第三章 婚姻与殡葬管理 191
第一节 婚姻管理 191
第二节 殡葬管理 192
第四章 其他工作 193
第一节 地名普查 193
第二节 收容遣送 193
第十篇 军事 194
第一章 机构 194
第一节 古代军事梗概 194
第二节 清代军事机构 195
第三节 民国时期军事设置 196
第四节 当代军事设制 196
第二章 驻军及地方武装 197
第一节 驻军 19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199
第三章 兵役 201
第一节 民国兵役 201
第二节 当代兵役 202
第四章 兵事纪略 203
第一节 清代战事 203
第二节 民初兵事 204
第三节 红军在泸定之战事 205
第四节 解放泸定 210
第十一篇 经济综述 211
第一章 经济体制 21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经济体制 21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12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13
第四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14
第五节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14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215
第二章 经济状况及指标 216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216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217
第三节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18
第四节 国民收入 219
第五节 财政收入 219
第三章 经济结构 221
第一节 产业结构 221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223
第四章 固定资产投资 224
第一节 农业 224
第二节 工业 226
第三节 交通邮电 226
第四节 商业供销 226
第五节 文化卫生 227
第六节 县城建设 227
第五章 人民生活 228
第一节 农民收入 228
第二节 农民消费水平 228
第三节 职工工资水平 229
第四节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230
第五节 城乡储蓄 231
第十二篇 农业 233
第一章 机构 233
第二章 耕地 234
第三章 水利 236
第一节 主要水渠 236
第二节 饮用水 240
第三节 山平塘 242
第四节 提灌站 243
第五节 防洪与排涝 244
第四章 生产体制 246
第一节 小农生产 246
第二节 互助合作生产 246
第三节 人民公社 247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47
第五章 农业生产 248
第一节 主粮作物 248
第二节 豆类作物 250
第三节 薯类和其他作物 250
第四节 经济作物 252
第五节 养蚕 养鱼 养蜂 254
第六节 耕作制度 255
第七节 品种改良 256
第八节 栽培技术 258
第九节 肥料使用 259
第十节 病虫害防治 260
第十一节 农业机具 261
第六章 集体农业经营管理 263
第一节 劳动管理 263
第二节 物资管理 263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64
第四节 收益分配 265
第七章 乡镇企业 26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66
第二节 企业门类 267
第三节 经济效益 268
第八章 综合农业区划 269
第一节 河谷粮、油、蚕、桔区 270
第二节 中山中段经济林、牛、羊、粮、果、药区 270
第三节 中山上段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区 271
第四节 高山、亚高山试验牧业区 272
第五节 贡嘎山自然保护、旅游亚区 272
第十三篇 林业 274
第一章 机构 274
第二章 森林资源 275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 275
第二节 植被 275
附:珍稀保护动物 276
第三节 其它植物资源 280
第三章 林业生产 281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81
第二节 造林 283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87
第一节 封山育林 287
第二节 护林防火 288
第五章 林副产品 289
第一节 林果 290
第二节 油桐 木耳 漆 椒 茶 桑 291
第三节 人工种药材 294
第六章 管理 295
第一节 山林权属 295
第二节 生产责任制 296
第三节 采伐管理 297
第十四篇 畜牧业 299
第一章 机构 299
第二章 家畜家禽 300
第一节 家畜 300
第二节 家禽 301
第三节 兔 302
第三章 示范场站 303
第一节 奶牛场 303
第二节 人工授精站 304
第三节 畜牧场和养鸡场 304
第四章 品种改良 304
第一节 生猪杂交改良 304
第二节 牛种改良 305
第三节 羊种改良 305
第五章 疫病防治 305
第一节 防疫 305
第二节 检疫 306
第十五篇 工业 309
第一章 体制 309
第一节 国营工业 309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09
第三节 个体工业 310
第四节 联户工业 310
第二章 主要工业企业 310
第一节 森林工业 310
第二节 电力工业 312
第三节 建材工业 314
第四节 煤炭工业 315
第五节 机械工业 315
第六节 采矿、选矿工业 316
第七节 粮油加工工业 317
第八节 酿造 糕点工业 317
第九节 印刷工业 318
第十节 饮料工业 319
第十六篇 交通 320
第一章 道路 320
第一节 古道 320
第二节 公路 321
第二章 渡口 324
第一节 溜索渡 324
第二节 船渡 325
第三章 桥梁 325
第一节 古桥梁 325
第二节 现代桥 327
第四章 运输 328
第一节 人力运输 328
第二节 畜力运输 329
第三节 汽车运输 329
第四节 河道运输 330
第五章 管理 330
第一节 桥梁 331
第二节 公路 331
第六章 营运 333
第一节 县车队 333
第二节 群运社 333
第十七篇 邮电 334
第一章 机构 334
第一节 驿站 334
第二节 递铺 335
第三节 邮政 335
第四节 自办邮电所 336
第五节 电报局 336
第六节 邮电局 336
第二章 邮政 337
第一节 邮政业务 337
第二节 邮政网路 340
第三节 营业及分栋设备 342
第三章 电信 342
第一节 设备 342
第二节 网路 344
第十八篇 商业 348
第一章 商业经济成份 348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48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34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49
第四节 供销合作 349
第五节 集体商业 350
第二章 市场 351
第一节 自由市场 351
第二节 统一市场 352
第三章 贸易 354
第一节 农副产品 354
第二节 工业产品 355
第三节 副食品 357
第四节 日用杂品 357
第五节 农业生产资料 358
第六节 工业生产资料 359
第七节 文化用品 359
第八节 废旧物资 359
第九节 医药 360
第四章 饮食服务 360
第一节 饮食业 360
第二节 服务业 361
第十九篇 粮食 364
第一章 收购 364
第一节 粮食收购 364
第二节 油料收购 367
第二章 销售 368
第一节 粮食销售 368
第二节 油料销售 372
第三节 特需粮、油供应 373
第三章 粮油价格 374
第一节 粮价 374
第二节 油价 376
第四章 调运仓储 376
第一节 调运 376
第二节 仓储 377
第五章 粮油加工 377
第一节 设备 377
第二节 管理 378
第二十篇 财政 380
第一章 机构 380
第一节 民国财税机构 380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财税机构 380
第二章 财政收入 381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 381
第二节 企业税利 383
第三节 工商各税 384
第四节 其他收入 389
第三章 财政支出 390
第一节 行政经费支出 391
第二节 事业费开支 393
第三节 经济建设投资 396
第四节 支农经费 397
第五节 其他经费 398
第四章 预算外收支 400
第一节 预算外收入 400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 402
第五章 债券 基金 402
第一节 债券 402
第二节 基金 403
第六章 管理 405
第一节 管理 405
第二节 监督 407
第三节 审计 408
第二十一篇 金融 409
第一章 机构 409
第一节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409
第二节 银行 410
第三节 保险 邮政储蓄 410
第二章 货币 411
第一节 金属币 411
第二节 纸币 411
第三节 管理 413
第三章 存款 415
第一节 单位存款 415
第二节 城乡储蓄 416
第四章 信贷 419
第一节 民间借贷 419
第二节 农业贷款 420
第三节 工业贷款 424
第四节 商业贷款 425
第五节 固定资产贷款 428
第五章 拨款监督 430
第一节 农业拨款监督 430
第二节 基建拨款 430
第六章 保险 431
第二十二篇 城乡建设 433
第一章 城乡建设 433
第一节 县城 433
第二节 集镇 440
第三节 农村 441
第二章 管理 4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44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444
第三节 建设管理 446
第三章 环境保护 447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47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48
第三节 县城绿化 448
第二十三篇 经济综合管理 449
第一章 经济计划管理 449
第一节 计划编制 449
第二节 计划管理范围 450
第三节 年度计划 451
第二章 物价管理 452
第一节 物价变动 452
第二节 定价 456
第三节 调价 456
第四节 比价 457
第五节 监督 457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58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58
第二节 工商登记 459
第三节 经济合同 460
第四节 商标管理 460
第五节 查处违法经商 461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4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61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61
第五章 统计管理 462
第一节 统计调查 463
第二节 主要指标统计 464
第六章 劳动管理 465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65
第二节 劳动工资 467
第三节 劳保福利 468
第七章 土地管理 469
第一节 权属 469
第二节 开发 470
第三节 征用 470
第四节 占地 472
第二十四篇 科技 474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74
第一节 县科委 474
第二节 科技团体 474
第三节 科研机构 47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476
第一节 专业科技人员 476
第二节 农村技术人员 477
第三章 科技工作 477
第一节 科普宣传 477
第二节 技术培训 478
第三节 试验示范 479
第四节 综合农业区划编制 479
第五节 特种资源调查 479
第六节 地震测报 480
第七节 引进品种 480
第四章 科技管理 481
第一节 职称评聘 481
第二节 农村人材典型调查 482
第二十五篇 教育 483
第一章 学校 483
第一节 私塾 483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84
第三节 小学 485
第四节 中学 487
第五节 中等职业学校 489
第二章 成人教育 490
第一节 农民扫盲 490
第二节 文化补习 490
第三节 在职学历教育 491
第三章 教育制度 491
第一节 体制 491
第二节 学制 492
第三节 二部制与复式教学 492
第四节 课程 493
第五节 教学法 494
第六节 思想教育 496
第七节 招生与考试 497
第八节 勤工俭学 499
第四章 教师 499
第一节 来源 499
第二节 经济待遇 500
第三节 政治待遇 501
第四节 教师培训 502
第五章 经费与设备 503
第一节 经费 503
第二节 设施 504
第二十六篇 文化 505
第一章 群众文化 505
第一节 机构 505
第二节 专业演出 506
第三节 民间文艺 507
第四节 摄影 508
第五节 展览 510
第二章 图书 511
第一节 图书馆(室) 511
第二节 书店 512
第三章 影像放映 513
第一节 电影 513
第二节 幻灯 515
第四章 广播电视 516
第一节 广播 516
第二节 电视 520
第五章 文物 520
第一节 机构 520
第二节 重点文物 521
第三节 纪念文物 522
第四节 出土文物 525
第六章 名胜古迹 526
第一节 名胜 526
第二节 古迹 527
第二十七篇 体育 532
第一章 群众体育 532
第一节 传统体育 532
第二节 职工体育 532
第三节 农村体育 533
第四节 学校体育 533
第二章 体育竞赛 533
第一节 参赛 533
第二节 县内竞赛 536
第三章 设施 537
第一节 场地 537
第二节 体育设备 537
附:抢救日本登山运动员松田宏也 537
第二十八篇 卫生 539
第一章 卫生防疫 539
第一节 防疫机构 539
第二节 预防接种 53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40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540
第五节 卫生监测 541
第六节 环境卫生 542
第二章 医疗 542
第一节 医疗单位 542
第二节 医务人员培训 546
第三节 医术 547
第四节 医疗设备 548
第五节 公费医疗 548
第三章 妇幼保健 548
第一节 组织 548
第二节 妇女保健 549
第三节 新法接生 549
第四节 婴幼儿保健 550
第二十九篇 社会风俗 551
第一章 社会组织 551
第一节 家族 551
第二节 帮会 551
第三节 会馆 553
第二章 宗教 553
第一节 佛教 553
第二节 道教 554
第三节 天主教 554
第三章 风俗习惯 556
第一节 婚姻 556
第二节 服饰 559
第三节 饮食 560
第四节 丧葬 561
第五节 祭祀 562
第六节 贺礼 563
第七节 节日 563
第八节 优良风尚 564
第九节 迷信 566
第十节 禁忌 566
第十一节 陋习 567
第十二节 庙会 567
第四章 方言谚语 568
第一节 方言 568
第二节 谚语 574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志 583
第一章 冰川 583
第二章 珍稀生物 586
第三章 泉水 588
第四章 服务设施 590
人物 592
李可贞 592
谭必芝 593
王宝廷 594
祝华山 594
张永锡 595
周奕廷 595
袁品文 597
张天王 597
夏志荣 598
孙名山 598
司马德龙 599
李天斌 600
谭璇卿 600
王泽民 601
赵国张 602
李国祥 603
周启全 603
冯高全 604
杨洪理 604
袁贞叔 605
王国军 605
泸定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606
附录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