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融合 服务、应用、传输和运营支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非)罕拉汉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1318996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业务、应用、传输和运营支撑等4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下一代网络整合。本书深入论述了分组多媒体、企业网等。

第1章 确定网络演进和融合的环境 1

1.1 目前网络的历史背景 1

1.2 使用参考模型定义当前状态 3

1.2.1 垂直集成网络的筒仓(si1o)模型 4

1.2.2 当前状态:具有智能网重叠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 5

1.2.3 移动网络数据业务的当前状态 17

1.2.4 互联网的当前状态 20

1.2.5 企业网的目前状态 26

1.2.6 交换业务和专线业务的当前状态 27

1.3 演进和融合 28

1.3.1 最初的融合范例 28

1.3.2 融合特征 29

1.4 下一代网络概念 32

1.5 结论 34

第2章 检验下一代网络的框架 35

2.1 演进网络的特征 35

2.1.1 终端和接入网络的快速增长 38

2.1.2 核心网络类型 39

2.1.3 业务架构的演进 39

2.2 处理复杂性 41

2.3 对演进网络进行建模和抽象的框架 44

2.3.1 分层 46

2.3.2 域 53

2.3.3 平面 55

2.3.4 NGN框架小结 57

2.4 框架的应用范例 58

2.4.1 在框架中的传统网络单元 58

2.4.2 从电路交换到软交换 59

2.4.3 在分层模型中的概念融合 61

2.4.4 确定规章制度域的边界 63

2.4.5 在框架中的数字视频广播 63

2.5 小结 65

第3章 融合网络和业务的软件方法学 66

3.1 ICT的软件方法学发展历程 66

3.2 NGN框架中的软件进程 68

3.2.1 软件分析和设计需求 68

3.2.2 功能实体作为软件单元 69

3.2.3 框架中的物理实体 70

3.2.4 规范和描述要求 71

3.2.5 建模 71

3.3 高层分析和设计方法 71

3.3.1 开放分布式处理的参考模型 72

3.3.2 模型驱动架构 75

3.3.3 SD1和MSC 76

3.3.4 一种传统系统方法:UFM 80

3.3.5 通用的高层方法 80

3.3.6 软件架构的角色地位 81

3.3.7 软件建模表示法 82

3.4 企业和商务建模表示法 84

3.4.1 企业语言 84

3.4.2 UML用例图 85

3.5 对象和数据定义语言 86

3.5.1 UML类和对象图 86

3.5.2 ASN.1 88

3.5.3 接口定义语言 91

3.5.4 经典的电信协议 93

3.5.5 作为应用协议的方法调用 93

3.5.6 IETF基于文本的协议 93

3.5.7 超文本标记语言 96

3.5.8 可扩展标记语言 96

3.6 动态建模表示法 98

3.6.1 活动、通信和鲁棒性图 98

3.6.2 消息顺序图 99

3.6.3 状态图 104

3.6.4 连接模型 105

3.7 组件和接口表示法 107

3.8 分布式系统 108

3.8.1 基于网络协议的分布式系统 108

3.8.2 远程方法调用 109

3.8.3 Web服务模型 110

3.8.4 基于CORBA的系统 111

3.9 构造一个统一的框架 113

第4章 一种NGN:IP网络上的可管理电话 114

4.1 分组多媒体标准的发展 114

4.2 对一个可管理语音网络的需求 115

4.3 分组化语音的性质 116

4.3.1 语音的主要性质 116

4.3.2 数字化语音 117

4.3.3 降低比特率 117

4.3.4 语音质量度量指标 118

4.3.5 会议的音频处理 119

4.4 多媒体通信的通用概念 120

4.4.1 接入配置 121

4.4.2 术语 123

4.4.3 通用的软交换系统配置 124

4.4.4 通用的多媒体呼叫信令 126

4.5 分组多媒体的信令平面 127

4.5.1 实时传输协议 127

4.5.2 分组网络中的可靠信令传输:SCTP 132

4.6 多媒体通信标准H.323协议族 136

4.6.1 H.323的开发和结构 136

4.6.2 H.323架构 137

4.6.3 网关分解 138

4.6.4 H.323系统中的寻址 140

4.6.5 H.323协议栈 140

4.7 媒体网关功能和控制 145

4.7.1 媒体网关实体 145

4.7.2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gaco 146

4.7.3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148

4.8 基于SIP的多媒体通信 149

4.8.1 IETF多媒体会议协议 149

4.8.2 SIP多媒体系统的架构 150

4.8.3 SIP方法和操作模式 152

4.8.4 会话描述协议 156

4.8.5 SIP用例 158

4.9 分组电话的补充业务 162

4.9.1 H.323的补充业务 162

4.9.2 SIP电话的呼叫业务 164

4.10 ITU-T演进协议:BICC 165

4.11 网络电话 167

4.12 小结 167

第5章 集成企业ICT系统 169

5.1 驱动因素和要求 169

5.1.1 企业域中的融合 170

5.1.2 企业需求 171

5.1.3 对集成企业ICT系统建模 172

5.2 企业ICT系统对融合的贡献 173

5.2.1 商用现货组件的采用 173

5.2.2 多媒体软交换 174

5.2.3 计算机-电话集成 175

5.2.4 企业系统软件架构 187

5.3 网络层融合 189

5.4 应用和业务层融合 193

5.5 小结 195

第6章 遗产和教训:宽带ISDN、TINA和TIPHON 196

6.1 从历史中学习 196

6.2 宽带ISDN 197

6.2.1 B-ISDN架构 197

6.2.2 ATM 198

6.2.3 呼叫和连接控制 199

6.2.4 路由和呼叫控制协议 201

6.2.5 B-ISDN和IN 201

6.2.6 B-ISDN的评价 201

6.3 电信信息联网架构 202

6.3.1 TINA架构 202

6.3.2 TINA各层 204

6.3.3 平面:隐藏物理资源 205

6.3.4 TINA和RM-ODP 205

6.4 商务模型和参考点 206

6.4.1 通用商务域 206

6.4.2 域间参考点 207

6.4.3 商务场景 208

6.5 TINA业务架构 209

6.5.1 业务架构:信息视角 210

6.5.2 计算视角:服务组件 212

6.6 网络资源架构 221

6.7 来自TINA的NGN教训 222

6.7.1 作为一种NGN的TINA架构 223

6.7.2 TINA的弱点 223

6.8 TIPHON 225

6.8.1 TIPHON的目标 225

6.8.2 TIPHON分层模型 226

6.8.3 TIPHON商务模型 227

6.8.4 TIPHON域和互联模型 228

6.8.5 TIPHON功能架构 229

6.8.6 TIPHON注册和移动性 231

6.8.7 TIPHON元协议 232

6.8.8 使用成熟协议实现TIPHON 233

6.8.9 TIPHON和多媒体业务 234

6.8.10 TIPHON的评价 235

6.9 小结 235

第7章 重要的NG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236

7.1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架构概念 237

7.1.1 公众陆地移动网络的概念 237

7.1.2 PLMN的架构功能特征 237

7.1.3 PLMN中的地理关系 239

7.2 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240

7.2.1 基线:第二代移动网络 240

7.2.2 移动网络代次的识别 242

7.2.3 无线接入网络的演进 242

7.2.4 MSC的开发 244

7.2.5 3G环境中的终端 247

7.3 CS域中的业务 247

7.3.1 CS域中的移动管理 247

7.3.2 3G系统中的呼叫处理 249

7.3.3 在3G CS域中建立载波连接 250

7.3.4 CS域中基于CAMEL的业务 251

7.4 分组交换域:基于GPRS的系统 257

7.4.1 基于GPRS的分组域架构 257

7.4.2 GPRS支持节点功能 258

7.4.3 PS域中的移动管理 259

7.4.4 GPRS中的分组传输 260

7.4.5 GPRS接入和核心网络中使用的协议 261

7.4.6 GPRS和CAMEL 263

7.5 IP多媒体子系统 265

7.5.1 IMS的来源和目标 265

7.5.2 IMS架构和组件 267

7.5.3 IMS中使用的IETF协议 269

7.5.4 IMS业务模型 271

7.5.5 会话控制 273

7.5.6 增值IM业务 279

7.5.7 3G网络的3GPP2全IP方法 281

7.6 小结 282

第8章 利用应用编程接口使网络开放 284

8.1 封闭网络演进 284

8.2 使网络开放 285

8.2.1 商务模型 287

8.3 0SA/Parlay架构 288

8.3.1 架构概念 288

8.3.2 应用定义方法和技术无关性 290

8.4 框架接口和用例 291

8.4.1 用例:提供一项网关功能 291

8.4.2 用例:一个应用得到业务管理器的访问权 292

8.5 0SA/Parlay网关 294

8.5.1 标准业务能力功能特征 294

8.5.2 接口定义设计模式 295

8.5.3 面向通信SCFS中的交互 297

8.6 面向通信的用例 298

8.6.1 呼叫控制和用户交互接口 298

8.6.2 0SA/Parlay中呼叫的概念 299

8.6.3 接口和交互 302

8.6.4 网络事件检测和报告 302

8.6.5 呼叫、呼叫分支和回调对象生成 304

8.6.6 用户交互 306

8.6.7 处理一个触发通知 307

8.6.8 呼叫监督(管理) 307

8.6.9 多媒体的媒体流控制 309

8.6.10 会议控制 310

8.6.11 数据会话控制 312

8.6.12 通用消息通信 313

8.6.13 移动、记账管理和终端能力 314

8.6.14 在线和可用性 316

8.6.15 计费和记账管理 316

8.6.16 连接管理 317

8.6.17 0SA/Parlay数据结构 317

8.6.18 样例服务 318

8.7 Parlay X Web服务 321

8.7.1 一个较简单API的情形 321

8.7.2 Parlay X Web服务架构 322

8.7.3 Parlay X Web范例:音频呼叫 324

8.7.4 通过OSA/Parlay的Parlay X实现 325

8.8 0SA/Parlay API实现问题 325

8.8.1 网关到网络接口 325

8.8.2 再谈抽象 327

8.8.3 服务部署场景 328

8.8.4 服务生成 330

8.9 开放网络的其他方法 331

8.9.1 JAIN 331

8.9.2 开放移动联盟业务环境 332

8.9.3 业务交付平台概念 333

8.10 小结 334

第9章 运营支撑系统 335

9.1 0SS/BSS与ICT系统的关系 335

9.2 0SS/BSS的演进 338

9.2.1 0SI网络管理模型 339

9.2.2 IETF网络管理标准 339

9.2.3 电信管理网络 343

9.3 电信运营路线图 346

9.4 TOM的增强:ET0M 348

9.5 新一代OSS 350

9.6 小结 353

第10章 从传统网络迁移到下一代网络 355

10.1 回顾 355

10.2 对演进和融合的反思 356

10.2.1 以事后诸葛方式表示的演进隐喻 356

10.2.2 面向市场的目标 358

10.2.3 提升融合 358

10.3 技术迁移 359

10.3.1 迁移过程 360

10.4 存在一个目标NGN吗? 363

10.4.1 固定网络往何处去? 363

10.4.2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是不同的吗? 364

10.4.3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364

10.5 管理复杂性:避免陷阱 365

10.5.1 牢记原则 366

10.5.2 小心有漏洞的抽象 366

10.5.3 仍然可能产生筒仓式系统 366

10.5.4 小心欺骗 367

10.5.5 处理较大争议 368

10.5.6 演进是正在进行的一个过程 368

10.5.7 重返宝库 368

10.6 结论 369

词汇表 370

缩略语 380

参考文献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