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理 人口 29
第一章 自然地理 29
第一节 地质地貌 29
第二节 气候 30
第三节 河流 32
第四节 土地土壤 33
第五节 矿产资源 34
第六节 野生动植物 35
第七节 自然灾害 36
第二章 政区建置 39
第一节 明、清时期隶属 3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 39
第三节 解放后建置 41
第三章 民族 人口 46
第一节 民族 46
第二节 人口 47
第三节 计划生育 50
第二篇 政治 5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第三区(黑神庙)分部简况 5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小寨坝镇委员会 56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6
第二节 党务工作 62
第三章 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68
第一节 机构 6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69
第三节 基层选举 71
第四章 民国时期政府机构 73
第五章 解放后政府机构 74
第一节 区公所 74
第二节 镇人民政府 75
第三节 乡人民政府 78
第六章 政协联络组 80
第一节 机构 80
第二节 政协工作 81
第七章 群团组织 82
第一节 农会 82
第二节 工会 83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84
第四节 青年团 86
第五节 少年组织 88
第六节 其他组织 89
第三篇 军事 司法 民政 93
第一章 军事 93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93
第二节 兵役制度 94
第三节 民兵 95
第四节 驻军及过境部队 99
第五节 重要战事 101
第二章 司法 103
第一节 公安 103
第二节 法庭 106
第三节 司法所 107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09
第三章 民政 113
第一节 机构 113
第二节 安置 113
第三节 优抚 114
第四节 救济 116
第五节 社会福利 118
第六节 婚姻登记 119
第七节 库区移民 120
第四篇 农林水 125
第一章 农业 125
第一节 农业体制 125
第二节 耕地 128
第三节 作物品种 130
第四节 肥料 133
第五节 农业机具 135
第六节 作物生产 136
第七节 农技农艺 142
第八节 农业科技 146
第二章 林业 151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51
第二节 采种育苗 154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54
第四节 林场 157
第五节 林政管理 160
第三章 畜牧 水产 164
第一节 畜禽饲养 164
第二节 饲料草场 168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70
第四节 水产 173
第四章 水利 电力 174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74
第二节 引水工程 177
第三节 提灌工程 180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182
第五节 水土保持 184
第六节 电力 185
第五篇 工建交 189
第一章 南山煤矿 189
第一节 勘探建井 189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90
第三节 原煤生产 191
第四节 通风管理 193
第五节 党团组织 194
第二章 贵州开磷集团磷业有限责任公司 1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95
第二节 产品生产 196
第三节 环保设施 197
第四节 党团组织 198
第三章 贵州开磷集团息烽重钙厂 2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0
第二节 生产经营 201
第三节 “三废”治理 203
第四节 党团组织 204
第四章 乡镇企业 2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5
第二节 发展概况 205
第三节 企业选介 207
第五章 城建 环保 211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11
第二节 土管 216
第三节 环保 218
第六章 交通 223
第一节 公路 223
第二节 铁路 227
第三节 渡口 230
第七章 邮电 231
第一节 机构建置 231
第二节 邮政 232
第三节 电信 234
第六篇 财贸 金融 239
第一章 私营及个体商业 239
第二章 国营商业 240
第一节 黑神庙食品站 240
第二节 小寨坝加油站 241
第三章 供销 242
第一节 机构 242
第二节 购销政策 243
第三节 农副产品采购 245
第四节 供应 247
第四章 粮油 253
第一节 机构 253
第二节 粮油征购 253
第三节 粮油销售 256
第四节 仓储调运 257
第五章 烟叶收购 260
第一节 机构 260
第二节 生产扶持 260
第三节 烤烟收购 262
第四节 卷烟销售 263
第六章 财政 265
第一节 机构 265
第二节 财政体制 265
第三节 农业税 267
第四节 财政收支 269
第七章 工商 税务 273
第一节 工商管理 273
第二节 税务机构 275
第三节 税种 275
第四节 税务稽征 278
第八章 金融 280
第一节 黑神庙营业所 280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息烽县支行重钙厂分理处 283
第三节 小寨坝信用社 284
第七篇 文教卫生 289
第一章 文化 289
第一节 文化设施 289
第二节 民间文艺 292
第三节 文艺创作 297
第四节 文物胜迹 301
第二章 教育 30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06
第二节 学校 307
第三节 教育 313
第四节 教师 318
第三章 卫生 体育 322
第一节 医疗机构 322
第二节 医疗制度 324
第三节 卫生防疫 326
第四节 医疗 329
第五节 体育 332
第八篇 社会 339
第一章 生活习俗 339
第一节 服饰 339
第二节 饮食 340
第三节 居住 341
第四节 行走 342
第五节 婚姻丧葬 342
第六节 节日 344
第七节 祭祀 346
第八节 迁居 347
第九节 陋习 348
第二章 文明村寨建设 350
第三章 谚语 歇后语 354
第一节 谚语 354
第二节 歇后语 359
第四章 宗教 362
第一节 佛教 362
第二节 基督教 364
人物 365
杨平舟 365
冷子仪 366
吴焕 367
兰文良 368
谭洪玉 368
杜洪碧 370
烈士名录 372
考证 373
息烽千户所建置年代考 373
附录 377
小寨坝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77
小寨坝镇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目标 382
修志始末 387
跋&李光祥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