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桉树分类学 1
1.1桉树分类学简史 2
1.2普赖尔-约翰逊 分类系统 3
1.3希尔-约翰逊分类系统 5
1.3.1杯果木属 7
1.3.2伞房属 7
1.3.3桉属 9
1.3.3.1纹蒴亚属 9
1.3.3.2高伯亚属 10
1.3.3.3昆士兰桉亚属 10
1.3.3.4单蒴盖亚属 10
1.3.3.5双蒴盖亚属 11
1.3.3.6赤道桉亚属 11
1.3.3.7小帽桉亚属 12
1.4桉树的系统发生 12
1.5要点归纳 12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桉树生物地理学 17
2.1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17
2.2澳大利亚的气候 19
2.3中国与澳大利亚气候比较 24
2.4澳大利亚土壤的特点及其对桉树分布的影响 26
2.5桉树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分布 30
2.6桉树在澳大利亚以内的分布 32
2.6.1桉树的生态植物地理特点 33
2.6.2桉树在澳大利亚不同行政区内的分布 36
2.7桉树各属的地理分布 37
2.7.1杯果木属 37
2.7.2伞房属 37
2.7.3桉属 38
2.7.3.1纹蒴亚属 38
2.7.3.2高伯亚属 38
2.7.3.3昆士兰桉亚属 38
2.7.3.4单蒴盖亚属 39
2.7.3.5双蒴盖亚属 40
2.7.3.6赤道桉亚属 41
2.7.3.7小帽桉亚属 42
2.8结论 42
参考文献 42
第3章 桉树的形态与习性 46
3.1形体与习性 46
3.2树皮 46
3.3木质瘤 48
3.4叶 48
3.5腺点和气孔 52
3.6花和花序 52
3.7果实与种子 53
3.8桉树的生长习性 54
3.9种子萌发与根桩萌蘖 54
3.10流胶 55
3.11桉树的寿命 55
参考文献 56
第4章 桉树繁殖生物学 58
4.1开花物候学 58
4.2花粉行为与受精过程 58
4.3种内交配与近交衰退 63
4.4种间杂交的规避机制 64
4.4.1普赖尔生态学规则 64
4.4.2普赖尔遗传学规则 65
4.5杂种模式 65
4.5.1亚属间杂种 66
4.5.2亚属内杂种 67
4.6人工杂种 68
4.6.1杂种产生的障碍 69
4.6.2杂种生命力的弱势表现 69
4.6.3杂种的生长表现 71
4.7杂种的重要意义与应用 72
4.8结论 73
参考文献 73
第5章 桉树引种驯化 76
5.1桉树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外来树种 76
5.2中国的桉树引种 77
5.3桉树树种转移原则 78
5.3.1树种生态适应幅度比其自然分布区宽 78
5.3.2冬雨型地区桉树不能向夏雨型地区转移 79
5.3.3低温是限制桉树引种的主要生态因子 80
5.3.4单蒴盖亚属树种引种困难 82
5.4中国桉树引种栽培的地理区划 83
5.4.1我国限制桉树引种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 83
5.4.2中国适宜栽培桉树的地理区域大致呈“U”字形 84
5.4.3以桉树耐寒性为基础的机会林业 85
5.5桉树人工林的树种选择 85
5.5.1浆纸材树种 86
5.5.2锯材树种 87
5.5.3芳香油与蜜源树种 87
5.5.4立地恢复与防护树种 89
5.5.5观赏树种 90
5.6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91
5.7结论 93
参考文献 93
附录说明 98
附录1杯果木属Angophora Cav.分类群索引 100
附录2伞房属Corymbia K.D.Hill&L.A.S.Johnson分类群索引 105
附录3桉属Eucalyptus L'Heritier分类群索引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