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类 2
孙文垣医案 2
卷一 三吴治验 2
万历龙飞二年吴小峰小川目疾 2
万历甲戌沈中丞案 2
张孝廉后渠大头疫 2
吴江孙行人痛风 3
郑都谏公子痘 3
张文学子心病虚弱 3
大宗伯董浔阳翁脾胃疾 4
董龙山夫人便血 4
马厨疟痢并发 4
吴肖峰令政腹痛 5
大光禄庞太夫人寒热头痛饱闷 5
光禄公痰火胁痛 6
张思轩夫人心痹 6
马迪庵公内伤腹胀大小便不利 6
潘大司马肠风 7
马凤林内子隐疾 7
舜田臧公气虚中满 7
金溪令君臧老夫人大头疫 7
潘见所公半身不遂 7
见所公白浊 8
凌夫人孕 8
金元岩令眷产后痢 8
沈别驾夫人产后发热 8
吴太夫人白带 9
吴北海令政经行四肢累累发块红紫 9
周刍玉白浊 9
竹匠妇妊娠吐血胸腹胀痛 9
李妓梦遗咳嗽 9
金妓时疫 10
曹镗胸鬲不畅 10
李双痛风 10
沈别驾门下老仆三阳合病 10
蔡中林内人阳明少阳合病 10
吴九宜先生早晨泄泻 10
沈大官左膝肿痛不能起止 10
沈继庵下痢脱肛 内人干霍乱 11
沈晴岳先生五更耳鸣 11
潘景宇内人头痛作泻 11
臧六老上吐血下泻血 11
臧氏妇脐边痛下痢红白 11
丁耀川令堂吐血左胯肛门互换作痛 11
丁文学令姊晕厥 12
金良美咳嗽吐红潮热右胁不能卧 12
倪五娘子口眼歪邪 12
王祖泉令政头痛恶寒汗出如雨 12
温巽桥子妇带下 12
温一渠内人血虚咳嗽 13
温巽桥二令媳产后右胁胀痛白带如脓 13
温天衢病目吐血 13
张二娘子孕七月呕吐不止 13
王敬泉内眷痰嗽腹胀 13
温南溪内人大便秘结 13
陈春野公令爱丁奚疳症 13
潘敬斋令媳血下筋膜如手大者一二桶 13
张怀赤公早晨泄泻下元虚寒 13
臧七房二老夫人痢 13
蔡乐川令眷头痛如破 14
周芦汀迺眷胃脘痛 14
卷二 三吴治验 14
王文川令郎内伤发黄 14
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 14
屠侍轩尊眷产昏愦不知人事 14
屠学恒乃眷产后作泻 15
周鉴泉令政伤寒谵语 15
臧顾渚老先生两耳掀痒 15
王南岗咳嗽气涌 15
张桃津乃政小产后脐下痛 15
陈光禄五更胸膈饱胀 15
溧水令君夫人五更倒饱泄漏 15
李悦斋夫人腹痛谵语如狂鼻衄 15
吴仲峰脾泄 15
张后溪令孙疮疥发肿 16
张五桥夫人喘嗽 16
方东野脊骨痛牵引胸腹皆痛 16
张净宇发热腹痛泄泻呕吐 16
张近川胃脘痛 16
闵文川公肛生一毒脓溃不收口 16
李古愚胸膈饱闷大便溏泄 16
姚惠斋夜多泄泻 16
姚老夫人右手疼 16
一仆时疫头痛发热 16
一仆时疫头痛如破 16
一仆时疫呕吐烦躁口渴 17
马凤阳咳嗽内热 17
倪二南内人小水不禁 17
严柱史令媳腹中有块疼痛 17
陈鹿塘胀风脏毒大便燥结 17
张道南内人腹痛 17
张道南尊堂鬲上痰痞而恶心 17
马迪庵内人奇痰症 17
董老夫人眩晕 17
张裕斋恶寒发呃 18
严老夫人胸膈痞闷 18
王谷泉头眩泄泻汗出不止 18
方东野两胁痛 18
一妇怀孕内热咳嗽 18
一妇心痛唇红虫痛症 18
倪二南内人小产后小腹痛晕厥 18
倪少南右颊车浮肿疼痛 18
倪少南内人经行如崩头晕 18
高仰山内人痔血里急后重 18
姚娘子小腹疼 18
张五桥先生令政痰喘咳嗽 18
徐文学三泉令郎右胁胀痛 18
王祖泉乃眷遍身痛 19
费少垣乃眷孕痰喘胎逆 19
费一吾令政孕子淋 19
六娘子遍身痛汗大出昏昏如醉 19
八娘子头痛咳嗽痰多有血 19
姚弁山内人胸胁痛 19
李坦渠令子室咳嗽心痛腰疼 19
周衡宇咯血痰火作痞 19
张分守腰膝酸痛 19
郑春元头痛内寒 19
徐老夫人胸膈痞闷 19
张丽川咳嗽多痰粪门发瘘 19
陈仰山内人小产二月而血大下 20
张溪亭乃眷喉中梗梗有肉如炙脔 20
张溪亭令媳梦亡过祖母打其背 20
陈茂之劳倦色欲伤寒 20
陈五山胃脘痛 20
吴小峰酒积作痛 20
沈大参痰饮痞满 20
王敬泉胸膈饱闷头晕作吐 20
张二官伤寒 20
大司马令媳产后晕厥发狂 21
孝廉臧苕泉疟后作痢 21
包继可先生令眷孕而发疟 21
张氏妇胎异 21
吴比部公子病眼 21
丘太守令侄筋痿 22
一书办下消 22
韩佥宪令媳怒后夜卧不安 22
韩老夫人夜来脐腹痛甚 22
丁春元令郎疟母 23
孙令君令媳产后谵语发热泄泻 23
吴东星先生杨梅风毒 23
潘见所老先生小盛价疳积 24
凌绎翁痰火吐红喘嗽 24
周凤亭湿热壅滞发热烦躁 24
周采石湿热生痰痞闷 24
又令孙女龟背 25
闵蜃楼虚捐咳嗽令眷痛风奇疾 25
金寄闲令堂痢而胸膈膨胀 25
徐中宇之妇汗出如雨昏愦又胸膈要人足踹 25
金达泉令政孕三月而痢赤白 25
金元岩赤白痢 26
金达泉疟痢交作 26
金寄闲少阳阳明合病为疟 26
淮阴胡少泉令郎梦遗令爱发热嗽咳又友人奇疾 26
吴氏妇隐疾 26
染匠之妇肠痈 27
王祖泉脏毒下血 27
南都大司马洪溪泄泻 27
崔百原公湿痰风热病 27
卷三 新都治验 28
琼兄内伤饮食外感风邪 28
程龙邱翁每行动即作热发渴呕恶腰与环跳穴常痛 28
汪松岗原伤于酒夜分发热咳嗽咯血 28
族妹经不行者八十日每饮食入腹即疼痛吐出迺止 28
孙华野喉痛颊车肿 28
显兄每辛苦及酒多则咯血数口 28
吴遂兄湿发黄 29
族侄明之痰火上逆大吐痰沫因而呕血一涌数碗 29
族嫂程氏肺痈 29
侄熄叶氏身面四肢浮肿 29
族侄孙伍仲善饮好内便小血淋疼痛 29
令眷吐红发热 29
亮卿令爱右目红肿 29
太学少竹眼红肿胀 29
一仆妇产后恶露不尽腹中作痛 29
程好吾令孙右耳后生毒肿痛 29
华岳令堂右手臂肢节胀痛 30
程两峰令眷血痢 30
程七护兄脐腹右边疼痛小水不利呕吐不进食 30
程社贵兄醉后御色次早胃脘痛极 30
汪松岗令眷左胁痛咳嗽内热 30
赞皇令堂产后左胁痛甚 30
许少峰中风先兆 30
朱宅女眷热入血室 30
孙熙宇肢节肿痛痰多呕恶病多梦鬼 30
爱泉伤风咳嗽声哑右边不能贴席 30
侄妇戴氏有妊五月忽血大下午后发热 30
灵岳乃眷胃脘疼头痛晕舌麻 31
吴人峰先生内人两胁胀急痛拒胃脘 31
陈铁兄内人产后腹痛发热下痢脓血 31
程石洲乃眷因产难子死忧闷小腹有块作痛复因多食圆眼腹益大胀坚如石大如斗气促不安 31
程妪年八旬头晕脚软大便泄小水淋沥 31
程道吾先生令政魇而惊时常晕厥 31
一仆妇瘟疫以劳食复作 32
程方塘年六十四风瘫不能步者三载腿肉尽消 32
汪省吾疟三日一发发于夜 32
汪东之丈七月初旬虚阳口疮 32
汪东之令眷妊中咳嗽 32
吴东渠疟后虚惫 33
吴西源令眷以艰子多郁思肌肉尽削皮肤燥揭遍身生疮体如火燎 33
族嫂程氏环跳穴边肿痛寒热并发不能动止 33
垣宇疮后遭跌环跳脱出不能复收 33
侄孙女周岁发慢惊 33
程少湖以饮生酒面浮胸胀 33
吴斗一原有肠风又感风邪发热多痰腹痛下痢 33
侄孙二水体甚肥胖患温疟疾 33
堪舆张锡泉先生左胁皮里膜外疼痛 34
族侄云岳偏坠脐腹腰俞胀痛 34
一妇妙龄感风寒致成鼻渊 34
程两峰瘀血发黄吐出秽恶如烂猪肺状大便色如墨 34
予表嫂小产后腹痛晕厥 34
陈士美伤寒热症漏底 34
程松逸兄酒疸 34
仲谏患跨马痈 34
一妇咳嗽痰中有红 35
族侄春温鼻衄寒战 35
汪氏妇腹胀如斗 36
仲登阳症作阴 36
汪希明性躁痰火咳嗽吐红 36
祝弘吾潮热咳嗽汗流不止 36
汪宥翁老年劳倦感冒胸鬲大热而痞 36
汪炼兄内人经水紫黑血块不止 36
程相如令政妊发寒热 36
余文台壮年咳嗽吐红 36
邵伯成女经行而浴感冒大发寒热呕吐烦躁 36
金氏妇血崩后四肢浮肿 36
张云门令郎囊痈 37
朱宅内眷怀妊受惊而成子悬 37
胡邻泉女吐血潮热 37
汪思石令堂怒后晕厥 37
侄孙君实遍身筋骨疼状如虎啮 37
子黑内人疫后虚惫 37
孙如亭令政右眼眦突生白泡二寸余呕吐眩晕 38
吴勉斋腹痛欲死 38
黄熙斋内子产未弥月醉犯房事血来如崩 38
程心章兄颊腮红肿 38
程六十喘后发肿 38
程七护丈发热痛伏梁积块下痢红白 38
程孺人黄氏春温过时热病 38
程有望孺人月汛当止不止 39
上舍近洲胸胁胀痛 39
黄源金先生内人吐血泄泻发喘 39
族侄合溪八旬而发寒热咳嗽汗出不止呃呃连声 40
孝廉方叔度令嫂江氏胀满 40
吴天威丈便痈 40
文贵时疫漏底发寒谵语 41
钟泽程梦奎孺人哭子过伤因发寒热 41
歙潜口汪召南丈令郎蛊胀 42
岩镇郑景南丈痰饮积块跳动不止 42
卷四 新都治验 43
孙子元疮后沐浴鼻出红涕面足浮肿 43
一妇食积痰饮瘀血流于下部左跨脐腹胀痛 43
恒宇令堂右肩筋搐肿痛 43
孙君锡头痛胸背胀饮食作吐咳嗽 43
孙尔嘉内人三妊而三小产 43
孙薇垣内人咳唾红痰 43
戴万奇丈中痰后两手足不能动 43
亮卿内眷头痛玉户撮急肛门逼迫遍身皆疼 43
梓林兄内眷右手痛风小水频迫 43
一妇经闭三月泄泻嘈杂吐酸 43
程氏妇下午喉痛痰多晕厥 44
江鋹兄时疫热病汗出不止 44
何明吾时疫食复不省人事循衣摸床 44
孙元素春温饮复发斑 44
孙安空饥劳感疫食复发斑 44
一人喉痛夜卧气壅面足浮肿 44
何洗心虚寒肾泄 44
程湘孺人鼻衄后眩晕嘈杂呕吐清水 44
孙君孝春温误作阴虚治 44
一仆妇头疼喉痛咳嗽呕恶胸膈作胀 45
族侄妇范氏乳痈 45
表侄女黄氏妊七月患血痢 45
程氏妇小产后患赤痢 45
孙竹野受暑作吐又伤酒面身黄成疸 45
程菊泉暑月喘嗽 45
程应祯兄咳吐红痰胸背胀痛眩晕 45
虚山内人胸胁胀痛五更嘈杂 45
一妇暑月小便不利玉户肿大便血 45
弟妇戴氏脐腹痛白带如注里急后重下痢赤白 46
族弟应章胃脘当心而痛 46
弟淑南三阳合病暑症 46
一富妇转脬 46
文约孺人年八十三胃院疼痛 46
应章弟三阳疟 46
程好吾春温 46
程氏妇屁从子户出 46
族子应章之弟十月发三阴疟 46
吴中岳孺人疫后坏症 46
鲍子五保时疫耳聋泄泻 47
仆子孙守中麻后咳嗽无痰唇厚声哑 47
仆子得贵春温头痛 47
元素侄令政春温后经水适止 47
朱氏子天送时疾头疼身若燎炭 47
朱桃源内人胃脘痛常苦梦遗经水一月两至 47
桂亭大兄痰积瘀血作痛 47
熊二官疫后食复 47
堂弟东里内子咳嗽吐红 47
程竹坡内人年六十瘟疫昏愦 48
程内眷新寡七日染疫适值梦泄神昏谵语 48
太学从明滞下纯血 48
查少川喘后肿胀 48
夏益吾肢节肿痛手足湾痛肿尤甚 49
初阳侄内人肺痈 49
仲木内人气喘作胀 49
侄孙女十岁大便脱肛鼻中出血 49
唐岩祈患痢赤白腹胀气喘四肢冷阴囊肿 50
侄婿程东山患休息痢下皆紫血 50
陈氏妇肠鸣腹痛合目汗出下午潮热 50
九德侄耳鸣 50
陈觉宇上盛下虚合目乱语痰火吼喘 50
程绍溪中年患鹤膝风 50
堂嫂程氏喉间有物如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50
一妇产后咳嗽发热咳出之痰色黑而臭 51
表嫂孀居二十年右瘫不能举动神情恍惚乱言多悲泣 51
桂亭大兄坠轿后腰胁胀痛 51
堂嫂王氏吐紫黑血块足跟掀肿痛痒 51
堂妇程氏妊五月痢下脓血 51
嫂汪氏头痛遍身痛痢下赤白 51
仲闇气虚中满 51
朱怀竹杨梅毒气内攻上迫于肺将成肺痈下流阴囊囊溃见子 51
查良本兄令眷每饮食悉从背后而下 52
后溪大兄孺人戴氏患血痢 52
邵敬圃令眷胃脘痛 53
苏望台患疟 53
汪氏妪寒痰壅滞 53
徐客兄子筋痿风 53
邵老封君手足麻而无力 53
程巢父迺郎痢后风 53
叶润斋心膈嘈囃好啖肉尤好鸡腹大痛虫症也 54
程相如令政孕七月患痢 54
程晓山中风先兆 54
迺郎麻后疳症 54
一妇疫后虚寒 54
从献长郎七岁患痢痢后成疳 54
侄孙子忠痢下红脓如烂鱼肠腹大痛日夜百次 55
元素内人双胎难产 55
邵马兄患呕吐所出皆如烂猪肺 55
许卓峰上吐血下溲血咳嗽声哑 55
族嫂钧孺人患痢赤白呕吐痰涎粒米不入口者两月 56
邵来仪丈令眷咳桃红痰如桃花脓色 56
程玄祖兄春温食复僵寝如尸 56
汪郎兄蛊痛 56
查景川气虚疮疥 56
程玉吾内人孕七月内吹 56
一黄氏妇受身足月发痫 56
吴见南令郎心脾痛 56
又令郎八岁疳积虫痛 56
侄女八岁腹高于胸咳嗽呕吐甚则喷血 56
从兄?年五旬左胁痛手足抽搐不能履步 56
小童上达脾虚发肿 57
族侄良诠血痢腹痛 57
一妇胸膈有痰大便泄泻大发寒热 57
从弟妇程氏右胁痛不能睡背心疼胸膈作梗痰中有血 57
黄怀虚原患吐血又咳嗽呕吐左胁不能着席 57
一族姊年六十咳嗽口渴常吐蛔虫 57
侄妇戴氏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一发必七日 57
老仆来兴痰火上壅胸胁背心胀痛 57
一妇生女不生子多思多郁小便秘而不通转脬症也 57
昆池太学内人牙痛一晚晕厥三次 58
一仆妇产难子宫坠出户外半月不收 58
侄孙媳程氏体肥经闭者八年 58
熊成八官早起行路眼见邪火二团滚来大被惊骇 58
从侄食从鼻出 58
程达庵四媳戴氏产后腿疼 59
卷五 宜兴治验 59
徐检老患肠风下血数桶 59
吴仪制主政尚卿先生患肺经痰火症更兼鼻衄 60
宜兴令君宋太夫人病胸腋胀痛予诊左部俱散乱无绪两尺无神预断不治 60
吴宫詹少溪先生以酒积致胃脘疼又加腰眼足跟肢节皆疼 60
宜兴令君胡太夫人年七十二脾泄十五年不愈又加吐红咳嗽多痰痰不易出 60
曹同府东岗先生患右胁痛予以脉知其伤风伤食所致 60
宜兴令君胡镜阳公上焦浮热胃中食积痰饮又因劳心动火头面疮疖作疼 61
吴鹉源先生咳嗽口干腹中如火滚动不思饮食右胁痛 61
吴鹤洲先生太夫人八十六原有痰火大便日三四行夜两起肠鸣脐腹膨胀脉三四至一止七八至一止人皆不治予独起之 61
吴鹤洲如夫人胃脘痛百治不效目为怪疾予作肝脾相胜之症治之而愈 61
曹宜岗常梦遗予语以神志不足又疝气嘈囃食硬喉中作梗 61
吴荆樵文学疝气半年两跨结核硬痛 61
吴鹤洲先生中焦有痰肺气不足发疟热多寒少口渴小水不利体倦头痛 61
吴雪舫先生左胁下红块大如鸡子傍有小蓓蕾作疼予作肝胆二经有热毒治而愈 61
吴孝廉球泉先生心血不足胃中有痰下元阳气不充 61
李思椿胸膈胀痛痰有紫色瘀血 61
吴双泉公病阳亢阴微之候上盛下虚 62
李寅斋先生患血淋小水艰涩难出窍痛不可言二年不愈 62
徐熙宇文学内眷前后心痛耳鸣眩晕吐逆吐酸四肢酸软 62
汤简庵封君素善饮致发肠风且心肾不交 62
吴仰玄先生患胃脘痛痛彻于背痛时冷汗如雨 62
粳芝岗文学酒后近内行采战之法致成血淋 62
吴中翰汉源先生肠风下血腹中微痛 62
吴大柱史安节公脾肺二经有痰火中焦有湿热流于膀胱为淋浊吴 62
宫詹少溪翁有酒积而频伤怒致右胁之火冲上作痛耳鸣眩晕大便艰涩 62
吴孝廉球泉公内人痢疾后感寒而经至发热口渴遍身疼等症 62
吴西云先生庶母筋骨无力不能起止将成痿症 63
蒋近思令郎胁痛气促胸满喉疼痰有血屑下午潮热 63
徐学士检老正月食新蒜炒肉而又冒风寒咳嗽喉疼声哑 63
万肃庵先生令郎发热旬日口渴舌干色如沉香 63
大宗伯黄履庵老夫人右胁痛咳嗽喉干间吐红肠鸣泄 63
白云仰令眷触怒晕厥手足冷汗如雨气息微合目静坐一时始定 63
吴心逸先生之使患劳倦伤寒 63
天文学霁阳先生以积学劳心而心肺之神不足 63
兴令君胡镜阳公夫人患阴虚阳搏之候 63
太史徐检老向苦癫疝而妨生育 64
吴宫詹少溪翁以长君秋捷受贺过劳而伤饮食 64
吴别驾勉斋翁体丰腴连跌而口眼歪邪左手足不能动 64
少冢宰徐检老以贺寿而臀生痔痈 65
宫詹吴少翁患痢赤白兼下里急后重 65
臧少庚年五十七饮食不顺利喉管中梗而难下 65
眉寿堂方案选存 66
卷上 66
春温 66
时疠湿温 70
暑 71
燥病 76
寒病 77
冬温 77
疟疾 79
卷下 87
女科 87
幼科 99
痘科 100
痧疹 105
外科 105
三家医案合刻 110
卷一 110
叶天士医案 110
卷二 128
缪宜亭医案 128
卷三 142
薛生白医案 142
程杏轩医案初集 153
许静亭翁夫人产后感邪重用清下治验 153
刘明府少君先天不足心脾内亏治法 153
鲍觉生宫詹郁伤心脾证类噎隔殆而复生 153
洪楚峰孝廉中脏殆证再生奇验 153
方萃岩翁公郎滑精证治 154
余氏子疟后变证 154
汪典扬翁外孙女体弱感邪证变抽掣 154
方玉堂翁孙女暑风惊证详论病机治法 154
方宅揆翁幼孙暑风惊证病愈之奇 155
洪荔原翁尊堂大头时疫真热假寒之证 155
又夫人子嗽 155
族兄奏韩挟虚伤寒因循贻误救治原委 155
方牧夫兄尊堂寒湿内伏加感外邪 155
曹近轩翁感后食复 156
曹肖岩翁春温两感危证 156
又三郎痳闭急证 156
吴芳崖兄幼孙胎疟 156
方理丰翁中寒脱阳殆证救苏 156
方晋偕翁乃媳咳嗽成痨预决不治 156
潘氏室女经闭成痨不治之证 156
方灿侣翁腹痛蓄瘀脱血治愈并商善后法 157
农人某攻痞动血昏晕急证 157
王以仁翁乃郎暑病热久伤阴 157
又翁自病肝郁证似外感 157
吴秀森翁干脚气 157
洪临川兄幼女偏癈 157
吴礼庭兄时感肿腮消后睾丸肿痛 157
庄炳南兄素禀火体病治与众不同 158
柳荫千兄令爱无故发癍 158
柳闻莺兄挟虚伤寒并后患阴疟误截致变拯治始末 158
方绣文兄夫人怀孕日吐清涎数碗 158
曹德酬兄乃郎水肿 158
方咏葭兄伤寒转疟并论胎疟病因 158
闵方田兄初患少阴伤寒喉痹治愈后患脚气杂治成痿 159
汪心涤兄夫人半产血晕危证 159
吴立亭翁幼孙伤暑危证治验 159
梅文彩兄令堂病类噎隔奇证 159
郑鹤鸣夹阴伤寒 159
郑媪便闭 160
吴光先翁偏中便闭 160
董千云伤寒格阳证 160
许妪伤寒疑难证治 160
吴某时疟变证 160
族叔晓堂失志狂妄 161
族人联升休息痢证治奇验 161
堂妹感冒暑风证治 161
家炳然兄女肝郁气厥实有羸状 161
陈某子感证体脉俱厥 161
又妇忧劳传染药误致变 161
许生母伤食腹痛 162
叶习方甥痳疳 162
族兄女痘证并妇感证濒危救回大略 162
菜佣某单腹胀 162
胡某乃媳感证 163
汪氏妇热病喜饮沸汤 163
蒋某阴暑 163
汪木工感证舌苔变易之奇 163
农人某伤寒误服凉药舌见人字纹 163
李某阴证伤寒见纯红舌 164
郑氏妇肝风头痛 164
汪某头痛预见真脏脉 164
方氏妇目疾误治变证 164
闵某心脾虚脘痛 164
许细长食厥 164
商人某唇衄奇证奇治 164
汪氏妇鼻衄止衄奇法 165
某妇胎动下血 165
吕妇产后胞衣不下误药晕脱 165
族媪血崩奇证 165
方氏女孩带下罕见之证 165
洪大登痉病 165
王木工反关脉 165
王某血证频发 165
族子石淋奇证 166
曹某忍精淋痛 166
王氏妇痹证 166
自病臂痛 166
程杏轩医案续录 168
黄敬修兄咳血 168
鲍宗海风寒喘嗽误补肺胀欲绝治验 168
胡某妇脏燥面论证治方法 168
余振如兄幼子胎痫 168
柳圣依翁夫人热病战汗而解 169
鲍子钦兄感风停食小恙猝变虚脱宜用急疗之法 169
族妇眩晕续堂弟媳所患证同治皆无效不药自痊 169
?洪荔原翁挟虚伤寒 169
洪召亭翁夫人胎动血晕急救保全 170
曹引泉翁竹筒痢 170
王策勋先生幼孙疳疾 170
金荫陶封翁久泻滑脱之证 170
洪梅渚翁肝郁犯胃痛呕发黄温补药误危而复安 171
又乃爱暑邪扰胃发热吐泻欲作惊搐 171
又乃郎湿温感证 171
张汝功兄乃郎嗽久伤阴奇治验 172
又令爱暑入心包拯治无功后见数人证同皆不可救并答门人四问 172
叶蔚如兄胁痛便闭一剂而效 174
曹静川翁孙女颏脱音哑 174
堂妹吐证 174
方萃严翁乃郎跌后又患腹痛药伤胃气治验 174
又翁自患阴疽复中寒阳脱救急治法 175
次儿光墀单腹张奇验 175
巴声茂生布痘癍闭险逆一剂救转 175
答鲍北山翁询伊郎饮澼证治始末并商善后之策 176
许玉书翁大郎腹痛吐泻危证拯治之奇 177
又次郎脾肾阳虚伏寒 冱重用温补而瘳 177
鲍宅京翁仆人中寒暴脱救转之奇 178
许絅之兄齿痛 178
鲍智原翁令孙痘后鬼肿溃久药投温补而愈 178
吴尚时兄春温两感危证治愈附载郑晋康兄令弟病同致殂之故并诲门人 178
家芃生兄怔忡治法 179
汪靖臣兄乃郎冒暑泻甚欲脱亟挽元气一法 180
又幼女外感咳嗽误药酿成肺痹急证 180
黄曙堂翁乃郎头痛忽变痉厥续见数证皆不治 180
家秀翘兄肝郁痛伤胃气详论病机治法 180
别驾菽田何公仆妇子痫 181
鲍觉生宫詹病发三次不能复起 181
黄就唐表兄脘痛呕吐危证治验 181
燕云亭司马伏暑感证 182
饶君扬翁公郎风温证治原委 182
饶厚卿兄幼女因热生风之证治愈并明其理 182
又仆人肝风用药大意 183
许兑岩兄尊堂久痢治验 183
许月邻翁令爱齿衄 183
族弟羲采血涌欲脱 183
何少君令政传尸虫异附载历见诸证并详治法 183
汪绍由翁尊堂脱证救苏 184
汪商彝翁夫人风寒袭络之证 184
予久患腹痛忽下瘀血而痊 185
程杏轩医案辑录 186
庆敬斋方伯耳鸣 186
又公子痘证 186
齐方伯胁痛 186
福方伯哮嗽 186
台静亭州尊阴阳两亏伤及奇经 187
长中堂病机治法 187
马朗山制军公子中寒阳脱急救不及 187
温景侨制军饮伤脾胃商善后之策 187
周都宪咳久医误治用温肺涤邪 187
方耒青制军便泻溲数 188
曾宾谷中丞痢疾 188
张观察如夫人经期不调 188
龚闇斋观察令媳瘵证 188
吴春麓仪曹不寐眩晕 188
又少君水火失济之证 189
胡观察疝证 189
郭松崖郡侯疟疾 189
鲍莳春部曹尊堂血枯久伤奇经 189
周司马痱风病后足膝软弱 189
王明府夫人积聚久痛 190
沈虹桥广文疫证 190
洪广文少君损过脾胃 190
鲍觉生宫詹精气内亏详叙证治次第 190
殷仲周先生筋挛便浊 191
张佩韦先生肝肾两亏证治 191
家近陶翁肝阳逆肺咳嗽加感风温标本异治 191
汪舜赓翁令爱水肿 191
方芷南茂才夫人产后心脾两亏之证 192
鲍禹京翁夫人厥证治法节略 192
张仲篪翁息贲喘嗽 193
方竹坪翁头痛 193
洪并锋翁脾阳虚寒湿内伏重用温补治法 193
洪庭光兄肝风眩晕证类猝中 193
叶振标翁证患似隔非隔 194
洪星门翁吐血 194
龚西崖兄咳血 194
吴曜泉翁乃媳痉厥变幻证治之奇 194
叶震先兄肝风眩晕 195
吴双翘兄幼女目疾 195
汪式如兄阴暑感证转为瘅疟前后治法不同 195
又乃嫂喉痛清药过剂变证 196
又患伏暑危证拯治原委 196
吴妇血崩 196
许妇内伤经闭辨明非孕 197
汪孚占翁乃孙暑风惊证反复治法 197
黄禹功兄阴虚咳血误服阳药致害 198
方侣丰兄挟虚伤寒误治致变坏病 198
谢翁证治并答所问 198
饶君扬翁脾虚泻血肺燥咳嗽证治异歧 198
方女慢惊 199
某妪本病风痱加感暑邪 199
胡某令郎痳后颈生瘰癧筹治三法 199
家若谷兄乃郎胁痛 200
梅氏女呕吐经闭 200
叶某喉痛 200
朱百春兄令婶半产崩晕?热似疟 200
王氏妇妊娠二便闭塞 201
李某鼻渊孔溃 201
王某背疡溃后余毒未净 201
王锡章肺肾虚喘畏补致脱 201
吴媪肺痹 202
施妇感证 202
江妇崩证 202
江氏子足痹误治成废 203
叶翰周世侄感证反腹状类内伤 203
吴鞠通医案 204
卷一 204
风温 204
温疫 206
卷二 217
暑温 217
伏暑 221
温毒 226
湿温 227
冬温 229
卷三 230
中风 230
少阳?? 231
肝风 231
肝厥 232
胁痛 233
肝痈 235
癫狂 237
虚劳 239
吐血 241
便血 243
肿胀 245
单腹胀 247
滞下 247
积聚 249
淋浊 250
泄泻 251
卷四 252
痘症 252
噎 263
呕吐 264
反胃 264
哕 265
失音 265
水气 266
寒湿 267
痹 267
风淫 273
痰饮 273
卷五 289
肺痈 289
喉痹 289
疟 290
伤寒 292
中燥 296
痉 299
瘈瘲 300
食积 301
飧泄 302
咳嗽 303
头痛 304
胃痛 307
脾胃 307
何澹安医案 309
类中 309
肝风 311
眩晕 315
头痛 315
咳嗽 316
吐血 319
失音 323
肺痿 324
虚劳 325
遗精 327
淋浊 328
尿血 329
小便闭癃 330
张畹香医案 331
卷上 331
卷下 341
邵兰荪医案 355
卷一 355
风 355
暑 356
湿 360
燥 362
温热 363
卷二 366
咽喉 366
耳目口齿 366
咳嗽 367
咳血 369
喘 371
胸痹 371
虚劳 372
不寐 373
心悸健忘 374
卷三 375
肝风 375
呕吐噎格 376
脘痛 377
腹痛 379
泄泻 380
痢 382
疟 383
卷四 384
肿胀 384
遗精 386
遗尿 387
淋浊 387
疝气 388
疮疡 389
调经 390
带下 392
胎前 392
产后 393
杂著类 396
医论丛刊 396
重订 灵兰要览 396
卷上 396
中风 396
卒中 397
疟 397
痰 398
喘 399
泻 400
水肿 402
鼓胀 402
?胀 402
脾胃 402
伤食 403
积聚 403
诸气 403
诸血证 403
出血不止 404
呕血 404
眩晕 404
头痛 405
脑痛 405
牙疼 405
心痛 405
卷下 405
目痛 405
口糜 406
身重 406
胁痛 406
腰痛 406
虚损 407
劳瘵 407
梦遗 407
不得卧 407
妄见 407
发热 408
渴 408
盗汗 408
白浊 408
淋 408
小便不通 409
大便不通 409
疝 410
痔论 410
附骨疽 410
乳瘫 410
子嗣 411
肯堂医论 412
卷上 412
痘疹发微 412
惊风 414
卷中 415
论望色 415
论芤脉 415
论人参 415
论犀角 416
杂记 416
卷下 419
三疟治验 419
神水治验 419
制神水秘法 419
妇科验方 419
医学源流论 426
卷上 426
经络脏腑 426
元气存亡论 426
躯壳经络脏腑论 427
表里上下论 427
阴阳升降论 427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427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427
肾脏精论 428
一脏一腑先绝论 428
君火相火论 428
脉 428
诊脉决死生论 428
症脉轻重论 429
脉症与病相反论 429
病 429
中风论 429
臌膈论 430
寒热虚实真假论 430
内伤外感论 430
病情传变论 430
病同人异论 431
病症不同论 431
病同因别论 431
亡阴亡阳论 431
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 431
卒死论 432
病有鬼神论 432
肾虚非阴症论 432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论 432
胎产论 433
病有不必服药论 433
方药 433
方药离合论 433
古方加减论 433
方剂古今论 434
单方论 434
禁方论 434
古今方剂大小论 435
药误不即死论 435
药石性同用异论 435
劫剂论 435
制药论 436
人参论 436
用药如用兵论 436
执方治病论 437
汤药不足尽病论 437
本草古今论 437
药性变迁论 437
药性专长论 438
煎药法论 438
服药法论 438
医必备药论 438
乩方论 439
热药误人最烈论 439
薄贴论 439
貌似古方欺人论 439
卷下 440
治法 440
司天运气论 440
医道通治道论 440
五方异治论 441
病随国运论 441
针炙失传论 441
水病针法论 442
出奇制病论 442
治病缓急论 442
治病分合论 442
发汗不用燥药论 443
病不可轻汗论 443
伤风难治论 443
攻补寒热同用论 444
临病人问所便论 444
治病不必顾忌论 444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444
愈病有日期论 445
治病必考其验否论 445
防微论 445
知病必先知症论 446
补药可通融论 446
轻药愈病论 446
腹内痈论 446
围药论 447
书论 447
难经论 447
伤寒论论 447
金匮论 447
脉经论 448
千金方外台论 448
活人书论 448
太素脉论 448
妇科论 449
痘科论 449
附种痘说 449
幼科论 450
疡科论 450
祝由科论 450
兽医论 450
古今 450
四大家论 450
医家论 451
医学渊源论 451
考试医学论 451
医非人人可学论 452
名医不可为论 452
邪说陷溺论 452
涉猎医书误人论 453
病家论 453
医者误人无罪论 453
慎疾刍言 455
补剂 455
用药 455
中风 455
咳嗽 456
吐血 456
中暑 456
痢疾 456
阴症 457
老人 457
妇人 457
小儿 457
外科 458
治法 458
制剂 458
煎药服药法 458
延医 459
秘方 459
诡诞 459
宗传 460
叶选医衡 464
卷上 464
养身论 464
运气说 465
奇经八脉大旨 465
六脉纲领 465
血营气卫论 466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466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466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467
推内经不宜主王气说 467
阳有余阴不足论 467
病有真假辨 468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468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469
中风五派异同论 469
中风证治论 470
酒人多中风说 470
痹证析微论 471
痿论 471
风痹痿论 471
厥论 472
风厥辨 472
伤寒约法 472
论六经无再传 473
论寒证无传经 474
讹称阴证辨 474
释六经七日病愈 474
温病热病解 475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476
温疫论 476
中暑中热论 477
附伤暑脉证论 477
湿论 477
霍乱证治论 477
疟疾证治论 478
痢疾证治论 478
泄泻九法论 479
脚气论 480
卷下 480
燥论 480
火论 481
痰论 481
咳嗽要论 481
虚劳论 482
吐血三要论 482
诸血病论 482
内伤余议 483
五郁六郁解 484
诸气不当作寒治论 485
肿胀引经别证辨 485
腹胀禁用攻泻论 486
喘胀标本论 486
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486
哕逆欬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487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487
三消证治论 488
三消从火断论 488
消渴亦有属寒辨 489
首痰论 489
心胸胃脘胁腹诸痛辨 489
心痛解 490
痛无补法辨 490
痃癖等七种释名论 490
治积按初中末法论 491
虫积论 491
黄疸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491
阴黄说 491
七疝解 492
淋闭证治论 492
精浊论 492
精滑便浊分别辨 493
遗精白浊皆由心肾两虚辨 493
老年人耳聋与少年人异治法论 493
自汗盗汗论 493
癫痫狂辨 494
惊悸恐辨 494
惊风论 495
七情考 495
寝食说 496
读医随笔 498
卷一 证治总论 498
气血精神论 498
升降出入论 501
承制生化论 504
虚实补泻论 508
卷二上 形气类 512
三阴三阳名义一 512
三阴三阳名义二 512
三阴三阳名义三 513
高骨大骨非一骨也 513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论 513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514
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514
卷二下 脉法类 515
单诊总按不同 515
浮沉起伏中途变易 515
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 516
脉中有线有吉有凶 516
脉有数道 516
止脉形势吉凶辨 516
摇摆之脉有来去辨 517
躁脉有浮沉辨 517
实洪实散虚洪虚散四脉辨 517
濡弱二脉辨 517
牢脉本义 517
弦脉反为吉象说 518
浮脉反宜见于闭证说 518
浮脉反不宜发散说 519
数脉反不宜用清散说 519
浮缓反不如弦涩说 519
伏脉反因阳气将伸说 519
代脉结脉反为阳气将舒伏气将发说 520
短脉余义 520
已死有脉复生无脉 520
胎怪脉鬼胎脉 520
伏湿冲气脉 520
结气伏热脉辨 521
太素约旨 521
卷三 证治类 522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不按跷春必病温义不同 522
燥湿同形同病 522
寒热同形同病 523
阴盛阴虚脉证辨 523
瘟疫脉沈 524
血热血干 524
温热发斑其人反清 525
自啮狂走是气血热极非祟也 525
痰饮分治说 525
论欬嗽 526
论喘 526
伤寒伤风俱有戴阳 528
痉厥痫癫 528
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以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529
药对证而增剧 529
卷四 证治类 529
阴虚注夏阳虚注秋 529
论嚏 530
论呕哕 530
惊跃 530
表里俱病治各不同 531
伤寒邪在阳经则脉浮在阴经则脉沉 531
少阳三禁辨 531
虫脉虫证 532
汗病 532
肺中伏风有专寒夹温不同 533
寒湿下受直伤少阴变证多端搜治匪易 533
史载之论水气凌心诸脉证 534
和解法说 535
血痹疟母合论 535
中风有阴虚阳虚两大纲 535
虚劳损极有内因外因两大纲 536
疟疾肝体坏外证 536
富贵贫贱攻补异宜其说有辨 537
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 537
病在肠胃三焦大气流行空虚之部与淫溢惉懘经脉膜络曲折深隐之部其治不同 537
身中腹中一股热气冲动者有虚实二因 538
五藏内伤外应见证 538
论痓不当以刚柔分虚实 539
黄疸黑疸 539
注冬 540
食填太阴证似结胸似温毒似阴虚 540
阴阳不别由于传派不清 540
辨阳旺阴生 541
用药须使邪有出路 541
发明欲补先泻夹泻于补之义 541
伏邪皆在膜原 542
瘀血内热 542
劳伤阳虚发热 543
末病尤当治本 543
利小便 543
利止遗止反为死证 544
平肝者舒肝也非伐肝也 544
风厥痓痫 544
中风实在上焦虚在下焦 545
厥逆奔豚脚气攻心 546
虚损奇证 546
敛散升降四治说略 546
新病兼补久病专攻 547
欲不可遏法宜疏肝健脾 547
卷五 方药类 547
石膏性用 547
丹皮不凉 548
论远志石菖蒲秦艽柴胡 548
敛降并用 548
敛散并用 548
桂枝正治吐血 548
暴病忌术 548
调经安胎同药之误 549
桔梗不能升散 549
仲景抵当汤丸大黄?虫丸 549
大黄泻心汤是实则泻子法 550
燥屎与宿食用药不同 550
小儿乳食停滞 550
金银薄荷汤下 金银花薄荷汤下 金银箔 550
娑罗果 550
小柴胡非治疟正方 551
仲景方当分四派 551
阿片体性 551
当归 551
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 551
卷六 评释类 552
读伤寒论杂记 552
读内经志疑五条 554
考一日二十四时 554
释左升右降 554
读书须是笃信方能深入 555
旧案有败证收功太速者 555
四因正义 555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556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556
成而登天 556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557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557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 557
太阴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 557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557
反仰其手 557
应天者动五岁而右迁应地者静六朞而环会 557
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557
折齿 558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 558
内经寸口内外分配藏府 558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559
与友条论读伤寒论法 559
医学读书记 562
卷上 562
阳气阴气 562
四气 563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563
天符岁会 563
六元正气 563
灵素不同 563
素问传写之误 564
甲乙之误 564
王注之误 564
心欲软肾欲坚 565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 565
脾气外绝 565
劳风 565
结阳结阴 565
胃脘痈 565
肠覃石瘕 565
肺消 565
四维相代 566
四肢不举 566
折髀 566
水液浑浊 566
厥 566
煎厥 566
气泄 566
疟 566
气痹精少皆能生寒 566
刺久病 566
卷中 566
风寒营卫之辨 566
寒邪六经俱受不必定自太阳 567
阳结阴结 567
纵横 567
战栗 567
热入血室 567
圊血 568
吐利烦躁四逆 568
亡阳无阳 568
绝阳 568
厥 568
厥热 568
三阴下症 568
桂枝汤 568
麻黄汤 568
大小青龙汤 568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569
五苓猪苓 569
泻心诸汤 569
白通四逆 569
麻杏甘石汤 569
饮证类伤寒 569
简误 569
伤寒杂论 570
卷下 571
制方用药必本升降浮沉之理 571
五行问答 571
通一子杂论辨 571
喻氏春温论辨 573
轲氏伤寒论翼辨 573
宣明人参白术散方论 574
柴胡梅连散罗氏秦艽鳖甲散方论 574
秦艽鳖甲散 574
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方合论 574
归脾汤方论 574
凤髓丹方论 574
小投杯汤方论 574
清暑益气汤清燥汤合论 575
方法余论 575
续记 575
寸口分珍藏腑定位 575
古方权量 575
火齐汤 575
蛲瘕 575
葱豉汤 575
枳实栀子豉汤 576
咸寒 576
酸苦涌泄 576
五疰鬼气 576
疟 576
阴阳交 576
崩中下血 576
耳聋治肺鼻塞治心 576
噎膈反胃之辨 577
泻痢不同 577
温病风温温疫湿温温毒温疟之异 577
目赤肿痛 577
口糜 577
冷劳 577
热风 578
食咸头汗出 578
杂识 578
附静香楼医案三十一条 578
知医必辨 583
合论诸书之得失以示初学之从违四条 583
论读医书之难 584
论诊病须知四诊 585
论景岳全书 586
论金匮肾气汤 588
论倪涵初先生疟痢三方附录王子圣大归芍汤张洁古芍药汤附论噤口痢 589
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 591
论时邪 591
论初诊用药 592
论肝气二条 593
论类中症不可妄用再造丸三条附录龚赵氏常服调理方 594
论胎孕附论胎产金丹 595
杂论十一条 596
市隐庐医学杂著 601
苦口婆心 601
论湿温症用药之误 604
痳症喉痛误以喉症治之必死说 605
附录天保采薇汤方 606
急慢惊风辨 606
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 606
产后以甘温退虚热说 606
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症遇当用克伐之药者宜早宜重说 607
小儿难治之症有四说 607
夹阴症邪说害人论 608
阴症忌用寒凉说 608
血症不尽属火论 609
喉症亦有阴寒论 609
暑病有宜用参者论 610
伤寒正名论 610
医话丛刊 613
友渔斋医话 613
第一种 613
一览延年一卷 613
第二种 618
橘旁杂论二卷 618
上卷 618
古今医书大意 618
不为良医愿为良相 620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620
方技中医术为要 620
脉 620
四时受病原委 621
六淫相兼说 621
用药如用兵 621
医不尽药石 622
治贵人有四难 622
医家五失 622
七情皆听命于心 622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622
人病何者为多 622
正气受逼则为邪火 622
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623
求疗尽告所悉 623
择医宜谨 623
详问为要 623
医家功德 623
十不治 623
为医首重读书论 623
为医须明十弊论 624
下卷 625
论金石 625
轻重失宜先后失序 625
治重疾须用重药 625
痢无止法 625
为医须明阴阳之理 625
藏府难知 626
用药不论多少 626
再论为医之弊 626
童子好睡说 626
长病与高年病 626
治病虽愈善后不可缺 626
病愈肉食辨 626
煑药有法 626
服药有六弊 626
热症饮水得汗而愈 627
难于末治 627
跋叶氏医案 627
古今药味不同论 627
以药得名为善得子 627
药不治老考终命难 628
医资须行好事 628
医家运到道行 628
论用大黄 628
治病何者为难 628
温凉之药俱不可执 629
干神莫救 629
甘草与鲗鱼犯 629
淡竹回生 629
疾痛多生于夏 629
劳逸有方 629
治病必得立案 629
天性所近 630
论用补药 630
狗蝇起痘豆治翻疤 630
第三种 631
上池涓滴一卷 631
第四种 633
肘后偶钞二卷 633
上卷 633
感寒 633
暑 633
温病 635
风温 635
疫 636
癍 636
疹 636
温毒发颐 636
痄腮 636
头痛 636
齿 636
耳 636
咽痛 637
梅核 637
胃痛 637
肩痛 637
胁痛 637
腹痛 638
胸痹 638
肝 638
脾胃 638
劳损 638
童劳 639
呕 639
欬 640
喘 641
热 641
下卷 643
寒热 643
痢 646
疟痢 648
泄 648
吐泻 648
二便闭 649
大便燥结 649
吐血 649
欬嗽吐血 649
衄 650
溲血 650
便血 650
淋 651
浊 651
白淫 651
痹 651
痿 651
疸 651
肿 652
消 653
积 653
产后 653
调经 653
血崩 653
第五种 654
证治指要一卷 654
类中风 654
童痨 654
鼓症 654
噎膈 655
痹 655
痿 655
咳嗽 655
消症 656
哮喘 656
伤寒 656
癍 656
疹 656
咽痛喉风 656
吐血 657
鼻衄 657
牙衄 657
疟疾 657
痢疾 657
温疫 658
阴暑阳暑 658
泄泻 658
霍乱 659
黄疸 659
肝风 659
肝火 659
胃痛胁痛 659
小儿急慢惊风 659
阴虚发热 659
阳虚发热 659
伏暑 660
疮疡总论 660
第六种 661
药笼小品一卷 661
客尘医话 674
卷一 674
杂症述略 674
卷二 677
妇科述略 677
卷三 681
产后述略 681
先哲医话 688
后藤良山 688
?山友松 692
和田东郭 695
荻野台洲 701
华冈青洲 707
卷下 710
永富独啸庵 710
惠美宁固 711
福岛慎独轩 714
田中适所 715
福井枫亭 716
高阶枳园 720
多纪桂山 723
多茝纪庭 724
对山医话 728
卷一 728
卷二 731
卷三 735
卷四 740
补编 745
冷庐医话 750
卷一 750
医范 750
医鉴 751
慎疾 753
保生 753
慎药 754
求医 756
诊法 757
脉 757
用药 758
卷二 760
古人 760
今人 761
古书 764
今书 766
卷三 771
形体 771
中风 771
伤寒 772
阴症阳症 772
暑 772
暑风 773
霍乱转筋 773
热 774
热入心胞 774
疫 774
痧 775
疟 776
三阴疟 776
痢 776
泻 777
疝 777
咳嗽 777
噎 777
吐 778
头痛 778
胁痛 778
腹痛 778
肝病 779
七情 779
不寐 779
卷四 780
吐血 780
诸血 780
汗 781
疸 781
肿 781
消 781
伤食 781
邪祟 782
疠 782
耳 782
目 783
喉 783
舌 783
齿 784
腿 784
杂病 785
妇科 785
胎产 786
乳 787
卷五 788
幼科 788
痘 788
疳 788
外科 789
疔 790
针灸 790
药品 790
食忌 794
酒 794
鸦片烟 795
杂方 795
质正 796
冷庐医话补编 798
弁言 798
医范 798
医宗四大家 798
何书田 798
张梦庐 798
赤水玄珠 799
难经经释 799
医学源流论 799
选案 799
续名医类案 799
学医宜慎 799
录方 800
干霍乱治法 800
苦参子治休息痢 800
蜈蚣入腹 800
青腿牙疳方 800
目疾秘方 800
治疮秘方 801
汤火伤方 801
巴鲗膏 801
五圣丹 801
沈妪传方 802
许秀山传方 802
家传单方 802
禁咒治病法 802
油污衣方 802
宜忌 802
食忌 803
药忌 803
饧 803
常食之物 803
饥饥饿解 803
博物 803
麒麟 803
尘角解 804
鼠 804
猴经 804
鲥鱼 804
蠼螋 804
苍耳子虫 804
孑孓虫 805
槟榔 805
檇李 805
火浣布凤首木火油 805
自然气化 805
须发早白 805
柳洲医话 806
按语八十五条 806
附方 812
疟 812
痢 812
瘵 812
血证 812
筋骨痛 812
哮 812
呃 812
喘 812
头 812
目 812
鼻 812
齿 813
喉 813
心腹痛 813
足膝 813
疝 813
颠 813
鲠 813
蛊 813
虱 813
中毒 813
狐鬼 813
小儿 813
痈疽 814
打扑 814
金疮 815
汤火伤 815
竹木刺 815
诸咬 815
馤塘医话 815
谒塘医话补编 822
卷上 822
卷下 829
潜斋医话 832
头风 832
面皱 832
肺痈 832
痰哮 832
喉疹 832
口鼻病 833
耳目病 833
牙病 834
瘰癧 834
乳病 835
妇女诸病 835
小儿诸病 836
拘挛 837
鬼箭 838
魅惑 838
二阴诸病 838
臁疮 839
脚气附缠足方 839
癣 840
癜 840
瘤 840
痣 840
大衄 840
秃疮 840
腋痈 840
多骨疽 840
恶疮 840
移毒法 841
退弩法 841
消管法 841
杀虫法 841
腋气 841
杖丹 842
闪肭 842
瞽目 842
肝胃腹痛 842
截疟膏 843
药酒方 843
灸火论 843
劳病说附方 843
慎疾法 844
治疫方 844
解鸦片 845
劝医说三则 845
稳婆说 846
救荒法 846
救火策 847
续 847
寡欲说 847
交梨火枣汤 848
成方弊 848
辨指南十六条 849
论续名医类案 850
温热经纬论暑略 850
急暑证治附方三则 851
夏月伤寒略 852
瘰癧乳岩疔疮秘方 852
治流注方 852
围药二方 852
刺痧法 852
医暇卮言 855
卷上 855
卷下 868
纳音释义 877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882
卷上 882
卷下 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