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1
引论 1
文学和文学史 1
论题的确立 22
第一章 古典诗歌的历史建构与定型——从汉诗到明七子 31
第一节 从无到有:汉魏诗歌艺术形式的觉醒 31
第二节 踵事增华:六朝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展开 36
第三节 宏阔的多方位拓展:唐代诗歌艺术形式的成熟深化与丰富多样化 47
第四节 变本加厉:中晚唐诗对盛唐诗的三个方向偏至化发展 58
第五节 艰险的垦荒:宋诗对唐诗艺术度域和艺术原则的突破与更新 68
第六节 难于挣脱的传统引力场:汉唐诗歌艺术在元明时代的不断“凝冻” 87
第二章 强大传统引力场控制下艰难的新建构——从公安派到乾嘉各派 98
第一节 正本清源:明末清初诗人对诗和诗学传统的再认识 98
第二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王士祯到沈德潜的“老调重弹” 114
第三节 知难而进:时风之外诗人对传统模式的局部突破 122
第四节 以俗化雅,别开生面:性灵派对诗学传统的市民化改造 128
第五节 正雅祛俗,守传存统:嘉道诗人对性灵派的全面批评 138
第三章 传统内的反叛与艺术遗传中的局部变异——道咸时期的诸乐竞奏 155
第一节 道咸诗坛概况 155
第二节 不立门户的无派诗家述要 161
第三节 不拘一格,拔奇前古的龚自珍诗 168
第四节 修辞新奇,不失古格的魏源、姚燮诗 186
第五节 回旋于正变之间的诗人 200
第六节 对讽谕诗的新拓展:贝青乔诗 212
第七节 突破传统的又一次俗变:金和诗 219
第四章 封闭世界里的拓荒者之路——道咸时期的学宋诗派 230
第一节 桐城派与宋诗派述要 230
第二节 变雅之声:朱琦、鲁一同诗 243
第三节 登高一呼,道振宋风:曾国藩诗 251
第四节 不失高雅的新变:郑珍诗 257
第五节 宋派羽翼:莫友芝、何绍基诗 271
第六节 易中求深,平中出奇:踵事增华的艺术开拓中免趋险怪奥涩的江湜诗 282
第七节 道咸各家概要比较 293
第五章 全面的历史反省中对古雅的迷恋——同光时期的汉魏六朝派 298
第一节 同光诗坛概说 298
第二节 汉魏六朝派述要 304
第三节 力亲古雅的王闿运、邓辅纶诗 308
第四节 在追求古雅中立异:高心夔、刘光第诗 321
第六章 全面的历史反省中对新雅的追寻——同光时期的同光体 333
第一节 同光体述要 333
第二节 贯通三元求新雅:闽派诗人 339
第三节 山谷神传,西江杰异:陈三立诗 353
第四节 冲破“三关”自有“解脱月”:浙派诗人 366
第五节 开新境于放炼之间:范当世诗 375
第七章 全面的历史反省中对中和之境的向往——同光时期的唐宋调和派 388
第一节 唐宋调和派暨西昆派述要 388
第二节 寄宋意于唐格:张之洞诗 394
第三节 无法束缚的诗才:樊增祥、易顺鼎诗 401
第四节 华文谲喻:西昆派诗人 417
第八章 昭示未来的乘槎之举——同光时期的诗界革命派 429
第一节 诗界革命派述要 429
第二节 止于对未来的昭示:黄遵宪诗 438
第三节 在题材世界作环球飞越的旧槎:康有为诗 450
第四节 从传统世界起飞,向传统世界回落:梁启超诗 461
第五节 唱鲲洋悲歌,写“雪里芭蕉”:丘逢甲诗 470
第六节 接踵而起的新派后秀:金天羽、许承尧诗 479
第七节 冲出传统引力场的三个尝试 487
第八节 同光时期各派概要比较 504
第九章 古典诗歌的余辉远霭——宣统民初时期的古典诗歌创作 511
第一节 宣民诗坛概说 511
第二节 五色纷呈的南社诗人 518
第三节 雄威不减,遗风流存:南社外诸家诗人 530
第四节 结束语 542
跋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