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检验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丽华主编;王血锋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6745673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16章,可供医学检验及相关专业本科、专科和成人教育各层次学生用作教材。

绪论 1

一、输血医学发展史 1

二、输血医学的主要领域及发展趋势 2

三、临床输血检验的学习方法 4

第一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 6

第一节 概述 6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 6

二、红细胞血型抗体 13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 20

一、ABO血型表型频率 20

二、ABO血型系统抗体 20

三、ABO血型常规检测 21

四、ABO血型的遗传及抗原分子结构 21

五、ABO亚型 23

六、特殊ABO血型 24

七、疾病对ABO血型的影响 24

八、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 24

第三节 H系统和Lewis系统 26

一、H系统 26

二、Lewis系统 26

三、I和i抗原 27

第四节 Rh血型系统 28

一、历史 28

二、命名 29

三、RH基因 29

四、抗原 30

第五节 其他血型系统 33

一、MNS血型系统 33

二、Kidd血型系统 36

三、Diego血型系统 38

四、P血型系统 39

五、Kell和Kx血型系统 40

六、Duffy血型系统 42

七、Lutheran血型系统 44

八、Dombrock血型系统 44

九、Colton血型系统 45

十、Cartwright系统 46

十一、Xg系统 46

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技术 48

第一节 输血前检查 48

一、目的和主要程序 48

二、患者病史及标本处理 48

三、ABO和Rh定型 49

四、抗体筛选和鉴定 51

五、交叉配血试验 55

六、记录结果及血液登记发放 55

七、大量输血和紧急输血的发血 56

第二节 盐水介质试验技术 56

一、基本方法 56

二、结果判读与注意事项 57

第三节 酶处理试验技术 57

一、实验原理 57

二、酶试液制备 58

三、酶试验技术的分类与操作 58

第四节 抗球蛋白试验技术 59

一、实验原理 59

二、抗球蛋白试验的分类与应用 59

三、抗球蛋白试剂 60

四、抗球蛋白试验操作 60

五、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意义 61

六、抗球蛋白试验的影响因素 62

第五节 聚凝胺介质试验技术 63

一、实验原理 63

二、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 64

三、实验操作 64

第六节 吸收放散试验 65

一、吸收试验 65

二、放散试验 65

三、吸收放散试验应用范围 66

第七节 凝集抑制试验 67

一、基本原理 67

二、抑制物处理 67

三、抗体标化 67

四、唾液中血型物质的检测 67

五、毛发等其他组织中血型物质的检测 68

第八节 抗体效价测定 68

一、抗体效价测定 68

二、效价测定的评分 69

三、不同抗体检测技术的相对灵敏度 70

四、标准品 70

第九节 其他血清学试验 71

一、微柱凝集试验技术 71

二、微孔板技术 72

第十节 基因检测技术 72

一、PCR的原理与操作 73

二、PCR的技术特点 74

第三章 白细胞抗原系统 76

第一节 概述 77

第二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 78

一、HLA基因结构 78

二、HLA命名 79

三、HLA抗原的结构和分布 82

四、HLA的遗传特点 83

五、HLA专业数据库 84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中的应用 85

一、HLA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85

二、HLA的临床实际应用 86

第四节 粒细胞抗原系统 90

一、粒细胞抗原 91

二、粒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94

第四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技术 97

第一节 HLA血清学方法 98

一、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98

二、抗血清的来源和标准 99

三、血清学分型方法的影响因素 99

四、HLA抗体检测 100

第二节 HLA细胞学方法 102

一、纯合细胞分型方法 102

二、预致敏淋巴细胞试验 102

三、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102

第三节 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103

一、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03

二、HLA高分辨分型中歧义结果的原因及区分对策 107

第四节 粒细胞抗原、抗体检测 108

一、血清学方法 108

二、HNA基因分型技术 109

第五章 血小板血型系统 111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 111

一、血小板相关抗原 111

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112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应用 115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 115

二、输血后紫癜 116

三、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7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7

第六章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119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 119

一、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 119

二、血小板固相微板技术 120

三、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120

四、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21

五、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121

六、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 122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122

第三节 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关系 123

第七章 临床输血新技术 125

第一节 白细胞去除 125

一、概述 125

二、白细胞去除的临床意义 125

三、白细胞去除的方法 126

四、白细胞去除的影响因素 127

五、白细胞去除的效果评价 127

第二节 血液辐照 128

一、概述 128

二、血液辐照的作用机制 128

三、血液辐照的适应证 128

四、血液辐照的剂量选择和质量保证 129

五、辐照血液的保存 129

第三节 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 129

一、概述 129

二、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的作用机制 130

三、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132

第四节 血液成分的病原体灭活 136

一、概述 136

二、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必要性 137

三、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方法 137

四、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的验证 141

第五节 血液代用品 142

一、概述 142

二、血红蛋白代用品 142

三、血浆代用品 143

第六节 造血细胞因子 144

一、概述 144

二、造血的正向调控 144

三、造血的负向调控 146

第七节 细胞治疗 146

一、概述 146

二、干细胞治疗 147

三、树突状细胞治疗 148

四、自然杀伤细胞治疗 149

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149

第八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及保存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第二节 红细胞的制备 152

一、浓缩红细胞 152

二、悬浮红细胞 154

三、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156

四、洗涤红细胞 158

五、冰冻红细胞 160

六、年轻红细胞 163

七、辐照红细胞 164

第三节 血小板的制备 165

一、浓缩血小板 165

二、少白细胞的血小板 168

三、单采血小板 169

第四节 血浆的制备 171

一、各种血浆制品的制备方法 171

二、各种血浆制品的特点 172

三、血浆的质量标准 173

第五节 冷沉淀的制备 173

一、冷沉淀的制备方法 173

二、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74

三、冷沉淀制品的特性 174

四、冷沉淀的质量标准 174

第六节 粒细胞的制备 175

一、粒细胞的制备方法 175

二、粒细胞的性质 176

三、粒细胞的质量标准 176

第七节 血液及其成分的储存和运输 176

一、全血的保存 176

二、红细胞的保存 178

三、血小板的保存 180

四、血浆的保存 181

五、冷沉淀的保存 181

六、粒细胞的保存 181

七、血液贮存和运输的基本要求 182

第九章 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一、合理用血 184

二、成分输血 186

第二节 全血输注 188

一、全血输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89

二、剂量与用法 189

三、全血输注的缺点 190

第三节 红细胞输注 190

一、红细胞输注的基本原则 190

二、红细胞制剂及其适应证 191

三、剂量与用法 192

第四节 血小板输注 193

一、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93

二、剂量与用法 195

三、特制血小板制剂的临床应用 195

四、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评价 196

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197

六、血小板输注的前景 199

第五节 血浆输注 199

一、新鲜冰冻血浆 199

二、普通冰冻血浆 200

第六节 冷沉淀输注 200

一、冷沉淀输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00

二、剂量与用法 201

第七节 粒细胞输注 201

一、粒细胞输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02

二、剂量与用法 202

第八节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202

一、白蛋白制品 202

二、免疫球蛋白制品 203

三、各种凝血因子制品 204

四、其他血浆蛋白制品 205

第十章 自身输血 207

第一节 概述 207

一、自身输血发展简史 207

二、自身输血的优点 208

三、自身输血的分类 209

四、自身输血的原则 209

第二节 贮存式自身输血 210

一、贮存式自身输血的优点 211

二、贮存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 211

三、贮存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212

四、液态保存法采血前的准备 212

五、液态保存法的采血量及频次 212

六、自体血液的体外保存及回输 213

七、贮存式自身输血的不良反应 214

第三节 稀释式自身输血 214

一、稀释式自身输血的优点 214

二、血液稀释技术的关键控制点 215

三、稀释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 215

四、稀释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215

五、稀释式自身输血实施前的准备 215

六、采血及血液稀释处理 216

七、自体血液的回输 216

八、稀释式自身输血的不良反应 217

第四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 217

一、回收式自身输血的优点 217

二、血液回收处理技术的原理 217

三、回收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 218

四、回收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218

五、回收式自身输血实施前的准备 218

六、已回收处理血液的回输 218

七、回收式自身输血的不良反应 219

第十一章 特殊输血 220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 220

一、应用成分输血 220

二、应用辐照血液制品 221

三、应用巨细胞病毒血清阴性血液制品 221

四、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输血治疗原则 221

第二节 肝移植患者的输血 223

一、指导输血的实验室指标 223

二、合理应用成分输血 223

三、肝移植输血的注意事项 224

第三节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225

第四节 大量输血 226

一、大量输血的定义 226

二、大量输血方案 226

三、大量输血的死亡三联症 227

四、大量输血的代谢变化 228

第五节 围手术期患者的输血 229

第六节 新生儿及儿童的输血 229

一、概述 229

二、新生儿输血 230

三、儿童输血 231

第七节 老年人及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输血 232

一、老年患者输血 232

二、心功能不全患者输血 232

三、严重肝病患者输血 233

四、肾功能不全患者输血 233

第八节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 233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 233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输血 234

第九节 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 234

一、红细胞输注 234

二、血小板输注 234

三、粒细胞输注 235

第十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输血 235

一、输血在DIC临床分期中的应用原则 236

二、注意事项 236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 238

第一节 概述 238

第二节 骨髓移植 239

一、骨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免疫学标志 239

二、骨髓移植技术 240

三、骨髓移植的并发症 243

四、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 246

第三节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247

一、外周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47

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248

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及特点 249

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优势 250

五、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251

第四节 脐带血移植 251

一、脐带血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与免疫学特性 251

二、脐带血移植技术 252

三、脐带血移植的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 253

四、脐带血移植的临床应用 253

五、脐带血移植的优点与缺点 254

第十三章 新生儿溶血病 255

第一节 概述 255

一、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255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256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256

一、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256

二、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及特点 257

三、Rh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及特点 257

四、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258

五、HDN的产前实验诊断 258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与治疗 259

一、妊娠前的准备 259

二、妊娠期孕妇的处理 260

三、分娩时及分娩后的处理 260

四、新生儿的处理 260

五、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治疗 260

六、Rh阴性孕妇的预防 261

第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62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262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的方式 263

三、临床表现 264

四、实验室诊断 264

五、治疗 267

第十五章 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第二节 输血不良反应 270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270

二、过敏性输血反应 271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273

四、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274

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276

六、细菌性输血反应 277

七、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 278

八、输血后紫癜 279

九、肺微血管栓塞 280

十、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281

十一、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282

第三节 输血传播疾病 283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83

二、病毒性肝炎 285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288

四、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289

五、梅毒 290

六、疟疾 291

七、弓形虫病 293

第十六章 临床输血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96

第一节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296

一、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设置要求 296

二、输血科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任务 298

三、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99

第二节 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质量管理 299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300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301

三、分析后质量管理 301

第三节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 302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302

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305

第四节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308

一、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发展 308

二、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309

三、输血相容性检测EQA项目的建立 309

四、导致室间质量评价失败的主要原因 310

第五节 监控与持续改进 310

英汉名词索引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