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德育概述 1
第一节 德育的内涵 2
一、广义德育与狭义德育 2
二、比较视野中的“德育” 3
三、德育的含义 5
第二节 德育嬗变 8
一、德育形态的嬗变 8
二、德育概念的嬗变 11
第三节 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任务与内容 12
一、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 12
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任务 13
三、德育原理内容概览 13
第二章 德育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新视阈 17
第一节 德育的理论基础 18
一、德育的哲学基础 18
二、德育的心理学基础 23
第二节 德育研究新视阈 26
一、公民教育与德育 27
二、生命教育与德育 31
三、生命道德体验与德育 33
四、情感教育与德育 36
五、信仰教育与德育 41
六、生活德育 46
第三章 德育功能 52
第一节 德育功能概述 53
一、德育功能的内涵 53
二、德育功能的分类 54
三、德育功能的多维分析 57
第二节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57
一、品德形成功能 58
二、智慧发展功能 61
三、审美愉悦功能 63
第三节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65
一、政治功能 66
二、经济功能 70
三、文化功能 74
第四节 德育功能的内部关系与实现 76
一、德育诸功能之间的关系 76
二、正确认识德育功能的实现 78
第四章 德育目的 81
第一节 德育目的概述 82
一、德育目的的基本内涵 83
二、德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83
三、德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85
四、德育目的的基本功能 87
第二节 德育目的的形态与结构 88
一、德育目的的形态 88
二、德育目的的结构 93
第三节 我国的德育目的 99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德育目的的变化过程 100
二、中小学德育目的的变化特征 103
三、中小学德育目的的实现 105
第五章 德育主体 110
第一节 作为德育主体的教师 111
一、教师德育主体及其构成 111
二、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17
三、教师德育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 120
第二节 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 123
一、学生是道德学习的主体 123
二、学生的道德发展 125
三、学生的道德主体素养 130
四、当代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132
第三节 德育主体间的关系 135
一、德育主体间关系的表现 135
二、建构德育主体间理想关系的策略 137
第六章 德育内容 141
第一节 德育内容的历史演进 142
一、古代德育内容 142
二、近代学校德育内容 144
三、现代学校德育内容 147
第二节 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 149
一、新中国德育内容的历史沿革 149
二、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158
第三节 德育课程概述 163
一、德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163
二、德育课程的类型 165
第七章 德育方法 171
第一节 德育方法概述 172
一、德育方法的含义 173
二、德育方法的功能 173
第二节 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 174
一、说服法 174
二、示范法 179
三、讨论法 182
四、角色扮演法 186
第三节 德育方法应用 189
一、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 189
二、德育方法选择的原则 191
三、德育方法的合理配置 193
第四节 德育手段 194
一、语言 194
二、榜样 196
三、情境 198
四、环境 201
五、体验 205
六、奖赏与惩罚 208
第八章 德育模式 212
第一节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214
一、理论依据 215
二、基本框架 216
三、实践策略 217
四、简要评述 219
第二节 体谅模式 219
一、理论依据 220
二、基本框架 221
三、实践策略 222
四、简要评述 223
第三节 关怀模式 224
一、理论依据 224
二、基本框架 225
三、实践策略 226
四、简要评述 227
第四节 价值澄清模式 227
一、理论依据 227
二、基本框架 228
三、实践策略 230
四、简要评述 232
第五节 社会行动模式 232
一、理论依据 233
二、基本框架 234
三、实践策略 235
四、简要评述 238
第六节 集体教育模式 238
一、理论依据 239
二、基本框架 241
三、实践策略 242
四、简要评述 245
第九章 德育环境 248
第一节 学校环境 249
一、学校物质环境 250
二、学校制度环境 252
三、学校文化环境 254
四、学校网络环境 256
第二节 家庭环境 260
一、家庭物质环境 261
二、家庭教育环境 263
三、家庭人际环境 265
四、家庭语言环境 266
五、家庭文化环境 268
六、家庭心理环境 269
第三节 社会环境 270
一、德育的政治环境 271
二、德育的经济环境 272
三、德育的文化环境 273
四、德育的社区环境 275
第十章 当代德育发展趋势 278
第一节 德育理论前沿 280
一、现象学与德育 280
二、解释学与德育 283
三、后现代思潮与德育 285
四、多元文化与德育 287
五、生态学与德育 290
第二节 德育理论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291
一、当前德育理论研究特点 292
二、未来德育理论研究趋势 294
第三节 德育实践变革特点及发展趋势 302
一、当前德育实践变革特点 302
二、未来德育实践变革趋势 304
三、公民社会德育:我国德育实践的新趋向 305
参考文献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