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一、选题缘由 1
二、文献研究综述 4
三、研究方法 8
四、研究框架和思路 10
第一章 县域文化与村落背景 13
一、地理位置 13
二、经济状况 15
三、历史文化 16
四、传统教育遗产 19
第二章 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乡村教育变迁 22
一、清末社会变革与新学的引进 22
二、新旧之间——乡村私塾教师的生活史 34
三、民族国家与教育在乡村社会中的渗透 48
四、教育重建新社会——乡村建设运动在汶上 73
五、烽火中的学校——抗日战争和内战时期的教育 82
六、1949年以后国家控制下的乡村文化与教育 86
第三章 一个村落的教育志:乡土文化、学校与现代政治(一) 95
一、区域位置与村落文化 95
二、南旺义学、张公书院与村落传统教育的衰落 99
三、分水龙王庙与南旺小学 101
四、村政的“现代化” 106
五、村落权力结构的蜕变对教育的影响 108
六、乡村、政治运动与个人命运 111
第四章 一个村落的教育志:国家意志与底层需求的冲突(二) 116
一、村民的就学空间与受教育机会 117
二、教育在村民生活中的意义变化 120
三、“地方性知识”的困境 126
四、村小、学生与乡村生活 131
五、教师、地方政府与乡村社区 140
六、游走于教育边缘的人——乡村代课教师 157
第五章 从村落到县城——城乡教育差异的历史考察 163
一、“皇权止于县政”——古代城乡社会结构和文化一体性 163
二、“耕读”传统的断裂 168
三、乡村士绅成分的变质 171
四、绅士城市化 175
五、新式教育的城乡差异 179
六、新式教育与城乡流动 187
七、影响城乡教育流动的社会因素 192
八、从村小到“县实小”、“县一中”——城乡教育差异的个案研究 200
结语 216
一、乡村社区与国家关系之变化 217
二、学校与乡村社区的隔阂 218
三、新教育兴起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 221
四、“和而不同”——城乡教育关系的一种定位 223
主要参考文献 229
后记 241